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3个“坑娃”行为:过度呵护,片面重分数,低级托举毁孩子

梦里水香情 2025-03-28 12:26:13
现在的父母啊,真是操碎了心。从孩子呱呱坠地,就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捧到他们面前。但问题也来了,这“好”要是过了头,就容易变味儿。

就说这“过度呵护”吧,简直成了标配。孩子摔一跤,全家老小如临大敌;孩子想吃个苹果,削皮去核切块,直接喂到嘴里。你说这是爱吗?当然是。但这种爱,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地消磨掉孩子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有个朋友,她儿子从小到大没做过家务,衣服都是妈妈洗,饭都是妈妈喂。

结果呢?大学毕业了,连个简历都写不好,更别说找工作了。她说:“我后悔啊,当初就该让他多吃点苦,让他知道生活不是只有蜜糖。”你看,这就是过度呵护的代价。再说说这“分数至上”的观念。现在哪个家长不焦虑孩子的成绩?恨不得他们门门功课都考满分,将来考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

但问题是,分数真的能代表一切吗?与普遍认知不同,实际情况是,很多高分孩子,出了校门就懵了。他们只会考试,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更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反倒是那些成绩中等的孩子,因为从小就培养了各种兴趣爱好,性格也比较开朗,更容易适应社会。而且,现在学校里,分数就是指挥棒,老师围着分数转,家长围着分数转,孩子也只能围着分数转。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把孩子的天性都扼杀了。

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创造力、想象力、同理心,反而被忽略了。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教育体制”时,是否忽略了家长自身的责任?教育的终极目的,难道仅仅是让孩子考高分吗?当然不是。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低级托举”。

有些父母,恨不得替孩子把所有的路都铺平,把所有的坑都填满。孩子想做什么,他们就全力支持;孩子遇到困难,他们就立刻出手相助。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人生路上,谁能保证一帆风顺?谁能不摔跤?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经历过挫折,没有学会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那他们将来怎么面对更大的挑战?

有个词叫“巨婴”,说的就是这种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他们长大了,但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婴儿阶段,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更缺乏责任感。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适度。该放手时就放手,该让他们自己去闯荡时,就不要拦着。人生这条路,终究还是要他们自己走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选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他们做决定,而是引导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说到底,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陪伴与成长的关系。我们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面对人生的风雨,一起迎接未来的彩虹。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