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一篇来得有点晚的评测了,其实早在今年北京展那会,旷世刚发布CMA18 Portable(下称“CMA18P”)的时候,作为从Q192玩过来的老用户,同时又是M12和M15用家的我就对这款解码耳放相当好奇,只是因为个人原因没法第一时间去现场体验。
在我看来,虽然M12和M15在各自价位都算得上是声音和外观都较为出彩的产品,但受限于体积和配置,我始终觉得它们没能完整地展现出旷世作为一个成立十余年的台机品牌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而作为旷世目前便携解码耳放中的旗舰,CMA18P从产品形态上就已然比前面两款小尾巴要“HiFi”得多,更充裕的体积,更复杂的电路,自带电池的设计,让它看起来更像是旷世自家台机的一个“迷你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机附属品。售价方面,4490的价格对于一款便携解码耳放而言也着实不算便宜了,看得出来旷世在这款产品身上还是有着不小的野心。
废话少说,先来开个箱~
客观体验及适用场景在包装这块,旷世的风格多年来基本都坚持简洁大气性冷淡风,包装盒的印刷、选用的纸质都有着不错的质感,黑白银为主的配色虽少了点新意,却也还算耐看。从外包装到机器本体贯彻始终的一个要素就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天窗设计”。虽然现在市面上爱用这个设计的品牌可能两只手数不过来,但旷世算得上是国内最早应用这个元素的品牌之一,在17年的CMA400i甚至更早的台机上,旷世就热衷于通过亚克力板来展示机器的内部结构,两年前的小尾巴M15也早早用上了这个设计,作为旗舰便携解码耳放的CMA18P自然也保留了这个经典元素。
全开放的呈现方式虽然看起来科技感十足,但对于设计者的审美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元器件的排布不够规整,或者灯光用得过于夸张,反而容易露怯。而对于CMA18P来说,全透明设计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只是展示内部结构,还能够反映机器的工作状态。机身的不同区域设计了三种灯光展示方式,分别对应机器的增益模式、输入模式,以及单端/平衡的运放电路显示。特别是在平衡口工作的时候,运放区域会亮起四盏小灯,着实是“看着就好听”了~整体而言,CMA18P的外观设计虽然集合了大天窗和多组灯光的元素,但观感还是规整且内敛的,并不会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机身采用了正反两面康宁玻璃+喷砂航空铝边框的设计,手感极其细腻精致,在审美和工艺方面,旷世的表现确实基本没让我们失望过。
这台机器的重量在150克上下,握持非常轻松,但和M15之类的小尾巴比肯定还是要累赘一些,如果搭配手机建议还是加一个捆绑带或者背贴,而我个人更加喜欢的使用场景其实是在电脑桌上。从我这段时间的使用体验来看,这台机器非常适合上班族和出差人士,它自带电池,无须手机供电,且续航长达10小时;体积和重量友好,可以被放进各种随身口袋,即便带着它出入各类交通工具,或者在每天的通勤和办公场景中来回切换,也是毫无压力。
声音体验——审美如果说前几年的M12、M15还只是旷世在便携解码耳放领域的试水之作,那么CMA18P从客观配置和声音表现来看,都称得上是一款实力相当稳健的中高端解码耳放了,完全可以对标进阶价位的一些播放器。我觉得它比起自家之前的产品最直观的提升并不是来自解码芯片的更换,也不是电路设计的变化,而是机身从手机供电改为独立供电带来的更强的安定感和更加纯净的背景,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充沛的驱动力和优秀的搭配性。其实,蛋蛋自己在选购便携解码耳放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倾向于自带电池的款式。即便不考虑手机续航的问题,单就供电的稳定性和声音的干净程度来说,手机供电的效果也是很难及得上播放器内置的电池的。
CMA18P搭载了AK4493这款次旗舰DAC,和旷世过往的主力产品一样,并没有跟风去卷旗舰芯片。对于这个体积的解码耳放来说,空间和电量都极其宝贵,芯片的素质、功耗、发热量、对于电路设计的要求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起难以驾驭的旗舰,4493这种调校相对成熟的电压输出型DAC反而会更加合适。
