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历史连载614-工信部直属-国防七子-源自8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我是通信人时游 2024-06-29 09:26:21
通信历史连载614-工信部直属-国防七子-源自8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1951年9月: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首次召开全国航空工厂会议,决定“两个拳头打仗”,也是迅速发展航空工厂,保证飞机在抗美援朝前线连续参加战斗;二是迅速简历航空学校,在北京、南京、哈尔滨、汉口等地创办航空学校,提出“便工厂为学校”。

1951年:国家决定:

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

1951年12月10日:周恩来总理召集会议讨论航空工业由修理过渡到制造的方案,李富春副总理提出“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周恩来总理表示同意,指示“按照你们提的意见办”。

1952年5月:根据周恩来总理要办专门的航空大学的指示及中央军委作出的《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议案》中筹建航空学院的决定,中央教育部又制定出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对航空院系作了进一步的调整。

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原华北大学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航空系、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

1952年6月12日:根据重工业部、教育部的决定,并经国家财经委员会批准及中央军委同意,“北京航空工业学院筹备委员会”正式组成。

1952年10月24日:教育部签发关于成立北京航空工业学院的批文、签署关于《正式成立北京航空学院并由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直接领导的决定》。

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教育部任命了副院长,没有任命院长。北京航空学院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内148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内容之一。党和国家为学校聘请了一批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的专家充实科研和教学队伍,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为北航划拨专门经费用于基础建设和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

北航虽然已经成立,但是还没有校舍。师生们借住在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郊部分(车道沟)、北京工业学院城内部分(原中法大学)。

学校第一届招收新生499人。全校只有两个系4个专业:飞机系、发动机系。4个专业:飞机设计、飞机工艺、发动机设计、发动机工艺。每个专业设5至10个班不等。新生到哪个专业、哪个班,由组织上分配。

1953年1月:参加北航组建工作的沈元被任命为首任副院长。

1953年5月:北京航空学院在西北郊海淀区柏彦庄选定校址。新校址满地是坟堆,是个坟园。刚开始建校,一个个坟挖出来,登报让家属领骸骨。

1953年6月1日:北航人在柏彦庄挖下第一铲土,一号楼动工-奠基典礼大会。基建青年突击队长是张百发(后担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

1953年10月:全校学生及部分教职工迁居新校。新建北航只有两栋学生宿舍,一个饭厅,一些平房教室。“工棚里上课,路灯下读书”成为了老一辈学子们口口相传的感人故事。

1953年:成立教材编委会,一年翻译了14本教科书和参考书,编写20多种讲义。第一版《航空概论》。

1954年6月:北航增设飞机设备、航空材料两个系以及航空仪表与自动器、飞机电气设备、特种设备、金相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7个专业。

1954年6月:粤西区(当时没有广东省,分为粤东、粤西、海南和广西)党委书记武光被任命为学院第一任院长和党委书记。27位教授、21位副教授从海外归来,成为我国航空先驱。第二机械工业部调集一批优秀政工干部来这里工作。

武光提出“招教科学物,生体文劳思”:

“招”是招生,“教”是指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质量,“科”是指科研工作大力开展,力行创新,“学”是指学生工作,“物”是指物质建设;“生”是指员工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要搞好,“体”是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文”是指文化生活要活跃、高洁,“劳”是指适量体力劳动和劳动实践,“思”是指思想教育工作。

1954年:北航第一枚无校名校徽制作完成,学生红底白翼,教职工红底黄翼。

1954年6月:四层的一号楼正式竣工,最初为飞机系系楼。66年后的2020年9月,1号楼被认定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1955年9月初:新生跨入北京航空学院的大门,第一眼看到的大标语“欢迎您,未来的红色航空工程师!”。当时北航只有三栋教学楼,一系楼—飞机楼,三系楼—发动机楼,还有一个电子楼。

1955年9月10日:北航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培养“红色航空工程师”。

1956年5月:学校制定《北京航空学院12年发展远景规划》,提出“顽强地展开科学研究”,将原子能、无人机、导弹、火箭设计和工艺等作为主要研究目标。

1956年5月底:学校召开第一次科学讨论会,钱学森受邀出席并作“航空技术展望”的报告,学校掀起了首次科学研究的高潮。

1956年10月:《北京航空学院学报》创刊,刊名采用仿毛泽东主席的手写体。

1957年:北航首届1952级毕业生合影。首届毕业生中产生7位院士

1957年:北航5周年校庆纪念章。

1957年:北航的基本建设任务完成,竣工面积135245平方米。

1957年:北航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导弹设计、飞行力学、火箭发动机、火箭制导、火箭地面设备以及与火箭配套的全套新专业。

1952年10月建校至1959年:出于保密原因,北航校门口是不挂校门牌的。没有校门牌的北航主校门东门。

1958年:学院创办新中国第一本航空科普杂志、新中国第一本国防科普期刊《航空知识》。

1958年:学院开展勤工俭学,提倡并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的四结合,开展了航空型号研制工作,相继研发“北京一号”轻型旅客机(一百天研发成功)、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

