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明朝皇帝定陵挖掘出400年前皇帝的纯金帽子,工艺是迷

楚翊许也 2024-12-19 15:49:33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丨楚翊许

编辑丨楚翊许

“快来,发现宝贝了!”

1957年,考古部门对明定陵进行了挖掘,在这次考古过程中,一共发现将近3000多件的宝物,有金银瓷器,数不胜数。

正当人们为之庆幸的时候,一面闪光闪到人们睁不开眼,走近一看,在万历帝棺内头部北有着一顶纯金打造的皇帝冠冕。

金冠高14.7厘米,冠口径20.5厘米,重826克。由518根细金丝编织而成,上面还焊接着龙像。

经过考古人员的观察,龙鳞竟有着8400片。到目前为止这是中国仅此一件的纯黄金皇冠。

这顶纯黄金皇冠的工艺如何?

——【·墓主万历皇帝·】——

古墓的主人是明代的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他是明代的第13代皇帝,他的陵墓位于北京的定陵,是明代的十三陵之一。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一个异常神秘的皇帝,身高一米六四,体型看上去有些驼背。他沉迷酒色,长期懈怠朝政,因为太子一事与内阁争论了数据十年。

万历皇帝从10岁开始就继位成为皇帝,是明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他在他22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这未来给自己的寿宫,还曾经多次到现场监察。

修建陵墓期间一共花费了800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国两年的税收收入,整座陵墓在地上有建筑物,地下有暗藏玄机的玄宫,共占地大约18万平方米。

万历皇帝曾经长达30多年未上朝,从不整理朝政,在紫金城过了30年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58岁去世,才长眠于这座也闲置了30年的地下寝宫。

大概万历皇帝生前也没有想到自己精心打造的地下华丽寝宫会在多年后被人打开,而自己和两位皇后的尸体会被人打扰。

——【·难寻古墓入口·】——

1956年5月17日,一支中国的考古队在郭沫若的组织带领下,在定陵旁驻扎,正式开始挖掘定陵,接下来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进来定陵后,考古队怎么也找不到陵宫的大门入口,定陵就在眼前,却不能进入到地下玄宫,考古工作人员异常好奇这入口到底在哪。

明明根据史书记载万历皇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就在此地,却没有任何入口。并且这次考古挖掘与其他时候考古挖掘并不相同。

因为此次考古挖掘是国家官方批准,他们不能轻举妄动,随意得挖出一个盗洞来,这样不仅可能会破坏陵墓内珍贵的历史文物,并且这样的做法与盗墓贼没有任何区别。

考古队想要在保护古墓以及古墓的棺椁和古物的前提下,进入到古墓,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地下玄宫的入口。

但是自古以来,根据考古学家的经验,为了保护地下陵宫,所有的地下玄宫的入口都会异常隐蔽。这次的考古挖掘,寻找入口便是首要的难题。

考古工作人员将近半个月的勘探后依然是毫无半分头绪,但当他考古队员在定陵地上建筑的宝城勘探时,突然发现了异样。

就在距离地面高度约为3米左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圆形洞状的塌陷,所有考古队员的注意力都来到了此地,因为周围没有梯子,他们竟然自发地搭成了人梯,到这个圆洞口处进行查看。

在洞口查看的考古队员观察了许久后,发现这似乎是一个门口的上端部分,透过外面的阳光可以分辨出上面有着砖凿留有的痕迹。

一听这话,考古队员异常激动,都认为这肯定就是地下玄宫的入口。于是立刻下定决心由此地开始挖掘,一开始考古队员还在担心人手是否足够,没想到有61个村民从周围的村子前来帮忙。

——【·指路的石碑·】——

在经过众人一起挖掘了将近10天左右时,考古队挖出来了一个类似弧形的、从南向北蜿蜒伸曲的小胡同,十分类似史书记载的通向地下皇陵的一条名为“砖隧道”的路。

并且不久后就挖出来了一块写着“隧道门”的石条,考古队员更加肯定了这就是地下玄宫的入口,但接下来的做的一个选择让考古队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再继续挖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出现了一个券门,但出于安全工作考虑,考古队员并没有强行将专门拆除,而是选择挖另一条路。

第二条路长约30米,宽约10米,但在这条路开挖之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一丝新的发现并且村民们也逐渐产生了厌烦情绪,考古队员费劲了口舌才将他们的情绪稳住。

但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转折,一个村民正在埋头挖掘时,突然挖出来一块奇怪的小石头,仔细一看,像是一块小石碑,上面似乎还有着字迹。

村民觉得这块小石碑不简单,立马把它给了考古队员。考古队员将上面的泥土擦掉,看清了上面写的正是“此时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从这块小石头所在的地方再往前挖16丈远、深3丈五尺的地方就可以找到金刚墙了。金刚墙指的就是地下玄宫的墙壁。

