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皮”的一首诗,调侃杜甫减肥,读来使人发笑

长风文 2024-06-02 03:53:15

如今我们提起唐朝,在慨叹这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时,总会不自觉的将唐诗联系起来。

因为诗歌,是唐朝璀璨繁荣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时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都爱诗写诗,也都有代表诗人诞生。

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诗人,用手中的笔,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着身边大大小小的事。

这也使得后世之人能够从诗歌中很清楚的唐朝历史进程。

兴盛衰亡的唐朝,与诗坛初盛中晚脉络大致不差。

唐朝,一半在史书中,另一半则在诗中。

一梦千年,梦回大唐。

在繁星闪耀的唐朝诗歌天空中,有两颗星异常的夺人眼球,那便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如果说唐诗是诗歌的高峰,那这二人便是这座高峰上的峰顶。

因为有了这一仙一圣,那大唐变得更加华彩,文化变得更加自信。

很幸运,李白杜甫两人活跃在同一时期,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两位大神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见识到那双日并耀的难得景象。

天宝三载,赐金放还离开长安的李白,在这年夏天到了东都洛阳,也就是在这里他遇见了比他小11岁的杜甫。

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诗人的这次相逢,在后世被称为日月交会,但搁当时也不过是寻常。

此时33岁的杜甫,虽然才华横溢,写诗如有神,但诗名远远没有李白那么大。

李白是他的偶像,一见面杜甫就成了迷弟,心甘情愿的跟在大哥背后晃悠。

当然44岁的李白并没有因此而倨傲,反而和小友杜甫惺惺相惜,俩人因这次相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约定好到了秋天再次漫游。

秋天李杜二人如约见面,共同游历山水、访道求仙,而且在这过程中还遇见了另外一位大诗人高适,二人行变成了三人行。

这个秋天,他们携手同游,漫游名胜古迹,一路饮酒赋诗,畅谈古今,给后世留下了不少沿诗篇。

可是欢愉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秋天过完时,杜甫要回洛阳,高适南下楚地,李白要去齐州,三人分道扬镳。

这一分别,李白和高适没能再见面,但和杜甫在次年又重逢了,再次留下一段佳话。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俩人在齐州见面,时隔多日,李白如愿的授了道箓,而杜甫却瘦了,为此还特地写了一首诗调侃杜甫,全诗如下: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意思是:那天中午在饭颗山上与杜甫你再次相遇时,你戴了一顶硕大的草帽来遮阳,因为太瘦了,所以看上去有些滑稽。想问问你为何离开的这段日子瘦了这么多,一定是因为写诗太耗精力才日渐消瘦。

有人说是李白看不起杜甫,所以才写下这首诗嘲笑他。

但我却不会这么认为,李白虽然自负有才,但绝对不会看不起自己的朋友,更不会看不起杜甫。

杜甫出生世家,年少时也是自信狂放之人,要不然也不会写下“下笔如有神”、“一览众山小”这般诗词。

而李杜二人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两次相约,三次会见,足以可见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因此这首诗完全就是属于朋友间玩笑打诨。

李白“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样自问自答,既透露出他对杜甫才华的认可,也表达了他对好友的劝慰关心。

小老弟,你写诗确实很厉害,但也不要因为专注写诗而苦了自己吧!看看你现在都瘦成什么样,一定要注意身体呀!有好的身体才能写出更好的诗歌。

李白这首诗幽默诙谐,谑而不虐,体现了李白知己和关爱,体现出了二人深厚的感情。

也正是如此,俩人再一次携手游历,走亲访友,度过了一段潇洒快活的岁月。

多年后杜甫还常常回想起这段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月行”的难忘时光。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杜二人也终会分别。

这年冬天,在山东曲阜的石门山,杜甫和李白把酒赠诗,互道离别。

遗憾的是,自此两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行走,再也没有见过面。

0 阅读:18

长风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