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避雨栽培小气候调控:优化温湿度环境,防控真菌病害**
一、提出问题
在葡萄种植的漫长历史中,中老年朋友们都知道,葡萄的生长总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就拿真菌病害来说吧,那可是让无数果农头疼的大问题。传统的露天葡萄栽培,就像把葡萄置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中,任由自然因素摆布。每年的雨季,那可是真菌病害的“狂欢节”。比如说,霜霉病就像一个不请自来的恶魔,常常在潮湿多雨的天气里肆虐葡萄园。据不完全统计,在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露天葡萄园中,霜霉病的发病率在雨季能达到30% - 50%甚至更高。这可不象一个小数目啊,意味着大量的葡萄叶片、果实受到侵害,不僅影响当年的产量,还对葡萄树的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而且,露天栽培时温度的变化也像坐过山车一样难以捉摸。在昼夜温差大的时候,葡萄可能会遭受冻害或者因为温度波动过大而影响果实的发育。就像有些年份,初春时节气温突然回升,葡萄芽眼过早萌发,结果晚霜一来,刚刚萌发的芽眼就被冻死,这就像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就被重重地绊倒一样,让果农一年的希望大打折扣。
二、分析问题
1. 温湿度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首先来说说温度。葡萄是一种对温度比较敏感的植物。在生长季节,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比如在葡萄的花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0 - 25℃。如果温度过高,像超过30℃,花粉的活力就会下降,授粉受精不良,导致落花落果现象严重。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身体机能会下降一样。而温度过低时,比如低于10℃,花芽的分化就会受到抑制,影响来年的产量。
- 再看看湿度。湿度对葡萄的影响也非常大。葡萄的果实和叶片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角质层,当湿度太大时,这层角质层就容易被破坏。就像我们穿的衣服如果总是被水浸湿,表面的保护层就会受损一样。高湿度环境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像白粉病,喜欢在相对湿度7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当空气湿度长时间保持在这样的高水平时,白粉病菌的孢子就会大量萌发,侵染葡萄的叶片和嫩梢。
- 而且,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关联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葡萄园就像一个大蒸笼,这样的环境不僅有利于真菌病害的传播,还会让葡萄果实呼吸作用加剧,消耗过多的养分,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在一些闷热的夏季午后,葡萄果实的糖分积累就会受到影响,口感变得酸涩。
2. 露天栽培的局限性
- 露天栽培葡萄,完全依赖自然的气候条件。就像住在没有空调的房子里,只能忍受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在雨季,雨水直接打在葡萄叶和果实上,一方面会冲刷掉叶片表面的蜡质层,这层蜡质层原本是葡萄叶片的天然保护屏障,被冲刷后,叶片就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积水也会影响葡萄根系的呼吸。据研究,当土壤积水深度超过5厘米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葡萄根系就会出现缺氧现象,导致根系生长不良,进而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
- 在干旱的季节,又缺乏有效的保湿措施。葡萄的枝叶会因为缺水而萎蔫,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就像人在口渴的时候没有水喝一样,葡萄树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制造养分。而且,露天栽培难以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在寒冷的冬季,没有足够的防寒措施,葡萄树可能会遭受冻害,导致来年产量锐减。
三、解决问题 - 避雨栽培小气候调控
1. 避雨栽培的模式
- 避雨栽培就像是给葡萄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常见的避雨栽培模式有简易避雨棚和连栋温室避雨栽培。简易避雨棚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中小规模的葡萄园。它一般采用钢管或者竹片作为骨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这种避雨棚可以在雨季有效地阻挡雨水直接落在葡萄上。在江浙一带的一些小型葡萄园,采用简易避雨棚后,霜霉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据果农反映,在使用简易避雨棚之前,每年霜霉病发病时需要喷洒多次农药,而使用之后,农药喷洒次数减少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
- 连栋温室避雨栽培则更加先进。它不僅可以避雨,还能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更精准的调控。连栋温室的覆盖材料一般采用透光性好、保温性强的塑料薄膜或者阳光板。在温室内,可以通过安装通风设备、遮阳网、喷雾系统等来调节小气候。比如在夏季高温时,可以开启通风设备和遮阳网,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通风设备可以将热空气排出,同时遮阳网可以阻挡部分阳光直射,使温室内的温度保持在葡萄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就像我们在炎热的夏天进入有空调和窗帘的房间一样,既凉爽又舒适。
2. 温湿度的调控措施
- 温度调控方面。在冬季,对于避雨栽培的葡萄园,可以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的方法来提高温度。比如在葡萄树行间覆盖地膜,地膜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葡萄根系的生长。据测定,覆盖地膜后,土壤温度在冬季可以比裸地提高3 - 5℃。在葡萄树的主干和主枝上包裹稻草或者防寒布,可以有效地防止枝干受冻。在夏季,当温度过高时,除了前面提到的通风和遮阳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喷水的方式来降温。喷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同时降低温度。但是喷水要注意时间和水量,避免在傍晚时分喷水过多,以免造成高湿度环境引发病害。
- 湿度调控方面。避雨栽培本身就减少了雨水对葡萄的直接影响,降低了空气湿度。但是在温室内,还需要进一步调控湿度。可以通过安装除湿设备来降低湿度,当湿度超过70%时,开启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60%左右,这个湿度范围对于葡萄的生长是比较适宜的。另外,合理的通风也是调节湿度的重要手段。在白天温度较高时,适当通风可以降低湿度,排出室内的水汽。就像我们打开窗户让室内潮湿的空气散发出去一样。
3. 病虫害防控效果
- 避雨栽培小气候调控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由于减少了雨水对葡萄的冲刷,叶片和果实的表面相对干燥,真菌病害的滋生得到了有效抑制。以灰霉病为例,在露天栽培中,灰霉病一旦发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但是在避雨栽培且温湿度调控得当的葡萄园里,灰霉病的发病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这是因为在低湿度环境下,灰霉病菌的孢子难以萌发和侵染。
- 对于一些害虫来说,避雨栽培的环境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比如蚜虫,它们喜欢在潮湿、隐蔽的环境中繁殖。避雨栽培的葡萄园通风较好,环境相对干燥,不利于蚜虫的大量繁殖。而且,在温室内,还可以设置防虫网,进一步阻止害虫的入侵。这就如同给葡萄园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城墙,把害虫挡在外面。
4. 对葡萄品质和产量的提升
- 在品质方面,避雨栽培小气候调控下的葡萄果实更加饱满、色泽鲜艳、口感更好。因为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有利于葡萄果实的糖分积累和风味物质的形成。在一些采用避雨栽培的葡萄园里,葡萄的含糖量可以比露天栽培的提高2 - 3个百分点,果实的硬度也更高,更耐储存和运输。
- 在产量方面,由于减少了病虫害的危害,葡萄的坐果率提高,果实的发育更加良好。就像一个健康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一样。据统计,在避雨栽培且温湿度调控较好的葡萄园里,产量可以提高10% - 20%。这对于果农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啊。
葡萄避雨栽培小气候调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种植方式。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葡萄优质、高产、高效种植的大门。对于中老年果农朋友们来说,虽然这种栽培方式可能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就像人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葡萄种植上,采用避雨栽培小气候调控技术,就是那把磨得锋利的刀,能让果农们在葡萄种植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