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说到倭寇就不得不谈起明朝,在明朝时期沿海倭寇作乱的问题十分严重。一度成为沿海地区百姓心中的噩梦,同时也是明王朝皇帝的一个大难题。
在明朝的地方志中就有不少关于倭寇作乱的记载,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到了清朝关于倭寇的记载就全部消失了?难道是因为清朝的海防实力比明朝强大将倭寇全部消灭,还是有人故意抹去了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呢?
倭寇是什么人倭寇的出现其实与日本的政治背景有关,倭寇其实是日本的武士阶层。在日本,武士拥有很高的地位,是普通人眼中高不可攀的存在。
日本的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天皇,天皇万世一系,虽然地位很高但没有什么实权,完全是一个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而日本的实际掌权者是幕府的将军,这些将军也是继承制的,一般出身于某个贵族。那既然是继承来的应当是一个姓才是,这就是问题所在。
日本天皇是唯一的,但将军不是,关于谁当将军这个问题各个贵族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争得好不快活。
武士就是属于贵族的下一阶级,这些武士可以成为某个贵族的手下,做打手获得钱财和地位。除了这个,日本武士地位高还有一个缘由,就是日本人对武士道精神的崇尚。以武士的名字命名的的道,武士的地位不言而喻。
这些武士的行径并没有他们的刀那样好看,在日本只要拿一把刀就可以自称武士。武士一般鱼龙混杂,什么三教九流都可以自称武士,甚至日本的武士当街杀死一个平民也不会受到处罚。渐渐的这些人目无法纪,有时连日本的贵族都不放在眼中。
除了政治背景,倭寇流行还与日本的政治局面有关,而这一切要从元朝时期说起。元朝曾向日本开战,这使从唐朝时期两地还算友好的关系彻底破裂。
要知道原来日本是中国的藩属地,日本的文化习俗,与政治都是学自中国。可到元朝时期,由于两地的战争,日本颁布海禁政策,所有的贸易全部中止。
本着禁什么,贵什么的原则,中国的商品在日本的价格迅速水涨船高起来,不少商人发现这其中的商机。于是便想尽办法绕过海关开始走私,为了应对边关的士兵和海盗,雇佣武士就成为作为保镖成为最好的选择。
到了14世纪,足利幕府倒台南北朝对立,日本的政局十分混乱。1467年,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当时根本没有一个有力的政权可以约束地方。
商人的行为就变得更加不受管控,走私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商人膨胀的欲望,他们开始直接抢劫我国东南沿海的居民。那么倭寇为什么这么难打?
倭寇的战力真的这么强吗?倭寇这么难打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来,倭寇的实力确实强悍,他们来自武士阶层,不是一般的散兵游勇。都事先经过严格的训练,再加上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加持下有一种不怕死的亡命徒气势。
并且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盗是从走私开始发展的,那些商人为了赚钱雇佣的都是些武艺高强的武士,再配合相应的训练,实力不容小觑。
其次剿灭倭寇都是海战,日本原本就是岛国,因此当地人十分适应海战。而明朝时期的军队来自各个地方,并不专精于水上作战。
其实明朝军队与倭寇实力上的差距并不大,但信息差距很大。主要是当时出了不少汉奸。这些汉奸从哪里来?有些是当地的商人,为了一时之利弃国家于不顾,有些则是与明王朝有过节。
例如当年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张士诚等人,最后逃到了东南沿海地区。他的手下开始于当地的倭寇串通,一起对抗明王朝。
这些人伪装成平民频繁对倭寇提供消息,明朝部队进攻他们就放出消息让倭寇有时间逃跑,还会提供部队的营地粮草的信息,以便于倭寇主动进攻。
除此之外,倭寇的活动还与明朝的国策和政治局面以及军事实力密切相关。明朝初年,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朱元璋和朱棣父子非常重视国防建设。海防水师实力强劲,那时倭寇根本不是明朝军队的对手。
而且彼时正是足利幕府当政,当时的幕府将军也很讨厌这些倭寇。他们不仅祸害我国东南沿海,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双方共同努力下倭寇的活动并没有那么嚣张。