从硬素质的表现来看,CMA18P的信息量和分离度相比当前主流的高端便携播放器并不占上风。但它让我相当惊喜的一点是调校出了极其优秀的乐感和丰富的韵味,同时又不会显得过于谄媚,展现出了相当高级的“声音审美”。以往旷世的大多数机器给我的印象是音色精致顺滑,音染较少,风格比较一本正经,个性不太突出。但近年在进入小尾巴领域之后,他们对于自身的声音风格也作出了不小的调整。但我觉得M12、M15还只是将音色调得抓耳,却没能保留旷世自身的细腻度和耐听度,来到CMA18P这一代,旷世才算是真正将自己在台机领域积累的调音经验和技术融合进了便携解码耳放里。
CMA18P的中频音色是三频中相对突出的,听感清新细腻,带着轻微的染色,整体润泽饱满且相当宽松,但又不会刻意将人声加厚或者做得过于舔耳,而是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润色和适中的距离感。其实这种“克制感”恰恰是我觉得旷世在调音过程中做得相当高明的一点,不但提高了整体的耐听度,而且也让CMA18P在搭配不同风格的耳机时,都能呈现出耐听又不失鲜活的中频表现。而这种“克制感”也延续到了低频上,这台机器的低频力道十足,凝聚力较好,弹性也很不错,量感适中,残响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不会有过于泛滥的感觉。它的声场规模适中,有一定的边界感,形状规整;动态表现不算突出,一耳朵听起来是偏软偏柔的,相对而言更加适合听流行、器乐独奏和新世纪音乐等曲目类型。
最后再说明一下,这篇文章的听感都是基于CMA18P的有线模式分享的,我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也是有线模式,只有特别不方便的时候会用到它的蓝牙模式。蓝牙模式的声音走向和有线模式基本一致,只是信息密度会低不少。CMA18P的蓝牙模式比较难得的是声底相当干净,音色也较为饱满,虽然还不能突破无线传输的素质上限,但整体没有很明显的“蓝牙味儿”,如果不去特别留意信息量,单论听感的话,其实和有线模式的差距不算太大。
声音体验——搭配聊完CMA18P本身的风格之后,在这个部分,我会分享一些个人比较推荐的搭配。这台机器的音色是比较温和细腻的,有一定的个性但不会太难驾驭,所以和不同类型的耳机搭配都基本很少出恶声,时不时还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流行向:凯声黑铃卍+CMA18P
凯声近期的新品黑铃卍和CMA18P的组合算是我无意中发现的一个“黄金搭档”,两款器材无论是售价还是声音风格都搭配得相得益彰,而且各自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CMA18P宽松温润的底子和本身就有着优秀中频韵味和低频质感的黑铃卍配合,演绎各类欧美、华语流行乐的时候都能呈现出鲜活的乐感。
在回放Taylor Swift的《Red》时,这套搭配的鼓点层次分明且力道十足,随着歌曲渐入高潮,鼓声变得越发急促有力,但却丝毫不显凌乱,而是烘托出了良好的氛围感。更大的惊喜来自这套组合的人声表现,人声略微前凸但不至于太过舔耳,音色饱满丰润,情感充沛,能够完美还原Taylor的甜美嗓音和演唱细节,又有着十足的感染力。而在演绎Ed Sheeran这类男声的时候,这套搭配的中频音色显得浑厚饱满,张力十足,着实称得上是一套流行“万金油”组合。
对于人声爱好者来说,CMA18P在这个价位属于适配性和体积都非常友好的一个选择,几乎搭配任何以中频见长的塞子都能有不错的效果。
杂食向:山灵ME900+CMA18P
山灵ME900+CMA18P,是蛋蛋这次尝试的各类搭配里一个相对省心的杂食组合。ME900本身是一款音色中正均衡又不失温润的塞子,但对前端的控制力和信息量有一定要求,搭配不当的话,声场空间会有些打不开,声音也稍显疲软。CMA18P和ME900的搭配可以说是在充分展现ME900在空间感和密度上的优势的同时,又不会显得攻击性过强,处于一个张弛有度,兼顾了素质和听感的状态,对于各类泛流行人声的演绎很到位,也能兼顾影视原声、爵士乐、新世纪音乐等器乐类曲目。
