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挑山工》吗?在巍峨的名胜山川中,依靠人力将一件件商品或者旅客的包袱带上山顶来换取养家的报酬。
挑山工全部都是清一色的男子,而且是强壮的年轻男子。如此重体力的劳动,一般人也许能做一阵子,但时间久了身体一定无法承受。
但事情总有例外,在安徽省齐云山县风景区曾经有一位挑山工,在山上一干就是近二十年,令人更难以置信的是,这是一名女性挑山工。
她叫汪美红,1990年她从四川嫁这里,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就在一家人高高兴兴之时,有人却发现这个孩子有点不对劲。
孩子的皮肤是粉红色的,就连新长出来的头发都是白色的,更可怕的是孩子似乎看不见东西。这个孩子其实是先天化的白化病和双目失明,但当时的村里的人们认为他是一个怪物。
汪美红感受到了村里人的恶意,不仅村里人如此,就连婆家都认为她生了一个怪物。只有汪美红和她的丈夫关爱这个孩子。
为了挣钱给孩子看病,汪美红的丈夫决定外出打工,就在此时汪美红又怀孕了。十个月后,汪美红生下了一对健康的龙凤胎,一下子一家就添了两张嘴。汪美红的丈夫因此压力更大。
1994年,汪美红在工地干活的丈夫失神摔下了脚手架再也没能醒过来。汪美红的公婆认为,儿子的死都源自汪美红,是她生下了一个“妖怪”孩子,又为了给孩子看病儿子才会外出打工摔死,这一切的灾难都源自汪美红。
公婆把汪美红赶出了家,连带着三个孩子一起。虽然汪美红后面生的一对龙凤胎是健康的孩子,但是他们都是不祥之人汪美红生的。
汪美红无奈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离开了家,在村口一处废弃的窝棚栖身。汪美红的婆婆将汪美红“扫把星”的身世在村里传了个遍,人人都觉得汪美红是不祥之人躲着她,这让汪美红更加举步维艰。
无奈汪美红只能到邻村去打工,为了养活三个孩子。汪美红每天天不亮就动身徒步翻过山到邻村的茶园做帮工,茶叶收了她就帮人去割麦子。冬天的山里寒冷无比,汪美红上山打柴在挑去邻村售卖……总之什么能赚钱她干什么。
但赚的钱依旧不够四个人吃饭,就在汪美红绝望之际,一张招聘启事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齐云山县打算开发景区用旅游吸引客人,建设过程中需要挑山工将山下的东西挑上去。这是一个极为苦力的活,因此开除的条件也比较高。一个月下来能挣130元。
要知道当时安徽省的普通工人一个月也不过40多元的工资。这则招聘启事让汪美红雀跃。她在应聘过程中就被拒绝了,因为挑山工从来不招女人。
汪美红没办法,“普通”一声给人跪下诉说自己有三个孩子要养,实在没有活络养活三个孩子。负责人犹豫了,他想帮一下汪美红于是给她一些钱,但汪美红不要,她只想要这份工作。
无奈,负责人决定让她试一下,3天如果她不能和一般男工一样的话那就必须走人。汪美红欣喜,她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当时男工单趟担子的重量是80斤,负责人让汪美红挑60斤就行。但汪美红怕对方三天后以此为由辞退自己,咬了咬牙,她直接加到80斤的担子上山。
汪美红虽然游走在大山中干活,但是这么重的担子她还是第一次。还没走到半山腰,她就已经类的不行了,但是她咬着牙跟着队伍,默默往前挪。
“我当时就在想,就当我挑着的是我的三个孩子,我可能把孩子丢在半道吗?”多年以后,汪美红回忆起她第一次试工的情景,依然是满脸紧张的情绪。
汪美红得到了认可,看着她不输男工的负担及当初跪地苦求的模样,负责人最终同意让汪美红过来干活。
这时的汪美红高兴极了,每个月有了这么一笔钱,别说养活四个人就是大儿子的医药费也有了着落。她已经全然顾不得两肩被磨出的血泡了。
白天,孩子们去上学,汪美红就做起了挑山工。到后来,汪美红适应了肩膀被压重物的不适感,甚至开始逐渐给自己加重量了。这样做可以额外挣一些下“小费”。
汪美红此刻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但是村里的人却开始唾骂她。原来汪美红当挑山工的事被村里人知道了。不仅如此村外的人见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幼儿如此辛苦村里却不闻不问,在外人那边,村里的名声很不好。
没想到村里人居然因此更加痛恨汪美红,她果然不详,先是连累孩子、丈夫,现在居然连着整个村子都跟着倒霉。
汪美红已经没法在村子待下去了,好在她做挑山工赚到一些钱。她因此带着孩子离开村子搬到了离齐云山脚下。
汪美红的三个孩子十分争气,他们自小就知道相依为命的母亲为了养活自己有多么艰辛。患病的大儿子懂事地躲在屋里帮助折纸盒补贴家用,龙凤胎儿女拼命的学习,从小学就开始拿奖学金来减轻母亲的负担。
后来,龙凤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一想着一双儿女的学费汪美红又急的睡不着觉了,这个时候她的一位同事告诉她,向她儿女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国家补助,还帮她找来了记者。
汪美红的事因此得以传开,众人才知道,这个瘦小的女人已经干了19年的挑山工,她的肩膀和手上已经是一层厚厚的老茧了。
央视在得知汪美红的事迹后,专门给她做了一期专访来赞扬这个伟大的女人。无数人流泪感慨母亲的力量。
这时不仅有企业家要承担一双儿女的学费,还有人专门接大儿子去省城医院看病。汪美红还因此获得了“安徽好人”的称号。
汪美红说感谢齐云山帮助她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刻,自己也会继续干这份挑山工的工作直至自己干不动为止。
参考信源:
合肥日报 2011-05-24 齐云山最后的女挑夫即将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