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有这样一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说的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除了他们之外,战国时期还有一位齐国名将也十分出色,他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个率军攻破函谷关的名将,而且还迫使强大的秦国求和。
这位齐将就是匡章。他打的仗比较少,但都是对战国的格局影响很大的战役。
桑丘之战
匡章初学于魏国,是孟子的学生。齐威王末年,秦国攻打齐国,此时田忌被邹忌陷害逃亡楚国。齐威王用匡章为将,与秦军对垒。
由于秦军是孤军深入,后方不稳,惟恐韩、魏二国在后图谋。所以秦军只敢虚张声势,实际上却犹疑不定不敢进攻。
匡章充分利用了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开战之前,派使者与秦军多次往来。匡章趁机让齐国士兵乔装打扮,混杂到秦军当中。这一举动被齐国的斥候误解,朝廷大臣也污蔑匡章要降秦,齐威王没有理会。不久之后,匡章的战术大获成功,秦军被混进军营的齐军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队内外夹攻,秦军一触即溃,齐国取得了桑丘之战的胜利。
灭燕之战
公元前314年,齐国趁燕国内乱,派匡章进攻燕国。燕人开城欢迎齐军,匡章在五十天内就攻破了燕都。但因齐军在燕国烧杀抢掠,激起燕人不满,他们纷纷起来反抗齐军,匡章只好撤军。后匡章率齐、宋军攻魏,魏国向秦国求救,宋军临阵投秦,匡章败逃,燕国复国。
垂沙之战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命令齐将匡章与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后秦军也加入进来,楚国派唐昧率军迎击,双方在沘水两岸对峙。四国联军与楚军相持6个多月。齐宣王在国内不耐烦了,派周最到阵地言辞苛刻地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但匡章认为应该等战机成熟后才可出战。随后,匡章令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但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根本到不了河边。后来,匡章从一位樵夫处得知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随即选派精兵趁夜幕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大败楚军。
之后,联军乘胜攻占垂丘(今河南省泌阳县北)、宛(今河南省南阳县)、叶(今河南省叶县)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以太子为质,向齐求和。
攻破函谷关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国归还魏、韩一些侵地后,三国联军才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