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网上看到了“郑州花34亿给河道挂大理石”的消息,反复看了相关报道后,主观判断判断这分明就是花大钱办小事。
于是,不由愤愤然地骂了一通,甚至还上升到了很多工程建设上的弊病。本想看这事什么时候出结果,他们又将作何解释。
▲此前引发争议的图
没想到,这次的回应速度出乎意料。时隔3天,7月10日便有了详尽全面的解释:
该工程挂的不是大理石,是花岗岩石材;河道长度约10.8公里,面积约2.68万平方米,挂贴石材位于人行步道外侧,总造价约650万元,占总投资的0.2%。
▲帝湖段整治后的实景,郑州市城建局网站
上面这张完工的图,就能很直观地回应质疑。不是之前说的34亿干挂大理石,也不是22公里的河道花掉35万的建安费。
而是花650万元给2.68万平方米的人行道外侧贴花岗岩。单平方242元的造价,很能说得通。
质疑也是一种监督,但是当郑州将此事迅速合理地回应后,我也应该对当初的武断表示歉意,并做出诚恳的道歉。如果就轻飘飘地删除掉,就当什么也没说,那是只许自己骂人,不向事实低头,不妥。
这件事给自己的教训是:不知全貌,克制评判。
不由想起「村民修桥被判刑」事件,现在的主流声音是为搭桥修路者鸣不平。
这件事最近讨论很激烈,但实际上早在6月中旬就爆出来了,只是关注者不多。
当时对这件事的看法,基本上都是骂错判、自己不作为还不允许村民做好事。但最近几天,也有网友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甚至质疑账目、村霸行为之类。各执一词,各有道理。
当然,当事人也做出了回应,比如挖断其他路段是不存在的,设置岗亭、磅秤只是方便放置农具、便于称重。
随后还有媒体了解到当时的判官,涉嫌高考冒名顶替等等,这事一出,舆论自然更倾向于当事人。
至于究竟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从目前来看,真有点4月份林场求雨的影子。不像先前的鸭鼠、张薇等事件上的一边倒。
其实我们都在等待着正义,这片初心很难得,但又无法完全了解事情经过,也不太好做出客观的评价。
所以也很矛盾:如果最终结果并不是当事人说的那样,那我们的情绪就被利用了;
但如果当事人确实冤枉,那涉及到这起案件的各位判官,确实在给当地抹黑,并消耗大众对权威的信任度。
静待时间,揭开事件的真实面纱吧!
先把钱解决烂尾楼吧,那才是真正的民生!
村霸是拆便民桥的理由?
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洗洗更健康[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