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为何说省作为行政区划名不正、言不顺?还建议回归郡县制

傲白评国际 2023-05-04 15:09:04

前不久,日本外务省抗议我国宣布在南千岛群岛归属权上力挺俄罗斯。这个外务省就是外交部。日本的中枢行政机关都叫省,如外交部叫外务省,国防部叫防卫省,财政部原来叫大藏省,现在改称财务省,还有法务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等等。有人会问,为什么日本的行政机关都叫省呢?这其实是从我们这学去的。

今天,我国的省是一级行政区划,但在隋唐时期,省是朝廷的行政机关。隋朝设立了五省六曹制,唐朝改为三省六部制,并一直延续下来。

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此时省都是官署名称。而唐朝的行政区划是道,如江南西道、陇右道、淮南道等。唐朝时,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系统的学习中华的治政、文化和经济。

受唐朝的影响,日本的中枢行政机关也被称为省,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日本外务省、防卫省等名称的由来。同时,日本的行政区划都道府县也是全部照抄唐朝的,只是日本国土狭小,至今也只有一都一道两府43县,并且互不统属,全部平级。

【影视作品中的遣唐使晁衡】

既然省在唐朝时还是官署名称,那又是什么时候变成行政区划的呢?现在一般认为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慢慢演变而来的。有人以为行省制是元朝的原创,其实不是,早在北魏时期就出现了行省制度,唐初也曾短时期设置过行省。

到了金国南侵的时候,也设立了许多行省,如河北行省、山西行省。蒙古人的行省制度其实是从金国学来的,只是别人的行省都是配合军事行动设立的临时机构,军事行动一结束就会撤销,但蒙古人却把它固定下来了。

随着蒙古铁骑的东征西讨,诸如燕京行省、西域行省等诸多行省就一个个设立起来了。行省,就是行动的中书省的简称,此时门下省和尚书省早已大权旁落,中书省一家独大。行省的省,就是特指中书省。

南宋灭亡后,元军基本上就没有仗打了,原来一直跟随军队行动的行省就长期驻扎下来了,职责也从为军事服务慢慢变成征粮、征兵、屯田等地方事务,行省的官员就慢慢变成地方的官员了。

有元一朝,路一级行政区划是没自己的行政官署的,行省就自然而然成为路一级的行政官署。而行省的本质就是中书省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所以,类似于江南西路行省其实就是中书省江南西路分省,这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既有游牧民族治政水平较低的原因,也有游牧民族对汉人不信任的原因,总之,行省制度在元朝被固定下来了,原来的名称也慢慢跟着改变了。如宋朝的江西路就变成了江西行省,简称江西省了。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省”都不存在了,也就不用再“行”了,省就成了地方行政区划的专用名称了,再也和官署名称无关了,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然而到了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却在《中国历代治政得失》一书提到,省是一个非常不祥的称呼,用作行政区划简直是名不正、言不顺。他甚至建议回归秦汉的郡县制。

【钱穆在座谈会上发言】

他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元朝之前,我国的行政区划都是依山川地势来划分的,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但元朝为了防止汉人反抗,把完整的地理单元故意划分得犬牙交错,使得一个地区因为分散管理而难以形成合力。他认为,行省制是外族为了统治中华故意设置的恶政。

二是他认为设置了省之后,行政架构就从郡县二级变成了省州县三级,管理机构就会因此变得更加臃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大大增加财政供养人数。

只是唐有三百多州,宋有四百多军州,明朝有三百多州府,如果不设置道级、路级、省级行政区划,全部由朝廷直管,恐怕行政效率低下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他的反对最终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0 阅读:227
评论列表

傲白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