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落实“报行合一”!人身险“负面清单”扩容至103条

国际金融报 2025-04-15 20:24:44

2025版人身险“负面清单”出炉。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近日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5版)》。

“负面清单”主要围绕人身险产品的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产品报送管理四方面展开。从总条目来看,自2021年版的73条增加至2025年版的103条,仅个别年份对原有清单的个别条款进行删减或调整。

在业内看来,年度频率的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已经成为险企精算、产品和渠道等部门开发产品的重要判断尺度,在产品设计、条款撰写、产品报送和实际宣传销售等业务层面均有重要影响。

强化“报行合一”要求

记者注意到,与2024年版相比,2025年版“负面清单”未进行整条清单内容删除。而在新增的9条内容中,有5条都与“报行合一”有关。

所谓“报行合一”,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销售时实际使用的手续费用取值范围和使用规则需要与其上报至监管部门的保持一致。通俗来说,产品手续费报了多少就要按多少执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在2025版“负面清单”中,以下行为被明确禁止:一是备案材料中未列示总预定附加费用和总可用费用水平;二是银保渠道部分保险期间和缴别下,佣金手续费比例较高,产品设计审慎性不足;三是交费期间10年及10年以上的长期险,预定附加费用率集中在首年或前两年,与实际情况相悖;四是销售渠道同时报送“个人代理、互联网代理、银邮代理、经纪代理”中的多个,不符合“报行合一”相关要求;五是利润测试费用、销售费用、总可用费用高于定价费用,各种费用缺乏内在逻辑一致性。

近年来,部分人身险公司采取激进的经营模式,通过快速提升渠道手续费、虚列费用等方式吸引渠道合作、抢占市场份额,导致行业无序竞争现象显现。

自2023年8月开始,监管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关于银保产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引导人身险行业在银保渠道、经代渠道等落地“报行合一”。

从“报行合一”执行效果看,全行业相关渠道平均佣金水平较之前降低30%。“综合评估,强化‘报行合一’要求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长期利好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司长罗艳君指出,一方面,可以推动佣金水平回归合理范围,促进行业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公司通过产品和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中小公司将更多资源聚焦细分领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深入实施“报行合一”,短期将导致从业人员及经代公司的收益下滑。但放眼长期,除了有利于保险公司防范费差损风险以外,还将倒逼保险公司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同时推动业务量小、专业能力较低的经代渠道从业者加速剥落。

持续完善监管框架

事实上,这已经是监管机构连续第五年印发年度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

早在2018年5月,原银保监会就曾对人身险产品开展专项核查清理工作,对违规开发产品、产品设计异化、损害消费者利益、开发“奇葩”产品等4种行为进行严查。同时,首次发布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列明52条禁令,涉及产品条款设计、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产品精算假设、产品申报使用管理五个维度,要求保险公司对照进行自查整改。

2019年初,原银保监会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通报制度。此后,银保监会先后多次通报人身险产品问题。

2021年1月,原银保监会下发2021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覆盖产品条款、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产品报送管理四项内容共73条。

此后至今,监管部门每年都会结合监管实践和通报中的典型问题对“负面清单”进行适当增减。其中,2022年版“负面清单”为82条,2023年版增至90条,2024年版进一步增至94条。

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舫朝指出,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对存量产品进行规范整改,不断减少产品潜在风险和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尽可能从源头上消除潜在保单纠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此外,“负面清单”在延续监管持续性和一致性的同时,不断为行业和险企未来产品开发方面提供思路和启发,也成为监管部门进行产品报备管理的重要抓手。

“从长期来看,‘负面清单’有望不断提高人身保险行业产品供给质量,优化人身险负债结构,促进人身险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王舫朝说。

1 阅读:10
评论列表
  • 2025-04-16 12:11

    金融行业需要彻底整治

国际金融报

简介:人民日报旗下权威媒体 ;《国际金融报》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