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军队各级领导班子过于臃肿,总部、大军区、省军区、野战军、军分区等单位,副职过于庞大,很多都是挂职。
以武汉军区和湖北省军区为例,可以反映出当时其他单位的情况。

1970年,张震被任命为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时,此时军区已经有12位副司令,4位副政委。
1974年,刘清明被改降为湖北省军区第3政委时,省军区政委3位,副司令18位,副政委12位。一个正军级领导班子就三十多位领导,工作怎么会有效率呢?
造成机构臃肿的主要因素,因离退休机制不够完善,老将不退,新干部要提拔,就造成拥堵现象。省军区是这样,军分区也一样,一个正职陪十几位副职。
刘清明到湖北省军区之前,曾担任总参测绘局政委兼测绘学院政委。在当时总参测绘局是正兵团级单位,八九十年代经过多次精简改革,已经改为军级单位。

在特殊时期的刘清明,被所谓“假党员”到四川工厂蹲点,在这里度过3年多,与工人共吃同住同劳动。1973年,被调离总参测绘局,下放分配到湖北省军区担任政委。
按说省军区是正军级单位,政委也是主官之一。可他被任命为第三政委,前两位政委分别是:信俊杰、张洪。论资历和职务,他们都没有刘清明高,当时领导干部任职,是按照任命的先后排序,不按军队惯例德、才、资历办事。
军区正职副职就三十多位,还不算参谋长、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副主任。一个省军区分工能有多少,这么多人平均几个人管一项工作吗?可见调他去并不是工作需要,而是把他闲挂起来,处于有职无权,无法开展工作的境遇。

1978年,随着冤假错案平反,他向总政、总参写报告反映自己的情况,申请平反、重新分配工作,得到解决。1979年,他被任命为总参测绘局顾问,属于正兵团职。1983年,离职休养后,按照大军区副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