这块小石碑是考古队员指路的小石碑,在它的指引下,考古队很快就找到了金刚墙。后来这块小石碑还被人戏称为开启地下玄宫大门的钥匙,将它珍藏在定陵博物馆中。

而来到金刚墙这里后,上面的砖头已经有一些松动了,稍微一用力就能拔下一块砖头,但在这块砖头拔下来的时候,玄宫内竟然飘出来一阵黑烟。

这黑烟中还夹杂着些许呛人的腐木味,考古队员急忙向后撤离,毕竟曾经有古人留下传言“皇帝的陵墓有拿毒汁泡过的暗箭,还有晃动的踏板,稍有不慎就是失足深渊”。

考古队员们都怕会触碰到机关暗器,都不敢轻举妄动,大家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选一个胆大心细的年轻队员,于是大家都看向了庞中威,他年轻力壮,遇到突发情况,能顺利解决。

考古队给庞中威做好了安全措施,不仅带上了防毒面具,还在腰上绑了一根长身,所有队员都拽着这跟长绳,来保障庞中威的生命安全。

就这样庞中威拿着手电筒,弯着腰小心翼翼地靠近了地下玄宫的大门,但手中的手电筒并不能让他看清楚地上到底有什么,他一脚踩上去只听到“咔擦咔擦”的响声。

原来,为了将沉重的棺木送到地下内,就在路上铺上了一层圆木,以滚动的方式运输,但现在时间长久,木头已经腐败不堪,才会有“咔擦”的响声和腐木的味道。

确定没有危险后,考古队员们又继续向前出发。紧接着便出现了一扇汉白玉大门,使用一整块汉白玉雕刻出来,有81枚乳状门钉以及两只精美的白玉石狮子,竟没有一丝腐朽的痕迹。

但大门的后面是有一块“自来石”挡住的,它起到一个在墓里挡着门不让外人进来的作用,只能是使用特殊的工具才能将门打开。

于是考古人员只能是采用了盗墓贼经常所使用的方法,制作了一个拐钉钥匙,先把制作好的铁圈从门缝里伸进去,等套住顶门时就用薄木板插入,再次推开顶门时,就成功打开木门了。

整个陵宫呈现在大家面前,场面异常肃穆,地面上有许多腐朽的圆木,还有因为时间久远而脱落的白灰,但墙体依旧是保存完好的,并且地上还有当年的运输棺木留下的印记。

等中殿的大理石门打开后,发现了三座汉白玉的宝座和一堆很珍贵的陪葬品,正中间位于中央的宝座便是万历皇帝的,旁边两个则是它的两个皇后的。

还有三个大龙缸,里面放了香油,是为了制作长明灯,但是现在都已经凝固了,很明显,在地下玄宫的单门关闭不久之后,长明灯因为没有氧气便熄灭了。

在中殿的后面,是整座陵墓的后殿了,有三口放在汉白玉与=棺床上帝的梨花棺木,但是都已经有所腐朽,中间的还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旁边的是两个皇后的。

考古队员发现有一口棺材腐朽得比较严重,后来经过考古学家考证,证实这是孝靖皇后的,因为她是后来迁葬进来的,所以接触空气比较多,腐朽的比较严重。

——【·出土大量文物·】——

整个陵墓得陪葬品主要存在于后殿,原本都存葬在一些木质的支架上,但由于整个木头都腐蚀得差不多了,所以这些珍贵的文物、瓷器以及金银玉饰都散落在地上。

考古队员将棺盖打开取出来一层又一层的陪葬品,全部摆出来后,经过考古队员仔细清点后,发现一共有约3000件异常珍贵得历史文物。

在所有的陪葬品中,最为珍贵的有两件,一件事属于万历皇帝得纯金皇冠,另一件则是属于孝端皇后得九龙九凤冠,这两件可称得上是绝世珍宝。

万历皇帝得纯金皇冠出土时被装在一个圆形得木盒里,放置在万历皇帝棺内头部北侧一些。皇冠高通约24厘米,冠高14.7厘米,重量约为826克。

纯金皇冠由518根直径约0.2毫米得细金丝编织而成得,并且焊接了8400片的金龙鳞,上面还有二龙戏珠的图案,栩栩如生,堪称巧夺天工,全国仅此这一件。

而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是由漆竹做成的帽胎,再用蚕丝做了面料。前面是九条金龙,下方有八只金凤,后面也有一只金凤,金凤面部朝下,口叼珠滴。

在走路时,珠滴会像步摇由于随身摇晃,并且还镶嵌了上百颗的红蓝宝石和五千多可璀璨的珍珠,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异常精美。

当所以的陪葬品整理好后,考古队员们便打开了盖在万历皇帝身上的丝绸,尸体早已腐烂,但尸骨依然完好无损。

虽然此次考古有着如此丰富的收获,但当后来被提起时,人们总是很惋惜,甚至的都会有人觉得这次考古时考古界的悲剧。

因为当时技术并不先进,也没有很高的意识保护文物,很多二丝织品都因为过多暴露在空气中而氧化损毁。

比如万历皇帝的衣服,刚出土时颜色异常鲜艳,但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的保护氧化褪去了原来的色彩,现在已经看不到真迹了。

得到这样的消息,当时的考古专家和文物专家夏鼐和郑振铎,连忙上报国务院,请求立刻停止挖掘古墓,周恩来立马批准了请示,以保护剩下更多的文物不被损坏。

但不得不否认的一点是,此次考古挖掘确确实实为明代历史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的文物价值,也为明代帝王陵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0 阅读:0

楚翊许也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