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运气各不同

叶青谈情感 2025-01-22 17:58:45

93岁的冯二爷刚刚去世了。他是在幺姑娘春梅家去世的。村里的老人,没有不羡慕他的好福气的。他们反应如此强烈,是对比了同村齐三爷的处境,发出种种感叹的。他们说,人的一辈子,不能光看年轻力壮时如何风光,更要看暮年老境是何光景。

齐三爷96岁了,现在每天是要拄着拐棍走一两里山路去小儿子的儿子家吃搭伙饭的,人们说,他那个样子,跟解放前的讨米佬有几分像。

齐三爷有子女五个。当初几个儿子分家,是请了姑爹舅舅来家,商议好了他们两老的养老送终事宜的。按照农村的惯例,到一定年纪,他们两老要分开,他归大儿子养活,老婆子归幺儿子养活,二儿子摊点钱。

但在身体还好、尚能做活的时候,他们是不愿分开过活的,所以一直坚持住在一起,主要给幺儿子帮忙——他家的伢子们小,需要帮衬。没想到一帮十来年,直到过了七十岁,老伴中风卧床——这时他越发离不开,要帮忙照顾老婆子。

老婆子是有福气的。卧病时有他照顾,还多亏了幺媳妇孝顺,她耐心耐烦,为婆子伺候汤药屎尿,从没有半句厌怨的话。卧床那么长时间,婆子每天干干净净的,也没生过褥疮。倒是两个出了嫁的姑娘,回娘家来时伸手不拈羊羹草,对卧病老娘不搭手帮忙,还对弟媳妇挑三挑四,指手画脚说些不中听的话,总是齐三爷听不下去把她们怼回去。齐三爷说,人要讲良心,做媳妇的,做到这个份上够好了。

老婆子去世,按理说齐三爷该按约定去大儿子家养老了。但这时老大夫妻俩也已年近七十,他们自己也是病病歪歪,加上大媳妇对老爷子能做活时一直帮着老幺,挣的钱也多给了他们,现在不中用了就到他们家,心里不痛快。

齐三爷知道他们的心思,他也不乐意去,他说跟老幺一家习惯了。幺儿幺媳也叫他留下,说人家独儿子的还不是要养爹妈。

老爷子留下,但不愿继续住在正屋,他叫儿子把院外侧搭的那间陈旧牛屋收拾干净,用石灰重新粉过消了毒,给他进去住。他说他像风里的油灯,随时可能吹灭,他不能死在正屋里,妨碍儿孙们的福气。

起初儿子儿媳对他的照顾还是周到的。一日三餐喊他进去或端出来吃,隔几天就提醒他洗澡换干净衣裳,个把月还给他洗晒被单床褥。但后来孙子结婚生了重孙子,儿媳要去照顾;儿子又去孙子的矿场房子帮忙照看,就把老爷子一人丢在了老宅牛屋里。

老爷子不糊涂,他体谅儿子儿媳,说他们帮衬孙子是大事,他还能动,不用他们操心。

老宅和孙子矿井的场屋隔得不太远,两里多路。老爷子早饭用开水就干饼对付了,然后塑料袋提个饭盒,拄着拐棍慢慢踱到孙子的矿屋去,在那里吃中饭,再用饭盒带回晚饭。两里路,他要蹒跚个把钟头,他不愿留下吃晚饭,然后麻烦儿孙送自己回家。有时饭盒带回的饭菜晚上吃不完,他就留到第二天做早饭。

天长日久,齐三爷洗澡废弛了,床单被褥更是半年难得换一回;他那个住处,本是旧牛屋,虽说过去几十年了,但毕竟有一股去不掉的畜生气,后来又混合了生石灰粉的呛人碱味,现在加上老人酸臊味,剩饭现糕点的霉味……隔几十米就臭气扑鼻,行人往往掩鼻而过。

齐老幺去求过二姐,想花钱请她回来帮忙照顾老爹,因为她也给人做着上门照顾病人的钟点工,回来照顾老爹他还愿意多给点。但姐姐不答应,说伺候外人聊撇,伺候老爹怕落话给弟媳说。

人们看了叹息,说英武一辈子的齐三爷,最好哪天夜里聊撇地走,不然卧床了,有他的苦日子过。

回到文首的冯二爷。他之前一直和老伴生活在儿子家,被儿子媳妇照顾着——几个姑娘也经常骑着电动车去帮忙;老婆子去世,幺姑娘心疼哥哥,把他接到了自己家,女婿特意辞去了五六千的工作另找时间宽裕的事做,就为了在家帮忙照顾。冯二爷卧床两年,被照顾得清清爽爽。姑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女婿抱上抱下抱进抱出……

人们说,这才是人一辈子最大的福。

(本文图片均来自头条图库,谢谢作者)

0 阅读:0

叶青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