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一股强冷空气来袭,对天气气温的影响范围大且降温幅度显著。2024全国“秋裤预警”也随之拉响。相应的,中国天气网已公布10月18日至20日的全国秋裤预警地图,你的家乡或者居住地是否在预警范围内呢?如果在,请在做好个人保暖的同时,也为家乡的亲人朋友送去保暖的提示和关怀,一起把秋裤穿起来。那么在往年穿秋裤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想知道古代人穿不穿秋裤呢?如果不穿他们又依靠什么来抵御寒冷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划分一下时期,因为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穿着服饰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者需求而不断发展改变,大体可以参考赵武灵王主导的“胡服骑射”。
在更早一些的时候,古人不穿秋裤!因为穿秋裤的首要条件——穿裤子,没有得到满足。在《诗经·国风》中一首秦国军歌写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由此不难看出,同袍、同泽、同裳,但唯独没有同裤。那么是作者忘写了吗?显然不是的。那么此时的古人不穿裤子就存在极大的可能性。
再结合古人不穿裤子的历史往前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那时的典型衣着是披风式服装,是用一整张兽皮或织物包裹住躯体,不加裁剪。此时的衣着通体而穿,不分袖子或裤子。后来古人的衣着渐渐演变成了分体式的“上衣下裳”,上半身着交领窄袖短衣,下半身穿飘逸的裙裳。这种装扮飘逸灵动,但却依旧难以抵御严寒。所以人们就为小腿套上了两条裤管,也就是胫衣。但是呢,胫衣也不能包住整条腿,导致非常的不保暖。那时候得“老寒腿”的贵族特别多,可依然钟情于宽大的裙裳。
划重点,贵族因不事生产、不需要繁重的劳作,所以宽大的裙裳足以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但是实在难以满足需要日复一日下地劳作的百姓的需求。基于此,服装渐渐演变为腰部连属、上有分裆、下有裤筒的样子,如此,只要把裤管扎紧,就能更为方便的下地劳作。从这里开始,因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裤子,也就有了穿秋裤的基础条件。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中,王朝更迭、地名改变,“秋裤”一词定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可以将“穿在外裤里层的贴身衣物”作为秋裤的定义。再结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北温带,古人为了更好的御寒,自然在外裤中再加一条秋裤就成了一种好办法。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探究学习中国历史,欢迎各位朋友或批评、或吐槽、或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