这套组合最毒到我的一首曲子,是《星际牛仔》的主题曲《Tank!》——这也是我近期非常喜欢的一首试音曲,爵士的潇洒、浪漫与不羁尽显其中。这首曲子的发展脉络是从开头的优雅低吟逐渐转变为高潮部分的气势如虹,由静到动,由简单到复杂,对于器材的细节表现力和音色的还原能力都是比较大的考验。ME900和CMA18P的这套搭配虽不是我手上的器材里硬素质最突出的,但胜在音色饱满,乐感极其优秀。急促的架子鼓,高亢的小号,富于变化的萨克斯,种种器乐的音色都有着极高的还原度,同时又不失润泽细腻,而中途响起的人声吟唱更是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浑厚扎实,感情充沛,仿佛有着魅惑人心的力量。总的来说,这套搭配无论是素质、乐感还是风格适应性都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听音需求,器乐和人声的表现是相对均衡的。
古典向:森海塞尔IE 900+CMA18P
其实以我个人的口味来说,CMA18P整体风格还是偏柔和细腻,并不是典型的适合大编制曲目的器材。但如果你确实有听古典的需求,那还是可以在器材搭配上下点功夫,选择声场开阔,动态大且线条感相对突出的塞子,例如Perpetua、Jasper、IE 900和CMA18P的组合,在古典乐这块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这里我就着重聊一下IE 900。
IE 900虽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旗舰级古典耳塞,但它的调音其实并不像IE 800那么追求极端的两头翘的效果,而是有着非常均衡、扎实的三频分布,除了高频和低频维持了森海旗舰耳机一贯的出色水准之外,中频的表现也是相当稳健,这让它具备了不错的搭配潜力。CMA18P的驱动力相当充沛,控制力也不错,能够让IE 900的实力得到较好的发挥。这套搭配在演绎各类器乐独奏时,一耳朵便相当抓耳,呈现出了丰富的细节和润泽的音色,分离度也相当不错。此外,它的声场较为开阔,定位也还算准确,对于各类三重奏、五重奏和协奏曲,都能很好地还原出乐曲的场面和气势。但对于场面特别宏大、复杂的大编制曲目,这套搭配的表现还是没能达到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状态,主要还是受限于整体的信息量和瞬态响应速度。
关于大耳的搭配选择
CMA18P的耳放部分用的是旷世当家的电流模放大技术,纸面输出功率达到了1W,瞬间输出电流也有2A,出于好奇,我测试了一下它搭配各类中低端大耳的实际表现。像DT990 Pro、HD 600这类传统大耳,和它搭配起来的音色还是比较讨喜的,顺滑细腻,有着较好的乐感,只是低频的质感和密度还没推出来。如果换上天龙D5200这类主打直推的大耳,音色的饱满度会更胜一筹,声音的框架也会更加完整。总的来说,CMA18P驱动大耳的效果肯定不算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在床头、沙发之类的场景听一耳朵是够用的。
不过,长期关注蛋蛋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我本身其实不是很喜欢用传统便携器材来驱动大耳,还是更倾向于使用跨界设备或者是纯粹的台机。CMA18P驱动大耳的效果虽然还算可以接受,但和真正的台机相比,在动态、信息量等方面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如果你喜欢旷世的调音,又主听大耳产品,不妨看看他们家的CMA Fifteen或者CMA Eighteen Master。
写在最后2023年是旷世表现比较活跃的一年,CMA Eighteen Master旗舰台式一体机、NHB12真无损耳机都是很有话题性的产品,而CMA18P虽然产品形态并不算新颖,但在旷世的便携设备里是很有代表性的一款。在QPM之后,旷世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自己的播放器产品了,前几年的两款偏向消费级的小尾巴显然是不能满足老粉们的胃口的。CMA18P算是旷世沉淀了几年之后,在便携领域探索出来的一条新的路径。它有着比较友好的体积,保留了旷世极具特色的设计风格,而在硬素质、适配性和乐感上又脱离了“甜品级器材”的范畴,是一款可以作为主力器材使用的进阶级解码耳放,也称得上是旷世近年在便携领域最重磅、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