但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软弱无能,昏庸无道。有的重用宦官,有的沉迷修仙,有的想当木匠。总而言之,干什么的都有,就是干正事的没有。
特务政治,官场腐败,国家也是乌烟瘴气,海防自然没人去管。而日本这时候也没好到哪里去,原本就不大的国家,还要分成几个势力。战国时代犹如村口械斗。
不过这些倭寇确实有些实力,他们从小接受训练,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再加上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在战场上如亡命徒一般,敢于破釜沉舟。这样的人在战场上实力强劲,常人难以阻挡。
另一方面,囿于当时中日两国的内政情况,一旦国家陷入内乱,无暇去管倭寇的事情,让这些人进一步做大。最后就是汉奸的问题,这些人和倭寇狼狈为奸,为了金钱或政治出卖国家与同胞。
其实倭寇的实力远不如明朝的水师,可这些人如附骨之蛆一般,根本甩不掉。但奇怪的是,到了清朝,倭寇竟然神奇地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一是利益,二是政治。
无利可图,不得而入前文中提到过,倭寇起源于走私。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铤而走险,开始劫掠当地居民。也就是说当倭寇无人可劫,无利可图时,自然会离开。清朝就是做到了这点。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还有不少的反对势力逃亡南方。尤其是郑成功还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当时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台湾作为反抗清政府的基地。
清政府的当朝者为了阻断台湾和沿海百姓的联系,几次颁布禁令,禁止出海。还划分禁区,将沿海的百姓强制迁往内陆,使沿海一带成为真正的无人区。
这一举动虽说不是针对倭寇,却无形中解决了倭寇的问题。那些倭寇来就是为了赚钱,可是到了之后发现这里除了海,只有风,除了喝西北风什么也做不到。这下就是有人逼着这些倭寇来,他们都不会来。
另一个原因来自日本内部,1585年,日本出现一个很厉害的人,丰臣秀吉。他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完成统一成了幕府的将军。上任之后他颁布八幡船禁制令开始加强海禁。
1603年德川家康统一全国后就开始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个闭关锁国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一致,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这些禁令下,日本人连离开自己的国家都变得十分困难,而且日本的对外贸易也被限制。
德川政权只留下长琦一个对外港口,其余全部关闭,交易也要在德川政府的严格监视下进行。
日本武士出海愈发困难,偶尔运气好的有机会出去抢到东西,但也卖不出去。因为一旦被发现就是大祸临头,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出海?原本出海是为了吃香喝辣,现在什么都没有还有牢狱之灾。自然不会有人去。
清政府与日本的共同利益链条打击倭寇上,清政府与日本没有政治合作,却步调一致,缘于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倭寇本质上是走私,走私的行为侵犯的是日本的税收利益。同时倭寇对清朝的国家安全也是一个威胁。
清朝初期,重铸新币,需要大量的铜。但当时中国的铜资源匮乏,日本的铜资源丰富,清政府需要向日本进口。同时日本由于战后轻工业的发展,需要进口中国的大量手工制品,例如各种丝织品。双方在共同利益上达成一致,一起打击倭寇。
清政府与日本不约而同的选择闭关锁国,除了保护关税更多的是想通过紧锁大门防止外敌入侵。只可惜这样的做法只能保住一时的安稳,只是一叶障目,自欺欺人。
这两个国家最终沦落同一下场,虽然这场闭关锁国确实解决了自元朝开始的倭寇之乱。但从长远来看,又让我们远远落后于西方,倭寇消失没几年,西洋人的利炮又来了。这场西方引起的霍乱远超过东方的贼寇,清政府与日本的德康如果知道后世的事情,又该作何反应?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李睿——明代中叶倭寇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