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国民伤亡背后,斯大林为何认为:二战令苏联咸鱼翻身?

历史微鉴时事 2023-09-22 19:27: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以高达31%的国民伤亡比例,成为受战争摧残最严重的主要参战国

西部国土成为一片废墟,几乎所有中青年男性非死即残,同战前相比,人口净减少数量就高达2900万

然而在战争结束后,千疮百孔的苏联却突然从一个战前边缘国家,快速晋升为唯二的超级大国之一

战争为何没有摧毁这个国家,反而令苏联咸鱼翻身?事情,还要从苏联战前国际公敌的身份讲起

化为废墟的斯大林格勒

边缘国家

与日后的阵营领袖相比,二战前的苏联是一个半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边缘国家

苏联前身的俄罗斯帝国,其生涯高光,当属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以“欧洲宪兵”示人的历史时期

然而在俄国国际地位到达巅峰后,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漫长的衰落期,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克里米亚战争与日俄战争等多次失败,俄罗斯一步步沦为西方世界最薄弱的一环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俄罗斯仅存的国际威望,在俄罗斯帝国分裂、苏俄建立以后

新生的俄罗斯政权不仅毫无国际地位,同时还因另类的意识形态,而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敌人

虽然刚刚建立的苏联依然是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同俄罗斯帝国相比,其欧洲部分已大大缩水

同时在经历一战与俄国内战后,其人口数量相对于西欧各国,也不再有以往那么大的优势

十月革命时期的苏联

这些状况共同造成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际社会对于苏联的过分轻视

以英法为首的西方社会,不仅不愿意将苏联接纳到由其主导的国际联盟体系之内,同时也不相信这个缩水版俄罗斯,其总体实力能超越曾经的俄罗斯帝国

192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仅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2%,居美德英法之后位列世界第五,且同日本与意大利相比,也不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此时的苏联领导人,是经历了惨烈政治斗争才终于上台的约瑟夫·斯大林,他深知外部世界对苏联的巨大恶意,甚至认为苏联同西方之间必有一战

在西方世界的冷漠、与斯大林心中被害妄想的共同作用下,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中期,苏联放弃了同外部世界交往,而专注于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

斯大林模式虽然为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但在这段时间内,确实彻彻底底地改变了苏联的经济面貌

在十年的卧薪尝胆后,1937年的苏联,其工业总产值已相继超越法英德,以10%的比例,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五年计划中的项目

但是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飞跃,并没有为苏联带来国际地位的提升,此时世界秩序的主导者,依然是把控国际联盟的英法,而最大的变数,则是纳粹德国对于英法的挑战

在日本退出国际联盟之后,英法才勉强同意吸纳苏联接受国际联盟,然而苏联虽然在努力尝试恢复国际影响力,同时组织军事同盟以应对纳粹德国的威胁

但是西方世界依然因意识形态而敌视苏联,从未认真考虑同这样一个国家建立任何形式的联盟

认清了现状的斯大林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现行世界秩序如果不被破坏,那么苏联便永无翻身之日,世界大战对于苏联而言既是一场灾难,同样也是一次提高国际地位的,绝佳机会

机会突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苏联之所以不被国际社会认可,其核心原因就在于,保守派当道的世界霸主英国,在意识形态上对苏联的极端敌视

在英国看来,苏联独特的红色意识形态,决定了这个国家天然就是英国的敌人,无论这个国家位于东欧中欧还是北美

晚年的丘吉尔,坚定反苏份子

仅仅意识形态一项,就永远无法被英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接受

因此即使苏联已经在国力上超过英国,并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英国所考虑的也不是如何接纳这个新兴大国,而是如何将苏联消灭拆解

在同抱有这样想法的英国人打了几次交道之后,斯大林也彻底明白了,英国的霸主地位,本身就是苏联国际地位的绊脚石

但是世界霸主即使衰落,也从不会和平退位,而要通过战争,令其彻底从神坛上掉下来

可三十年代的苏联虽然比之前强大的多,但想以一国之力挑战英国及其盟友主导的国际秩序,胜算渺茫

幸运的是此时英国的敌人并不只有苏联,被复仇支配的纳粹德国,此时才是欧洲旧秩序最大的变数

苏联并没有等待太久,纳粹自上台之后,便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了再次武装,1936年开始,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纳粹德国,就开始急不可耐地对现行国际秩序展开了挑战

扩军备战的希特勒

在慕尼黑会议举行的同时,斯大林就做出判断:纳粹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展开对苏联的进攻

