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顶尖学府之一,吸引了国内众多学子的加入。尽管是在这样卧虎藏龙的环境下,许晨阳仍旧能够从中脱颖而出,人送外号“北大天才”。
光是进入北京大学的方式,许晨阳就与普通学子不一样。他是保送入学的,在北大本硕连读,后来又去国外深造。学有所成后许晨阳弃美回国,不料6年后再次返美。许晨阳的举动引来一片非议,他所留下的三句话更是令人深思。
其实对于许晨阳而言,他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在这条道路上奔波着。怎样的出生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这句话很好的印证在了许晨阳身上。在一个高知家庭中长大,许晨阳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许父很是在意儿子的教育问题,每天一下班都会亲自盯着儿子学习。许晨阳从不觉得父亲的紧盯是负担,而是真正的喜欢学习,很早就展现了学习天赋。
当别的孩子还在为进入好学校而挣扎的时候,许晨阳就已经收到了许多学校的橄榄枝。开始上学后,许晨阳的数学天赋很快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同学们都在为数学问题而苦恼,只有许晨阳一人不仅能够准确的算出来,而且还能够跟着思路进行下一步的拓展。许晨阳的数学天赋实在是太过明显,父母便全力支持,花大价钱给许晨阳报了奥数班。
父母的全力以赴让许晨阳获得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他开始参与一些数学竞赛。特别是在转学到成都后,许晨阳便开始频繁参与数学竞赛。每每他一出马,都能够获得一些不错的成绩。
在许晨阳在四川奥数总决赛中夺得冠军后,许晨阳便顺利入选国家数学集训队。在这里,他更加感受到了数学世界的奥秘,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数学这个领域有所成就,为国争光。
这样的想法支撑着许晨阳继续努力,并凭借着这份努力顺利保送北京大学。在北大里,许晨阳认识了许多同样优秀的人。他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个道理,从来不因此而骄傲。
别人付出一份辛苦,那许晨阳就三份、十份,简直就是卷王中的卷王。或许正是这样端正的态度,让许晨阳即使是在人才济济的北大中仍旧能够脱颖而出。校友们更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这位“学神”,将他称为“北大天才”。
学神就是学神,同学们还在准备大四的毕业论文时,许晨阳就已经获得了保研的资格。等到学位到手后,许晨阳还是不愿停下探索数学世界的脚步,竟然选择了出国深造。
第一站许晨阳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许晨阳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普林斯顿的数学系在全球处于顶尖水平,对许晨阳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优秀的人到哪里都能够发光发热,在普林斯顿的许晨阳同样有着超级优秀的表现。在教授的推荐下,许晨阳还获得了前往麻省理工攻读博士的机会。
在许晨阳身上,学习或许是最简单的事情。博士学位被他顺利拿下,还曾在国外任职过一段时间呢!此时的他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众多顶级高校纷纷对许晨阳伸出橄榄枝,期待他的加盟。
面对这些高校开出的优厚条件,许晨阳不是没有心动过。只是在他心中,很多东西都要大于好的待遇。早在毕业那一刻,他就做好了回国打拼的决定。
他这样做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被自己的偶像华罗庚多影响。当初华罗庚有一句话令许晨阳印象深刻,他曾说过:“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
这是许晨阳的座右铭,是他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刚刚一毕业,许晨阳便接受母校北京大学的邀请,回到北大成为了一名数学教授。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算是为数学事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许晨阳的决定被公开后,立刻引来一片好评。大家都感慨许晨阳是个有良心的数学家,在走出去后竟然还愿意主动走回来发展中国的数学。
回到北京大学后,许晨阳便一直耕耘在自己所热爱的岗位上。他既担任教授这个职位,承担起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样也会牵头组织一些项目,可以说是将精力全部用到了数学上。
在其位谋其职,只要在岗位上一天,许晨阳都会发挥自己的作用。他还会手把手的带着学生们发表论文,还在北大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数学研究团队,可谓是费心到极点。
这样看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在朝好的一面发展。相信在许晨阳的带领下,中国的数学事业将会迎来不一样的发展局面。谁知在2018年的时候,许晨阳却突然辞去北大的工作,转身便去往了麻省理工任教。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外界热议。大家怎样也想不通这位被中国一手培育起来的数学家怎么胳膊肘往外拐,怎么会突然要去国外任教了?
一些极端网友更是在网上公开批评许晨阳,说他“背信忘义”、说他是“卖国贼”。但是不管大家如何讨论,许晨阳都没有改变自己想法,反而愈发的坚定。
在离去前,许晨阳还曾留下了三句话。大概就是“国内科研太讲究资历和人情”、“学术造假严重过于形式化”、“做学问为了发财过于利益化”。大环境都是如此了,何谈什么进一步的数学研究与发展呢?
从始至终,许晨阳都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他一直都是那个热爱祖国的他,不然当初也不会选择回到国内。
许晨阳有心想在国内做出一番成就,奈何天不遂人愿,现实状况实在是太过恶劣,完全没有许晨阳想象中的那种有利于科研的环境。在失望的情况下,许晨阳不得不选择远走麻省理工,在这里继续从事数学研究。
通过许晨阳事件,反映出了许多被人们忽略的问题。若是想要留住人才,或许相关单位需要好好反思自己,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科研发展,而不是被条条框框所限制。长此以往,只会让科研人员寒了心!
参考资料:
80后数学家许晨阳:我们的奥数世界一流,数学研究并不是,2017-10-28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