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大数据杀熟”被明令禁止

消费者导报 2024-07-12 11:02:33

“大数据杀熟”“强制搭售”,这些都明令禁止!本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当前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更加细致的规定。针对大数据“杀熟”等价格歧视现象,《条例》首次对差异化定价进行规范,《条例》中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大数据服务背后的“杀熟”争议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尤其是在价格歧视和大数据“杀熟”现象上。记者采访了消费者张先生,他分享了网购一款热门手机时的经历:“我和朋友在同一家网店、同一时间,查同一款手机的价格,发现我的价格居然比朋友的贵了近200元,我觉得非常不公平。”由于个性化服务的普及,企业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历史和行为模式,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这种做法在提高营销效率的同时,也引起了公平性的质疑。例如,在线旅游和电商平台被指控利用用户数据实现价格歧视,即对某些用户因其购买能力而提高价格。记者在某投诉平台上以“大数据杀熟”为关键词搜索,投诉达7000多条。其中一位人士称:“他为同事购买机票,同事在十多分钟前查询机票后发给我,价格显示为400元,然后我在购票平台上购买时变成1118元,无论我怎么刷新、重启,平台仍然显示1118元,半小时后无奈只好按1118元购买。在购买后,软件返回主界面途中,刷新价格界面,变成了366元。”

“杀熟”是系统自动“价格优化”?

中国人民大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俊海认为,这种基于用户行为和购买力进行价格设定的做法,在技术上被称为“价格优化”。“虽然从商业角度看,这种做法可以最大化企业利润,但从道德和法律角度看,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根据《条例》规定,任何形式的价格歧视都是不允许的。消费者保护协会的杨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商家应当提供透明的价格信息,不得因消费者的不同身份背景而设置不同的价格。大数据‘杀熟’正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至正律师事务所侯希玥告诉记者:“大数据杀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触及到技术、法律和伦理多个层面。虽然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洞察,但如何在利用这些数据的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是政府、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随着相关法规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措施来纠正和防止大数据杀熟现象,以实现市场的公正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来源:华商报

0 阅读:4

消费者导报

简介:消费者导报 洞察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