他虽然没有受邀参与慕尼黑会议,但却积极表示愿意在此时站在英法的一边,同德国开战

然而英国此时依然坚持防苏甚于防德,再次确认英国反苏政策不会动摇的斯大林下定决心,要祸水西引,利用德国挑起对英战争,将英国从世界霸主上拉下来

1939年,斯大林快速同德国媾和,并在德国同英法全面开战后,趁英国无力干涉,通过军事威胁强行夺回了部分俄罗斯帝国的东欧领土

斯大林深知苏德必有一战,而英国如果不是因为同德国的战争,不可能放任苏联在东欧的扩张

事实上在苏芬战争期间,英法已经有意组织对苏联的远征,然而因西线压力与日俱增,这次针对苏联的军事行动才最终作罢

苏联在二战前期的全部准备,都集中在引导德国打碎英法主导的国际秩序,以及为应对对德战争而积蓄力量上

特别是在德国于1940年初轻易击败法国之后,斯大林就明白德国的威胁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世界大战会彻底洗牌欧洲秩序,而在英法被压倒之后,苏联与德国将会成为欧洲的唯二强国

苏芬战争时期的芬兰军队

在几百年来,掌握了欧洲的人便掌握了世界,德国在此时的战争行为,实际上是将苏联从一个边缘国家,硬生生地拉上争霸世界的牌桌

法国战败后,斯大林加紧了扩军备战的脚步,在他看来,德国击败英国只是时间问题,而有了一战战败的经验,德国人断然不会在英国彻底倒下以前向苏联开战,可是机关算尽的斯大林却算错了一点,而这一点,将会让苏联在二战前后,面对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二战功臣

斯大林之所以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国灭亡英法,一方面原因在于,英法两国对苏联的敌意不比德国小,另一方面则在于,时间站在苏联的一边

虽然德国在二战前期以风卷残云般的速度,席卷了整个欧洲,但德国对统治区的控制力度并不高,同时欧洲大陆本身也很少产出德国急需的各种资源

以石油为例,在苏德战争前的1940年,苏联作为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年原油产量达2990万吨,而德国控制区内,唯一的石油产地是罗马尼亚,石油产量也仅有苏联全国产量的五分之一

罗马尼亚油田

在资源决定战争走向的年代,德国实际上并没有挑战苏联的本钱,而经历了西班牙内战与苏芬战争,斯大林也意识到苏联在大清洗结束后,唯一需要的就是重建一支军官团

因此苏联想要在同德国的战争中胜出,需要的就是在开战前恢复苏联红军的指挥系统,而斯大林基于一战的经验做出判断,德国不会在英国彻底失败之前对苏宣战

然而这里,就是斯大林犯下的最大错误

斯大林很清楚德国不是苏联的对手,可是在他对面的希特勒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如果德国认为无法避免同苏联的战争

那么是否两线作战并不重要,赶在苏联完成重建军官团之前对苏宣战,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因为一旦苏联完成了军事组织的重建,那么以苏德之间的资源差距,德国很难赢下对苏战争

这种想法支持着希特勒在一个不够好的时间对苏宣战,而最终却收获了对德国而言最理想的效果

并没有完成战争准备的斯大林心态崩溃了整整一星期,实际上对德宣战时间的误判,是斯大林政治生涯内犯下的最大错误

苏联红军

这个错误,导致苏联在苏德战争最开始的半年丧师失地,甚至一度走向了亡国边缘

然而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其生存目的就在于应对一场针对苏联的全面战争,即使面对1941年11月那样的绝境,这样一个国家依然能源源不断地动员起军队,并展开对德国的反攻

尾声

当莫斯科保卫战打响时,美国还并未决定全力支援苏联,然而这场战役已经预示了未来世界的走向

纳粹德国并不能压倒东方的红色巨人,而苏联将会在击败德国之后,成为欧洲大陆的唯一霸主

作为苏联在欧陆上的最后一个敌人,德国在苏德战争前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实际上为苏联扫平了称霸欧洲之路上的大多数障碍

在苏联逐渐逆转局势时,他们不仅可以击败德国,同时也可以借助苏联长期支持的各国共产党,将触手伸向已经被纳粹摧残过一遍的、几乎所有欧洲国家

而这,才是苏联在三分之一国民伤亡背后,依然能在战后快速建立起一个远超战前的庞大红色帝国的真实原因

0 阅读:48

历史微鉴时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