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初的疑案,因一本少林秘籍导致直到五十年代才侦破(四)

真益谈谈历史 2025-03-23 17:50:55

由于劫匪迟迟没有出现,就在埋伏的警察就在疑惑的时候,那个尼姑庵突然大门被偷偷打开,观音庵内的一名尼姑蹑足来到后院朝李成道招手,原来为了配合警方,观音庵住持师太特意安排两名尼姑守在大门内的配合警方,李成道见小尼姑出现,立刻意识到情况有变,变化却来自一个小时之前,由于当时已经是深夜,都睡下的“六顺公寓”住户们被一声突如其来的爆竹声响惊醒,随后传来孩子的哭声。一直在等消息的丁雪杉、皮艳娴夫妇闻声立刻开门,到来到大门口一看,只见石板地上坐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小男孩,可不就是丁胜利吗。

随后一家子都出来了,丁老爷子抱着大孙子那是老泪滂沱,腾四海站在一旁,暗想这伙劫匪倒也遵守江湖规矩,言而有信,前脚货送出去,后脚就放人了,眼见孩子安然无恙,大家都放心了,腾四海就去便去派出所报信,派出所又给观音庵送信,李成道得知情况之后十分意外,因为绑匪还没拿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怎么就放人了,绑匪此举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专案组披星戴月赶到“六顺公寓”,向丁家以及四邻调查有关情况,五岁的丁胜利对自己被绑架的情况说得很含糊。后来医院检查才知道,绑匪给小孩吃了迷药,记不清楚很正常。综合家长和刑警询问推断,大致过程是,案发当天下午,丁胜利独自在“六顺公寓”大门的门洞内玩耍,门前来了一辆自行车,骑车的男子和他爸爸岁数差不多。

男子叫出了丁胜利的名字,哄骗带他去医院去妈妈,一边说,一边拿出几颗糖果递给他。丁胜利信以为真,任由对方放在自行车三角架上的藤制儿童座上。一颗糖果还没吃完,他就已经睡过去了。醒来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他自然不知这是何处,只知道是室内,屋里有家具。丁胜利不见母亲,哭着要找妈妈。把他诱来的男子好一阵哄劝,给他喝水吃东西,丁胜利哭累了又喊饿,吃完东西又睡过去了。这一睡,就一直睡到被爆竹声炸醒,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家门口。

刑警在问询周围邻居得知,因为这天入夜后下雨,大家都是早早就关门熄灯歇息了,没有人听到外面有什么动静,都是被爆竹给惊醒的。专案组当晚的调查便到此为止,临走时,李成道关照丁家,孩子虽然回来了,但家属务必多加留意,谨防绑匪再次下。

表面上看,这起绑架案似乎已经结束了,但警方却认为绑匪还有可能出手。次日上午十点,成都市公安局局长赵方在直接听取专案组组长李成道的案情汇报后认为,说这起案件不过是刚刚开始,专案组须继续调查,一是要查明绑匪的作案目的是什么,二是把绑匪逮捕法办。绑架案如此蹊跷,其背后必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于是以李成道为首的专案组开会研究,当时唯一的证据就是绑匪给丁家的两封信,绑匪的作案动机就令专案组成员深感困惑,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冒着这等风险,为的竟是一部《少林拳术要义》的抄本。绑匪企图获取这部抄本之举,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这个时候,小罗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向李成道反应,在4月23日的夜晚,军方巡逻人员偶然发现有盗贼在掘“六顺公寓”后院一户住家的墙壁,企图入室行窃。盗贼企图作案的这户人家,正是昨天遭遇绑架的丁家。这两桩案件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关联呢?小罗这一说,引起了大伙儿的重视,而且丁家也并非有钱人,比丁家经济条件好且有祖传古玩藏品的至少有三四家,其住宅均有临街的墙壁,窃贼为何不选择他们,而偏偏盯着丁家下手?

在这种情形下,警方决定对“六顺公寓”现场进行细致查摸,对公寓内的十七家住户进行走访,看是否可以查摸到线索,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可以把侦查触角直接伸向案犯了。这一走访,把4月21日有两个电工来检查线路之事给访出来了。两个电工就出现过那么一次,挨家检查了一番,又像模像样地逐一登记,之后就没了下文。有居民急着要改造电路,却总是不见回音,就跑到房管所去询问,得到的回答却是“并无此事”。

这个情况就成为此次专案组全体出动走访“六顺公寓”所获得的唯一一条线索。但价值本身并不大,于是专案组就把一切精力都用在《少林拳术要义》的抄本上找线索。

《少林拳术要义》抄本一共有八册,每册厚约一寸,牛皮纸封面,以蜡线装订。这部抄本名谓丁康达老爷子誊抄,其实也有其子丁雪杉的参与。原本上面每册都有若干幅拳术动作示意图,都是由丁雪杉把薄宣纸蒙在原本上面,一幅幅照着原图勾画下来的。当下,众刑警人手一册,一页页翻看,却无甚发现,而后警察又把图书全部拆开,一页一页检查,每页纸张展开后凑到台灯下细看,依旧没看出什么端倪。

于是又从腾四海处取来该书原本,八个警察分四拨,一个读原本,一个核对抄件,看看有什么差异,问题是依旧什么线索也没发现,倒是发现了三十多个错别字,都给勾出来了,等于是替丁老爷子做了一回校对。

4月30日上午,专案组继续分析案情,众人七嘴八舌议了一阵,终于有人说到了一种事后被证明于破案确有价值的可能。专案组成员景浩天从绑匪给丁家的那两封信中发现了疑点——两封信中都提到了“装箱”。

那么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可能,案犯在乎的并非《少林拳术要义》,而是装抄本的箱子?大伙儿一听,都觉得这个观点很新鲜,此前谁也没注意到。如果这个猜测符合事实,那么,案犯要求丁家把抄本装在什么样的一口箱子里,两封信中都没有提到这一点。通常说来,丁家装什么样的箱子都正常,当初丁家赎票时使用的就是一口纸板箱。

对于案犯来说,他们既然要箱子,必然会提醒对方要把抄本装在哪口箱子里。可是,案犯却没有提及。这当然不是犯了疏忽,而是出于想当然。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抄本如果放在箱子里,那就肯定会使用他们想得到的那口箱子,那丁家放的哪口箱子呢。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