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一朝,御窑厂大规模烧造官窑瓷器,涌现了许多名品,如鲜红、甜白、青花、釉上彩及多种釉彩器。
红釉器釉色殷红如血,艳丽夺目,世称“鲜红”;“甜白”瓷洁白滋润,似无瑕白璧,薄胎器光照见影,可谓巧夺天工。釉莹彩艳的青花烧造成功,标志着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烧造进入了黄金时代。
【甜白釉】
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之所以称“甜”,是因其洁白的釉色给人一种甜美之感。又有人称其为“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画。
永乐 景德镇窑白釉僧帽壶。
此壶造型端庄秀丽,釉面恬静莹润,釉色白如凝脂,优美的器形配以甜美的釉色,相得益彰。
此壶式借鉴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质器皿,瓷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器厂曾大量烧造僧帽壶,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清代康熙朝曾仿烧永乐和宣德时的白釉、红釉僧帽壶。
永乐 景德镇窑白釉暗花双龙纹碗。
【鲜红釉】
颜色釉品种之一。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高温铜红釉瓷器,初创阶段呈色多偏暗。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烧制出纯正鲜艳的红釉,前人称之为鲜红。它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因此高温铜红釉是最难烧造的颜色釉品种,历来为人珍视。这种红釉器釉汁莹厚,器色鲜艳。因是当时祭日坛的用器,故也称祭红,又有积红、宝石红等异称。
永乐 景德镇窑红釉暗花云龙纹盘。
【青花】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苏麻离青料,青花瓷器经过洪武朝短暂的低潮后永乐青花迎来了青花瓷成熟起来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青花瓷器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期”。
永乐青花一改元青花繁密、雄健的格调,呈现出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采。
永乐 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碗。
由于此时烧制青花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产品呈现出浓艳明亮的蓝宝石般色彩,纹饰线条间往往会出现晕散现象,宛如水墨画在宣纸上所形成的墨晕,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与艳丽的青花相映成趣,产生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永乐 景德镇窑青花花果纹碗。
永乐 景德镇窑青花山茶纹扁壶。
器形模仿伊斯兰地区的金属器皿,在中国称之为“抱月瓶”。 青花色泽清新明快,晕散有疵,纹饰局部疏朗得体,是永乐时期青花瓷中的佳品。
永乐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