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年轻人不愿结婚、不愿生孩子的原因。有些人说:“多生几个孩子,不就多添几个筷子吗?没什么了不起的。”汪中求先生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有些片面。没有人希望孩子生出来之后没有责任去照顾,然后成为社会的流浪儿。再者说,即使给生孩子的年轻人一笔补贴,就算十万块也根本不够支撑,尤其是孩子一生病,可能就把这些钱打光了。现实是,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背后是深深的责任与压力。
汪中求先生总结出,很多年轻人不愿结婚生子,主要有以下3大压力:
1. 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谁敢背负那么沉重的负担?就像你爬山时,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翻过去,怎么可能背着100斤的包继续走下去?汪中求先生表示,他们那一代人,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当时工资固定、生活有保障,哪怕是贫穷也是“踏实”的贫穷。汪中求先生说:"刚生孩子的时候,夫妻俩加起来才五块钱,但那种生活是有确定性的,我们知道三年后可以买彩电,四年后可以买摩托车。可现在很多年轻人手里有30万,也不敢随便花,他们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明天能不能赚到钱,后天会不会失业,这让他们更不敢轻易承担生育的责任。"
2. 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汪中求先生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更看得清楚人生的意义。他们不再追求“别人给你的追求”,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幸福。在那个年代,传宗接代是一种责任和追求,但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种“传承”的责任心并不强。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自己的幸福远比传承家庭更加重要,结婚生孩子是个大的决策,而不是盲目跟随社会或家庭的期待。所以,年轻人更倾向于先把自己过得幸福,再去考虑生孩子这种问题。
3. 对孩子成长的责任感
年轻人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忧虑。除了物质上能否提供足够的保障,教育、成长等方面也需要考虑。以前,添个小孩就是多一双筷子,孩子的衣服能穿来穿去,根本不用担心太多。但现在,年轻父母不愿让孩子穿破旧的衣服,也不愿意让孩子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过得不如人意。并不是他们的物质追求更高,而是他们的责任感比以前更重。责任感让年轻人无法轻易承担生育的重担,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未来成为社会的负担。
汪中求先生表示,社会应该理解年轻人的选择。因此,虽然国家层面鼓励年轻人生育,但也必须从年轻人的角度去理解。生孩子不应该仅仅被看作是增加劳动力的数字,而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与幸福。如果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去劝说,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年轻人的幸福感。生孩子对年轻人来说,不只是个“任务”,而是一个极大的责任,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未来,而不是让孩子过得艰难。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特别是生孩子,不应被指责。相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理解他们的压力与困境,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在未来,如何平衡家庭责任与个人幸福,如何创造一个支持年轻人生育的社会环境,才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