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方子,补气血,通心阳,治好心悸,给心脏加满油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俗话说,人活着,靠的是一口气血。只有气血充足,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气血耗竭,那人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各项机能就开始弱化,甚至退化。

印象中有一位患者的经历非常典型,当时患者讲述自己早晚都会出现心悸、心慌、气短无力,而且越是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症状就越严重,身体还总是倦怠无力、睡眠质量差。患者的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而缓。
患者是典型的心中气血不足,供血量不足导致心功能弱化。当时我用一经典方为基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加减,包含:生晒参、黄芪、丹参、乌药、当归、炒酸枣仁、柏子仁、桂枝、薤白、炙甘草。
黄芪、生晒参负责补气;当归补血;炒酸枣仁、柏子仁可安神助眠的同时,还能增强养心血的功效。

心悸源于气血不足,患者遇寒症状加重,这就是气虚日久累及心阳。桂枝、薤白可温通心阳。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丹参、乌药来增强行气活血。
总之,为患者调理的核心就在于补气血。通过补益,让心脏的运转,重新快起来,稳下来。
本文不推任何药物,中医讲辨证论,用药一定先根据体质辨证,不要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