1958年9月:北航报纸《航院生活》

1958年9月:北航在国防部举办“北京航空学院‘十一’献礼展览会”,周总理参观。

1959年5月: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

1959年至1960年代初期:北航校门开始挂校门牌,北门(次校门)挂过朱德老总题写的“北京航空学院”校门牌,东门挂过郭沫若题写的“北京航空学院”校门牌,后来又挂过仿毛体的“北京航空学院”校门牌。

截至1960年8月:8批60位苏联专家来校工作。

1960年下半年: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工作重点转变,“面临国家经济困难,北航从1960年底起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始收缩”《北航学报》1960年10月之后停刊。

1960年10月:《北航学报》1960年第3期(总第14期)出版,停刊前的最后一期,唯一被标为“内部资料”的一期。

1961年:设立飞行器自动控制系。至此,北航已设立10个系35 个专业。

1962年:建校十周年纪念册。

1962年:北航10周年校庆大会,武光作《十年的进程》报告,为北航制定十六字校风“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

1963年:北航第二届研究生毕业合影(前排右5为林士谔)

1963年:北航工作10年的武光离开北航,任新疆第一副书记和第一副主席。

60年代:学生在解放军指导下操练(1967年1月9日,中央决定首先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等五所高校为军训试点)。

60年代:校刊《航院生活》改为《上天报》。

1966年10:北航红旗战斗队印制。

1968年10月:北京航空学院革命委员会编制。

60年代中-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之前:北航校门挂过宋体印刷的校门牌。

1977年:全国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学校恢复研究生招生,开始按6大类21个专业组织本科生招生。

飞行器设计类:含飞机设计、有翼导弹设计、飞行器高空设备3个专业;航空工程数学力学类:含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航空结构力学与强度2个专业;航空发动机设计类:含航空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2个专业;航空材料及机械制造工程类:含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航空非金属材料及成形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航空焊接、飞行器制造工程5个专业;航空自动控制类:含航空陀螺仪表与惯性导航、航空仪表与传感器、航空液压气压附件、航空电机电器、飞行器自动控制5个专业;航空电子及计算技术类:含遥控遥测、电子计算机、雷达与导航、微波技术4个专业。

1978年7月:学院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978年2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接受教育部和三机部的双重领导,以三机部为主。

1978年8月:沈元(右二)与钱学森(右一)在北航。

1980年11月:停刊20年的《北航学报》复刊。

1981年1月5日:北航组织第一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1981年11月26日: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北航30周年校庆纪念章。

1984年5月11日:北航第一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1985年6月:北航八大建校元老-组建北航的原8所院校航空系科领队合影。

北航更名的故事:

1987年9月22日:北京航空学院的航办字(87)第270号文,向航空工业部提出更名请示。

1988年1月:

1988年4月2日:国家教委发文,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校名从5月1日起正式启用。1988年4月11日:航空工业部的航教函【1988】369号文,同意更名。

1988年4月22日:学校发布《关于我院更改校名的通知》。

1988年5月1日:北航校报的头版。

1988年5月1日:著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设计的“北京航空学院易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纪念封公开发行(下图有很多珍贵纪念章)

1988年5月1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命名庆祝大会,标志着北航从单一工科发展成为工理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新校名由赵朴初题写.

1988年7月:北航第一届以新校名毕业的学生。

1989年1月:《北京航空学院学报》从1989年第1期(总第49期)更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89年:学校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1年:学校首创“冯如杯”科技竞赛。

1992年:北航40周年校庆纪念章。

1992年:学校提出“把北航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对的发展目标,成为首批14所由党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学之一。

1995年:学校进入“211工程”。

2001年:学校进入“985工程”。

2002年10月:建校50周年。

2003年1月:北航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建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

2006年10月:北航新主楼投入使用。亚洲最大的单体教学楼

2007年:北航回购大运村。

2009年12月:北航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2010年9月:北航校歌确定为《仰望星空》。

2010年9月:北航沙河校区迎来首届3427名2010届本科新生。

2014年12月:学校提出“1-10-100:世界一流、国内前十、世界前百”目标。

2016年4月:纪念沈元诞辰100周年,学校将“金质奖章”更名为“沈元奖章”,北航本科生的最高荣誉。

2016年11月:学校将高等工程学院更名高等理工学院,经沈元先生家属同意并授权,并冠名“沈元荣誉学院”。

2017年:学校实施建成以来最大的人才培养改革,成立北航学院,下辖六大书院:冯如书院、士嘉书院、守锷书院、士谔书院、致真书院、知行书院。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北航成立传源书院,系号71,纪念我国航空航天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界泰斗,北航立德树人最高荣誉获得者文传源。

2023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研究院揭牌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校园启用。

2024年6月:将建设雄安校区。

2024年6月:北航的官网

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杭州国际校园总占地约4000亩。有80个本科专业。动态优化调整后,拥有36个一级学科(其中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交叉10个学科门类。

北航校史馆中的校徽

0 阅读:0

我是通信人时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