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军一级上将,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老蒋:我也想杀了他

静心百年录 2025-01-18 10:38:42

纵观国民党高级官员中,国军一级上将何应钦可以算得上是个老实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何应钦的夫人王文湘回忆称:“他对我十分疼爱珍惜,我不能生育,曾经有人劝他纳妾,但却被他怒斥回绝了。”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在当时国民党军政要员中,实在不多见,何应钦因此有“中国第一好丈夫”之称,在他的眼中,一辈子只能中意妻子一个人。这也难怪有人会说:“嫁人不能嫁张汉卿,要嫁也是何应钦。”

然而,何应钦的好口碑在党内并没有得以延续,身为黄埔军校总教官、国民党一级上将、是黄埔系里仅次于老蒋的二号人物的他在后来成了老蒋的眼中钉,甚至让老蒋直言:“我也想杀了他!”

随着解放战争胜利,不少国民党要员弃暗投明。唯独何应钦,遭到了毛主席的直接拒绝。

何应钦到底做了什么事,能让国共两党如此不满呢?让我们抱着这些疑问,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来说说何应钦和老蒋之间发生的事情。

“没有我蒋中正,绝没有他何应钦”

老蒋和何应钦相识于1908年,那时候的他们还都是抱着满腔热血,渴望改变中国积贫积弱局面的少年。在共同理想和抱负下,老蒋和何应钦结下深厚友谊。

1924年,孙中山先生决定要创办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老蒋和何应钦分别担任校长,总教官一职。

何应钦在担任总教官期间,由于主张采用不顾牺牲之己案,得到老蒋的赏识,与此同时,何应钦也以其“工作勤勉,待人随和”的一贯作风,以及标准军人风范和老蒋礼仪恭顺,再一次得到老蒋的高度赏识。

那么,老蒋和何应钦的关系是在什么时候出现裂缝的呢?

时间来到1927年。

这一年,在复杂的局势下,在国军内部对他不满的情况下,老蒋被迫下野。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何应钦并没有表现出对老蒋的拥戴,而是选择无视,他的这一行为让老蒋感觉被背刺了。

就在何应钦以为老蒋就此没落的时候,他却东山再起。

老蒋重新上台后,重新打起北伐的旗帜,并自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加强对兵权的控制。1928年,老蒋悄然来到徐州前线,并进入第一路军指挥部,他突然造访让大家措手不及。

这样一来,指挥部的人也来不及通知正在打猎的何应钦,告诉他老蒋来了。

但是,眼前的现状反而合了老蒋的心意。

得知何应钦外出打猎未归后,老蒋把桌子一拍,大怒道:“徐州乃前线要冲之地,何应钦身为总指挥,不坚守岗位,竟然外出打猎,这是失职行为!传我话,立即撤销何应钦第一路军总指挥的职务!”

何应钦的手下一看,发现老蒋来者不善,都不敢开口为何应钦解释求情。

蒋介石又吩咐左右道:“向南京发电,要王伯群(何应钦的大舅子)等人来徐州开会!”蒋介石的突然召唤让大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徐州前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等他们抵达徐州后,老蒋立刻组织会议,在会上,他严厉向大家宣告:“我决定撤销何应钦第一路军总指挥的职务!”

见大家不吭气,老蒋继续说道:“我为什么要撤他的职呢?第一,他忘恩负义,勾结白崇禧逼我下野;第二,别人都电拥我复职,唯独他迟迟不发电拥戴;第三,外边有人说我指挥不了黄埔系,我就来前线试试,看我究竟能不能掌握黄埔系。”

老蒋并没有打算将何应钦一脚踹开,他用降职的方式,一方面是想借着何应钦这件事情给外人看,让外人知道不站在他这边的后果是什么,一方面也是想压制何应钦,让他明白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是什么。

何应钦没有帮老蒋说话,得到的结果就是被降职,而西安事变一事,直接让老蒋对何应钦有了杀心,为何?

“救蒋?”

1936年12月,何应钦在南京接到西安的“内线”——西北“剿总”交通处长蒋斌拍发的电报,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何应钦额头上冒出汗珠,心中对此大惊:“张学良和杨虎城好大的胆子,竟然扣押总裁,这真是太出格了!”

这天下午,何应钦打电报给在上海的孔祥熙,告知西安事变,并说老蒋此时下落不明,要迅速派战机前去搜寻。

事情发生后,国民党内部乱作一团,针对不同主张也分出不同派别,就在大家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何应钦站出来了,积极主张对西安进行武力讨伐。

在这期间,何应钦还见到了宋美龄。宋美龄的意思是,既然张学良和杨虎城已经确定老蒋现在是安全的,那就没有必要向西安进行武力讨伐,毕竟比起武力冲突,营救老蒋才是最重要的。何应钦对此不同意,他说只有用武力讨伐,才可以对张学良和杨虎城施压。

闻言,宋美龄质问何应钦:“你这样做,万一途中把委员长炸死了,中央政府由谁来领导?”

从宋美龄和何应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何应钦表面上是营救老蒋,维护国民党的统治秩序,但实际上,他内心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想让老蒋在这场冲突中意外身亡。

不得不说,何应钦的算盘打得相当响。他可以借着这次行动削弱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势力,进而扩大自己在国军中的地位。如果在讨伐的战争中,老蒋意外身亡,他则可以顺理成章坐上国军最高领导人的宝座。

后来,在张学良的护送下,老蒋顺利回到南京。得知此事后,老蒋自然也明白何应钦的心思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发生,彻底激化了老蒋和何应钦之间的矛盾,两人关系陷入僵局。

1945年9月,中国对日本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方代表何应钦在接受降书时微微弯腰,这一举动立刻引起全国上下的讨论。要知道,在这之前,何应钦因跟冈村宁次往来密切,故接受过他给予的好处,换来对冈村宁次的从轻发落,何应钦这样的做法,也被人诟病,说他胳膊肘往外拐。

结合种种行为,何应钦在受降仪式上的弯腰举动,自然遭来国人的谩骂,在这之后,何应钦在国军的地位开始下降,逐渐被边缘化。

随着解放战争胜利,不少国民党弃暗投明,他们选择走到正确的道路上。然而唯独何应钦,毛主席不接受他投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毛主席无法原谅他的亲日行为。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