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1933年,在一列驶向江西的火车上,钱大钧一眼就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陈赓,共产党名将,蒋介石悬赏重金通缉的要犯!
按理说,机会难得,直接拿下就是大功一件,可钱大钧却装作没看见,故意放走了他。
下属一脸疑惑,追问原因,钱大钧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人愿意抓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而陈赓,又为何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从容离开?

黄埔军校里的两个人
在民国时期的军界,黄埔军校就像一个大熔炉,把许多命运各异的人聚到了一起。
1924年,钱大钧凭借着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经历和在日本的留学背景,成功进入黄埔军校担任中校兵器学教官。
钱大钧在黄埔军校的教学生涯虽然不长,但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军事知识扎实,教学方式也颇具特色。

他常常会在课堂上讲述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见闻,为学生们展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常带领学生们进行实地演练。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的军事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而陈赓,这个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的传奇人物,当时正是钱大钧的学生。陈赓进入黄埔军校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

他勤奋好学,举一反三,很快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钱大钧对这个出色的学生格外欣赏,常常在课后与他交流讨论,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指导。
在黄埔的日子里,陈赓的表现相当出色。他不仅在军事训练中崭露头角,还曾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救了蒋介石的命。

这件事在黄埔传为美谈,也让陈赓在校内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师生之情加上这层救命之恩,让黄埔的人都对陈赓怀着特殊的感情。
这次意外发生在一天下午。蒋介石来黄埔军校视察,正在操场上检阅军容。
突然,一声枪响,蒋介石身边的卫兵应声倒地。原来是一个精神失常的士兵,趁检阅时混入了队伍,企图行刺蒋介石。

千钧一发之际,陈赓挺身而出,迅速制服了行凶者。他的机警和勇敢,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感钦佩。
事后,蒋介石亲自接见了陈赓,对他的英勇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件事也让陈赓在黄埔军校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大家都知道,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军事人才,更是一个忠诚可靠、临危不惧的战士。

战场上的钱大钧有多厉害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钱大钧的军旅生涯可谓一路顺风。在北伐战争中,他接手了因前任团长临阵脱逃而士气低落的教导二团。
面对这样的局面,钱大钧没有退缩,而是迅速采取行动,重振军心。他亲自带领官兵训练,与士兵同吃同住,以身作则,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在他的带领下,教导二团重新焕发了战斗力。在北伐战争的棉湖战役中,他们面对的是一支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敌军。

但钱大钧运用巧妙的战术,把部队分成多个小组,采取游击战的方式,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最终,他们以远远不及敌军的兵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钱大钧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但紧接着,他们就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一团在战斗中陷入了困境,急需支援。

时间就是生命,钱大钧当机立断,率部疾行军百里,终于在敌军发起总攻前赶到了一团的阵地。
而他们到来后的表现,更是令人赞叹。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钱大钧沉着应战,指挥若定。
他们不仅成功守住了阵地,还趁敌军疲惫之际发起反击,一举摧毁了敌军指挥部。这次漂亮的战役,让钱大钧的军事才能展露无遗。

钱大钧的战绩斐然,他带领过的部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1925年,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认可,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副师长。短短两年后,他又参与了广州的重要军事行动,并升任了第一师师长。
在之后的战事中,他更是屡立战功。1930年,面对日趋严峻的南方战场形势,他被委以重任,担任南方前线总指挥。

蒋介石身边的“智囊”
钱大钧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带兵能力,而是他的军事谋略。
1932年,蒋介石不再让他直接统军,而是将他留在身边担任侍卫长。这个看似是"降职"的决定,实际上是对钱大钧才能的最大认可。
那时,他不仅要负责蒋介石的安全,还要为蒋介石出谋划策,参与重大军事决策。这个职位虽然不如前线将领那样耀眼,但却更能发挥他的战略才能。

在担任侍卫长期间,钱大钧参与制定了多个针对红军的作战计划。这些计划都体现了他深厚的军事素养和敏锐的战略眼光。
他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找出敌军的薄弱环节,并据此制定出周密的作战方案。这些方案在实施后,大多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果。
钱大钧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国民党高层的广泛认可。就连白崇禧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也对他赞赏有加。

白崇禧曾经说过:"钱大钧是我们军中难得的人才,他的军事谋略,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蒋介石对钱大钧也是器重有加。他不仅经常与钱大钧讨论军事问题,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还多次在重要场合公开表扬他的才能。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蒋介石甚至说:"有钱大钧在,我就放心。"钱大钧的谋略和忠诚,为国民党军的多次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火车上的惊魂时刻
故事要回到1933年那个特殊的时刻。陈赓刚从上海脱险,正准备秘密前往江西瑞金。
在南京站台上,他发现车站后方加挂了一节新车厢,簇拥在其中的正是钱大钧一行人。
虽然陈赓试图躲避,还是被认了出来。这一幕对陈赓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吓。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逃亡,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国民党的追捕。

而现在,他却在火车上与昔日的师长不期而遇。陈赓心知,自己现在已是国民党通缉的要犯,一旦被抓,后果不堪设想。
但令陈赓没有想到的是,钱大钧竟然主动派人把他请了过去。
这更让他感到不安。他不知道钱大钧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想抓他回去,还是另有打算。陈赓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同时也在脑海中飞速盘算着脱身之策。

当他走进钱大钧的车厢时,却发现气氛出奇的轻松。钱大钧笑着招呼他坐下,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问起了他的近况。
陈赓谨慎地回答着,同时暗暗观察着车厢内的情况,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但令他惊讶的是,钱大钧似乎并没有要为难他的意思。他们闲聊了一会儿家常,钱大钧甚至还叮嘱陈赓要多保重身体。

陈赓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不明白钱大钧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在陈赓心惊胆战、如坐针毡之际,钱大钧突然话锋一转,问道:"你接下来打算去哪儿?"陈赓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害怕说出实情会暴露自己的计划,但又不想对昔日恩师撒谎。
钱大钧看出了他的犹豫,笑了笑说:"你不用担心,我不会为难你。我知道你有你的选择,我也有我的立场。但有些事,不是非黑即白的。"

聪明人的明智抉择
面对这个特殊的"犯人",钱大钧并没有选择将陈赓抓捕,而是在闲聊几句后就放他离开了。
面对下属的不解,钱大钧只是说了一句:"没人愿意抓他。"这句话背后,是钱大钧对当时局势的精准判断。
钱大钧明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政治立场往往并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陈赓虽然已经投靠了共产党,但他在黄埔军校的声望和人缘,却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政治资本。
如果贸然将陈赓抓捕,虽然表面上显得对国民政府忠心,但实际上可能会引起军中的不满和动荡。

毕竟,陈赓在黄埔军校有太多的人脉和追随者。这些人虽然未必赞同他的政治选择,但却不会眼睁睁看着他被抓而无动于衷。而且,即便真的将陈赓抓捕,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各种政治力量盘根错节,谁也说不准事情会有什么变数。
陈赓背后有共产党的支持,又有黄埔军校的人脉,想要定他的罪,谈何容易。就这样,钱大钧放走了陈赓。

钱大钧放走陈赓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个人的善意之举,实则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里军界错综复杂的江湖义气。
1982年,钱大钧在台北辞世,享年90岁。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大风大浪,而这个火车上的小插曲,或许是他最具智慧的决定之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