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句子互动CEO李佳芮。
本文对李佳芮分享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炼,如果想与李佳芮这样优秀的AI时代一线推进创新创业实践的超级个体/创业者们交流,欢迎关注我们的交流活动。
以下是部分交流内容,enjoy~
她写的开源代码,GitHub 2万星;她做的AI产品,宝洁、国家电网都是客户;她经历了3次扩张、3次裁员,一夜之间,90%的客户消失…陆奇却两次投资了她。她是李佳芮,一位技术极客,更是一位在AI浪潮中摸爬滚打的连续创业者。
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她如何带领团队走出困境?又是什么样的产品,能让传统行业巨头心甘情愿买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佳芮的十年创业路,听她讲述那些高光与至暗时刻。
从29岁痛哭到服务世界500强:一段与自己和解的旅程
易小姐:听说29岁生日那天你痛哭了一场,觉得自己一事无成?那段经历对你影响大吗?
李佳芮:太大了。29岁生日那天,我真的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结婚、没孩子、也没有一份在大公司的工作,和同学们一比,感觉自己啥都没有。那段时间挺抑郁的,团队的人说我“眼睛里都没有光了”。
易小姐:后来是怎么走出来的?
李佳芮:我觉得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重要的是学会和自己和解。我开始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我发现我要的是成长,包括心智的成长和能力的成长。当你回头看,发现自己一路都在成长,就会觉得这一辈子也挺值得,没白来一趟。
易小姐:能具体说说“成长”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李佳芮:我们公司今年刚好五年。我经常和团队说,回头看满是感动,经历时惊悚。创业就是这样,你在经历的时候都是痛苦的,但当你熬过来后,所有的痛苦都变成了幸福。
而且,你会发现,「依赖所有人你都会被打倒,到后来你会发现最后的路只能自己走,你就自己走好了」。
编者按:与自己和解,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外界的成功标准裹挟,迷失自我。或许,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从0到1,打造大模型驱动的“数字员工”
易小姐: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现在做的产品吗?
李佳芮:「我们是RPA加AI打造大模型驱动的数字员工,释放生产力,定义未来工作方式」。
易小姐:这个“数字员工”具体是怎么工作的?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李佳芮:有一个客户,他有800万的私域用户,量非常大。我亲眼看着因为有了我们的产品,他们那个部门原来需要七八十个人,现在只要十几个?,但收入反而还翻倍了。因为我们的产品能把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自动化,释放人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易小姐:你们的产品是如何做到如此高效的?
李佳芮:我们做到了高度标准化。在过去几年,我们沉淀了非常多完整的应用场景,SaaS本质上卖的是最佳实践,我们会把这些最佳实践告诉你,把很多重复的场景标准化,所以我们的交付周期极短,甚至很多场景下,用户只要注册完账号就能直接使用,无需复杂配置。
易小姐:SaaS的服务运营很重要,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李佳芮:SaaS卖的是最佳服务最佳实践。如果只是卖给小客户,可以做得轻一些。但当客户量级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时,如果不提供完善的服务运营,客户可能根本用不明白你的产品。我们的服务运营会提供一整套可以“抄的作业”,这些作业都是我们之前为客户准备好的最佳实践。
编者按:RPA+AI的结合,为企业带来了降本增效的强大动力。而SaaS模式的标准化和最佳实践,则降低了企业的使用门槛,让技术真正赋能业务。
从一夜归零到柳暗花明:创业维艰,唯有坚持
易小姐:听说2021年“双减”政策对你们影响很大,一夜之间90%的客户都没了?
李佳芮:是的,那段时间真的非常难。我们19年刚从美国回来创业,没多久就遇到了疫情,好不容易找到了在线教育行业,服务了所有头部的在线教育公司。当时每个月收入都是三倍增长,感觉特别爽。结果“双减”政策一出,一夜之间90%的客户都没了。
易小姐:当时是怎么撑过来的?
李佳芮:比较幸运的是,在“双减”前一个月,我们有一笔融资款到账了。所以没死掉。真的,我觉得人活到现在还是运气。
记得当时团队优化的时候,宝洁还有一堆事儿等着我们去回复,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在办公室坐了一夜没回家,因为第二天就要做一大波优化,让大家绝望,再给他们希望,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
易小姐:那段时间你在想些什么?
李佳芮:罪恶感。因为你招的每个人你一定是给他画饼的,我们每个月都开着会跟大家讲未来。我不是那种画大饼的人,所以我压力特别大。我觉得人能够一直往下走,很重要的点是越来越多的人信任你,你的员工信任你,然后你能吸引更大的力量往前走。信任这件事对我非常重要,我可以不告诉你这件事,但是我不会撒谎。
易小姐:后来是怎么走出低谷的?
李佳芮:23年我们实现了盈亏平衡,然后迎来了大模型时代,我们就一路又在往前冲。公司好多人都是离职了又回来了。
编者按:创业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唯有坚持和信任,才能带领团队走出困境,迎来新的机遇。
给创业者的建议:Do the things that cannot scale
易小姐:在硅谷的经历对你影响大吗?YC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李佳芮:YC教我们的是「Do the things that cannot scale」,要做一些不可规模化的事情。在中国,我们动不动就说要做千亿、万亿的市场。但在YC,他们会告诉你,可以有非常大的愿景,但要从一个非常具体的小点去落地。
易小姐:为什么要做“不可规模化”的事情?
李佳芮:因为如果你一开始就做一个非常规模化的市场,大厂一上来,你一点机会都没有。论组织、论经营、论销售,你真的是要啥没啥,直接被碾压。所以YC教你的是,即使你有很好的技术,也要避免还没起来就被别人秒杀。
易小姐:除了“Do the things that cannot scale”,还有其他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创业者吗?
李佳芮:找到PMF(Product-Market Fit)非常重要。要能精准地说清楚,你到底是服务什么样的客户,给他交付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而且这些需求是通用化的、可复制的。如果这些都能说清楚,才叫你真的找到了PMF。
易小姐:在寻找PMF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佳芮:提一个好问题非常重要。有时候客户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YC的导师Eric(拍过的创始人)曾建议我去找100个客户,去和他们聊,了解他们在微信上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把需求排列,找出最重要的三个,看看如果做完这些,他们愿意付多少钱。
编者按:YC的理念,为创业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在追求规模化的同时,也要关注细分市场和用户需求,从“小”处入手,逐步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