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飘着雪,铅灰色的天空压得人喘不过气。我坐在窗前,手里攥着一张儿子寄来的信纸,信已经有些泛黄。
他在信里说:“爸,今年过年我们一定带着孙子孙女回来,全家团聚,热热闹闹地吃顿年夜饭。”我本该高兴,可心里却乱成了一团麻。
“赵大哥,我看这日子咱就算了吧。”老伴刘秀芬抬起头,语气冷硬,打破了屋内的沉默,“你儿子、闺女一家一家全回来,12口人,你自己伺候去吧,我可不伺候!”她坐在沙发上,双手环抱在胸前,脸上的神情既是无奈又是坚定。
说完这话,她从桌上收起针线活,似乎要做个了断。
我愣住了,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结婚七年,她这是头一次提离婚,而且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秀芬,话不能这么说吧……”我试图解释,可话还没说完,她冷笑了一声,起身径直走回了里屋,“赵大哥,我不是你家的保姆,你自己好好想清楚吧。”
屋子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儿女们都说好了要回来,可老伴突然提离婚,这个家,到底该怎么办?
我叫赵文林,今年63岁。
老伴刘秀芬比我小两岁,是我再婚的妻子。七年前,我们经人介绍认识。那时候我刚丧偶,儿女们各自成家,家里冷冷清清。秀芬性格爽快,和前夫离婚多年,独自带着儿子生活。我们见了几次面,觉得彼此合适,就凑到了一起。
刚结婚那几年,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平稳。她懂得持家,我也尽量体贴她。可随着时间推移,矛盾渐渐显现。尤其是每年春节,儿女们回家时,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我有三个孩子,大儿子赵刚,二女儿赵丽,最小的是小儿子赵强。三个孩子加上儿媳、女婿,再带上他们的孩子,一家人正好12口。
每年春节,他们都会回来吃年夜饭,全家人热热闹闹地过年。可秀芬只有一个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过年也很少回来。她觉得不公平,总说我家人多,热闹是热闹,但累的总是她一个。
今年的矛盾,是从半个月前开始的。
那天吃晚饭时,我随口提了一句:“丽丽说,今年她和她哥一家都回来,咱家得准备三桌饭了。”
秀芬筷子顿了一下,抬头看着我:“又是你家,三桌饭,谁来做?”
“还能有谁?咱俩一起呗。”我笑着回答。
她却放下筷子,冷冷地说:“赵大哥,这是你家孩子,不是我家孩子。你怎么不让他们带点菜回来?每次都空着手来,吃完拍拍屁股走人,伺候他们的事,凭什么都是咱俩的事?”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可我也无法反驳,儿女们每次回来,确实没有太多顾忌,觉得这是他们的家,随意惯了。
“秀芬,他们回家过年是件高兴的事,你别计较那么多。”
“高兴?”她有些激动,“你高兴是因为他们是你儿女,我呢?你儿子让我洗菜,你闺女让我端饭,我做牛做马,他们一句谢谢都没有,说白了,我就是个外人,对吧?”
“不是外人,咱是一家人。”我试图安抚她。
“一家人?”她冷笑着摔下筷子,“你觉得是一家人,他们可没把我当一家人!”说完,她起身走了。
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冷着脸对我,话也少了,甚至连饭都懒得做了。前两天,我试着和她缓和关系,可她却说:“赵大哥,咱俩这日子过到头了吧,你儿女回来过年,你伺候吧,我不奉陪了。”
其实,我知道,秀芬的心结由来已久。
有一年大年三十,赵刚一家带着孩子回来,那时候家里还是老房子,小平房里挤满了人。我和秀芬在厨房忙了一整天,连坐下来喝口热茶的时间都没有。
晚饭上桌后,孩子们抢鸡腿,孙子把碗打翻,赵刚和赵丽吵着谁带孩子睡觉……场面一片混乱。
饭后,刘秀芬一个人在厨房收拾。我过去帮忙,她红着眼睛小声说:“赵大哥,你看看,我这算个啥?你儿子儿媳吃完饭就躺沙发上玩手机,我伺候他们吃,伺候他们睡,连个谢谢都没有。”
那时候我低头不语,心里不是滋味。可我想着过年嘛,忍一忍就过去了。可这种事年年发生,难免让人心寒。
今年情况更复杂,儿女们来信说要住上一段时间。秀芬直接跟我摊牌:“赵大哥,咱俩过日子可以,但我不伺候你全家。我累了一辈子,不想再当下人了。”
她的话没有错,可我也有我的难处。作为父亲,拒绝儿女回家过年,这话我怎么说得出口?
雪越下越大,屋子里冷得刺骨。我坐在桌前,盯着那张信纸,心里翻来覆去地想。
最终,我拨通了大儿子赵刚的电话:“刚子,今年你们回来,带点菜。还有,到了家,别光等着吃饭,帮着你秀芬妈干点活儿……”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赵刚低声说:“爸,我知道了,今年我们会注意的。”
挂了电话,我走到里屋,秀芬正坐在床边看电视。我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低声说:“秀芬,我知道你委屈。这次我让孩子们自己多干点,你别太累了,好不好?”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没说话,但脸上的冷意似乎缓和了一些。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这次我希望一切会有所不同。
家人团圆是福,可家不只是父母的家,也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团圆的意义,不是让一个人承担所有,而是彼此分担,共同守护。我相信,只要彼此用心,这个年,或许会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