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二十)《〈世说新语〉两则》

王累评文化课程 2025-02-15 06:00:16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lù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B. 三省吾身(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不逾矩(yú) C.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D. 曲肱而枕之(gōng) 好之者(hǎo) 逝者如斯夫(fú) 答案:C 解析:A 选项中 “论语” 的 “论” 应读 “lún”;B 选项 “传不习乎” 的 “传” 在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读 “zhuàn”;D 选项 “好之者” 的 “好” 是喜爱的意思,读 “hào” 。C 选项注音全部正确。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中 “时” 是按时的意思。 B. “吾日三省吾身” 中 “省” 是反省的意思。 C.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 “逾” 是越过的意思。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中 “知” 是知道、了解的意思,“好” 是很好的意思。 答案:D 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中 “好” 是喜爱、爱好的意思,不是 “很好”,D 选项解释错误。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B.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翻译为: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为:温习旧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D.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翻译为: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这中间了。 答案:C 解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应翻译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可以” 是 “可以凭借” 的意思,C 选项翻译错误。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十二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等方面的道理。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文字主要是孔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关系。 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不同人生阶段的成长感悟和境界提升,对我们规划人生、追求成长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并非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关系,D 选项理解有误。 5.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 D. 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答案:D 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不是战国时期,D 选项表述错误。 6.下列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及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的 “回” 指颜回,他是孔子的弟子,这句话赞美了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 B.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是曾子说的话,体现了他注重自我反省的品质。 C.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中的 “子” 指孔子,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是孔子的弟子子路说的,体现了他不慕富贵、坚守道义的高尚品质。 答案:D 解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是孔子说的,不是子路,D 选项理解不正确。 二、填空题 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这两句话出自《为政》篇,精准地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2.“吾日三省吾身” 中 “三省” 指的是______ 、______ 、______ 。 答案: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析:根据原文内容,明确 “三省” 的具体内容,体现了古人注重自我反思的修养方式。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______的生活态度 。 答案:安贫乐道 解析:从孔子对待简单生活的态度,如吃粗粮、喝冷水、以臂为枕却依然快乐,可看出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4.《论语》是记录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 答案:孔子;儒 解析:这是关于《论语》的基本常识,要牢记其记录对象和所属学派。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______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 答案:兴趣(或乐学的态度) 解析:从 “知之”“好之”“乐之” 的递进关系,可看出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材料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问题:请从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案:从思想内涵看,这句话体现了曾子对自我修养的严格要求。通过每日三次从为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这三个方面进行反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学识。从现实意义来说,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在工作中,反思自己是否尽心尽力完成任务;在人际交往中,思考自己是否真诚对待朋友;在学习上,审视自己是否及时复习知识。这种自我反省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成长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 解析:分别从思想内涵(对自我修养的体现)和现实意义(对当今社会个人的作用)两方面赏析。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问题: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就像会面临强大的 “敌军”。比如在学习上,可能会遇到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大等困难,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质疑和反对。然而,就像一个人的志向不能被轻易夺走一样,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难就放弃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如果我们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即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也不能轻易放弃,要坚守自己的志向,不断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 解析:先解释句子含义,再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学习、梦想追求等方面,阐述对句子的理解。 四、简答题 1.请简要分析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观点,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孔子在学习方法上的观点有 “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要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说明复习旧知识能有新的收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 。在学习态度上,他认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倡导乐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体现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例,我在学习数学时,曾经只是盲目地做题,不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结果遇到类似但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会做。后来我开始注重思考,分析每道题的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 解析:先总结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观点,再结合自身学习经历,选择一点谈体会。 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个出自《论语》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示例一:“温故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示例二:“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意思是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解析:从《论语》中选取两个成语,准确解释其含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