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校内被撞身亡孩子母亲坠亡,她该有多绝望,才选择放弃一切?

夜行梦话 2023-06-03 13:16:06

图:堆糖(侵删) 文:小梦

【夜行梦话,小梦倾听】:全网同名,欢迎关注,转载请授权,抄袭必究!期待您的故事。

看到一则新闻:前段时间,因为校内开车被撞身亡的孩子的母亲,被确定已经坠楼身亡。

孩子的父亲在了解到妻子离世的消息后,因为伤心过度几乎崩溃,身边只有几个朋友在陪同。

事情被曝出后,曾经某些评价过该事情的言论被翻出,其中有几个自媒体账号因此被封禁。

有网友不禁在网上质问那些网暴者:“到底要多悲伤,才能够称之为悲伤?”

1.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5月23日下午一点多,武汉汉阳区一名青年教师,从车库中将车辆开出,停在校园等待同事。

在其等待期间,一年级学生谭某走到车前蹲下。由于未被发现,车子启动后,谭某被撞倒、碾压,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事情第一时间被上报,经过处理肇事者已经被刑事拘留,校长和分管副校长被免职,其他人员开始接受调查。

本以为这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可是,一则被害小学生的母亲在校门口接受采访的视频,在网上又被炒热。

视频中,女子坐在学校门口,拉起了横幅,只是希望学校给予一个正面的回应,而有些网友却不这么看:

“这个妈妈的穿着打扮很用心。‘’都已经赔了钱了,还来干嘛?是不是嫌赔的不够多?”

她不过是想要一个结果,想要被重视,想要为自己的孩子伸冤,可却有人将她当成了评头论足的对象。

从她的穿着打扮,到化妆表情,甚至是她这个人出现的地方,都开始被大量的恶意填满,最终,她走上了天台。

2.他们眼里的言论自由

在有些网友眼中,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哪怕是自己说了别人的坏话,哪怕这些坏话本就是自我臆断。

他们觉得,一个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人,就应该看起来憔悴,应该面色苍白,应该像电视剧里的那些被害者家属那样。

或者说,他们就应该因此一蹶不振,因为,那是他们的亲人,他们应该带着复仇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不是那样衣着光鲜。

可是,到底什么样子才算是悲伤呢?没有经历的人不会懂,因为,那把伤人的刀子没有扎在自己的身上。

还有人评价:“那位老师已经为了自己的所所作为付出了代价了,学校也赔钱了,她还闹得不可开交,是想要怎么样?”

想起《又见一帘幽梦》中的一句台词:“绿萍失去的,不过是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可是她的爱情。”

如果放在这件事当中,是不是就该说:“那个小孩失去的不过是生命,而老师失去的,可是他的前程?”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扭曲的三观,会觉得一条生命比不上前程,有着这样想法的人,到底又有多冷血,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语?

在他们眼中,或许自己言论自由高于一切,他们后来的沉默也不是因为无话可说,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而已。

3.恶意,永远都在滋生

每次提到有关于「网络暴力」 的话题,我们所要说的,不过都是人们的偏见和对于一些事情的断章取义。

就像我们看到了一盆花,更多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去完整的了解它是一盆怎样的的花,人们只看自己想看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真相没有想象中的被关注,而谎言反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轩然大波。

因为被吸引,因为话题度,在这个早已麻木的社会上,人们开始对这些事追求,就自然有人去想方设法的提供。

他们不会考虑被评论的人要如何面对,他们只坚守了自己想要的正义,然后站上了所谓的道德制高点。

若事情被证实,他们会将此当成大功一件;若事情被反转,他们会试图狡辩,或者干脆选择缄口不提。

就像那些因为网暴而选择离开的人们,当初伤害他们的人,在被采访的时候,也只是会轻飘飘地说上一句:

“我只不过是随便说了两句,谁知道,他们的接受能力这么低?要是这样,为什么还要闹到网上去呢?”

那些被自愿、被公开的绝望,因为当事人的离开被掩盖,他们明明没有错,却被恶意集结的雪花,压了个彻底。

4.请不要坠入黑暗

作家桐华的《最美的时光》中有一句话:“我们无法逃避黑暗,但是我们永远可以选择拥抱光明。”

那些伤人的话语,其实很多时候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提及,因为人们的不以为意,所以它才更具有杀伤力。

而明明有些事,我们并不了解,有些人,我们没有参与过他们的人生,又何必将话说的那么难听?

的确,言论自由应该被捍卫,但是,这并不是说什么话都可以随意被提及。

请不要选择躲在键盘后坠入黑暗,更不要用这些东西,去伤害任何一个陌生人。

以上,祝您好梦,晚安。

0 阅读:76

夜行梦话

简介:我是小梦,每晚九点讲故事给你听,转载请私信,盗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