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白事办得没有“人情味”了,农民常说世道变了,发生了什么?

老吴上农村 2024-09-21 11:08:35

在农村,很多地方还沿袭着土葬的殡葬方式,以村为单位,如果某一个村里有一位老人过世,全村的人,只要是在家里的都要过来帮忙,给过世的老人办理后事,送他走完最后一程。

在许多的农村都是这样的一个习俗,死者为大。村民们都会放下自己手上的农活,去帮忙的。

小吴家在偏远的农村,从记事起,看到村里的老人家过世,都会放一挂鞭炮,然后村里的人就知道村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会奔走相告。互相传达信息,在家的村里人都会走向有人过世的家里去主动帮忙。

村里一般也都根据自己的擅长来安排事务的,帮过忙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位,哪些人挖墓井,哪些人跑杂,哪些人做菜厨,除非是一些小年轻,没有固定的职位,就按照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

小吴记得儿时父亲都是挖墓井的,一般都是三个人,一旦确定了安葬的地点后,就要动身去挖墓井了,挖墓井的时间长短是按办后事的天数和安葬的时间来定的,有时时间急,就需要晚上加班挖了,有时时间宽松,就慢慢挖。一直到等抬棺人送上山,一起放进墓坑内,然后就留几个人一起帮挖墓井的人把墓埋好才算完事。

那时的农村,一旦有老人去世,全村来帮忙,一起送老人最后一程。

可是现在的农村,办理后事越来越不一样了,有很多的人都说现在的农村办理后事越来越没有“人情味”了,这个世道变了。那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这样呢?

第一个是人口流动带来的变化

生活在农村的人深有体会,现在的农村,除了过年过节,平时在村子里面是很难见到年轻人的,只有一些年纪60岁以上的老人和一些小孩,还有一些妇女,老人是因为年纪大了,出去外面找不到工作来做了,赚不到钱了,没人要了,没有办法,只好呆在农村。

小孩是因为太小了,有的是在读书,没达到18岁的年纪,也不能够去外面做事,打工,只好窝在农村。妇女是因为要在家里照顾小孩和老人,也出不去。那些年轻一点的人,走得开的,都去外面打工赚钱去了。

一旦村里有老人过世,由于人手的问题,那些有能力帮忙的人却不在家里,办理后事就少人。

就需要赶紧把在附近打工的人叫回家里来帮忙,可是这些人即使是回来帮忙,参加白事,也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到场,难以像过去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白事的操办和对逝者的缅怀中。

第二个是观念不同了

现在的农村人,因为接受了新生事物,对这种农村的后事处理习俗越来越感觉有些迷信了。因此,也不再热衷于去参加后事了,人死如灯灭。只是碍于这种农村的习俗,不得不去帮忙。

更多的是关注于个人的自身利益和生活了,对于白事这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传统事务,变得不再那么热心。

第三,好多地方的丧葬开始商业化了

在有些农村,一旦村里有人过世,就花钱去请专业的丧葬公司来操办了。

比如,以前由村民们自己搭建的灵堂,现在可以花钱请专业的丧葬公司来做;原本由邻里帮忙准备的饭菜,现在也有餐饮公司承包。以前由村里人抬棺的,现在因为找不到人,而从外面花钱请人来抬,有的干脆是请车子来送,不再需要人抬了。

把丧葬搞成了商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带来了便利,但是这一变化也使得白事从村民们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变成了一种交易关系。村民之间那种基于互助的情感交流机会减少,白事更多地成为一种花钱购买服务的过程。

综上所述,基于以上的3个原因,现在农村办理白事感觉越来越没有“人情味”了,也可以说真的是世道变了,朋友们,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你们那里也是这样吗?

0 阅读:22

老吴上农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