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勇猛,死的窝囊!
这样的猛将,在演义中共有四位。
第一位,勇冠三军的颜良,正在麾盖下思考人生,被关羽奔袭过来一刀斩首了。如果颜良与关羽正规单挑,应该是势均力敌,可以单挑一二百合不分胜负。
第二位,比肩张郃的高览,正在努力向前擒拿刘备,被赵云从背后一枪挑落了。如果高览与赵云公平厮杀,虽然说最终不敌,但也能抵挡三四十合全身而退。
第三位,虎步关右的夏侯渊,正在山坡下迷糊打盹,被黄忠冲下来一刀砍翻了。如果夏侯渊严阵以待,与黄忠展开激烈搏杀,应该能酣战四五十合不落下风。
第四位,就是万夫之勇的王双,正在奋力追杀蜀军,被魏延的飘逸走位搞蒙了,措手不及之间,被魏延一刀砍于马下!
如果王双与魏延进行公平公正地单挑,那么谁的武力更高?如果死战不退,到底鹿死谁手呢?
王双的属性和配备。
1.体型方面:“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
身高达到九尺以上的,有吕布、关羽、华雄、鄂焕等人,其中吕布、关羽都是超一流,华雄把十八路诸侯都给镇住了,鄂焕也是南国第一猛将(魏延、王平等三人合力才将其生擒)。对于马战来讲,九尺以上的身高就是一种天生的优势。
熊腰虎背,一看就是力量充沛的猛男,类似于这种描写的,有腰大十围的许褚、形貌魁梧的典韦、板肋虬髯的周仓、虎体狼腰的华雄等人。
王双是一名典型的西凉猛将,从他的出身、体型来看,他与近四十年前的华雄颇有相似之处。身高优势、巨大力量,再辅以凶神恶煞般的面相,肯定不是个善茬。
2.作战装备:四大件,分别为刀、马、弓、锤。
刀,重达六十斤,在演义中明确提到质量的兵器中,仅次于关羽的青龙刀和典韦的大铁戟,比纪灵的三尖两刃刀还重五斤。
马,为千里征宛马,绝非普通马匹,估计能和曹操的大宛马相提并论。
弓,“可开两石铁胎弓”,当年关羽战长沙的时候,诸葛亮就赞扬曾经说过“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看来王双的臂力亦非同小可。
锤,这也是王双的一招杀手锏,“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一般配备多件暗器的,都是偷袭的行家,譬如祝融夫人背藏五口飞刀(扎伤张翼),隔壁梁山集团的李应也是背藏五把飞刀,而方腊麾下的杜微背藏六把飞刀,先后暗算了秦明、干掉了郁保四和孙二娘。王双的三颗流星锤,肯定也不是吃素的!
3.众人的评价。
曹真:有万夫不当之勇。邢道荣、韩德、李异、谢旌等人,也号称具有万夫不当之勇,但都是滥竽充数之流,那么王双是不是水货呢?曹真也是一世英雄的曹魏名将,不可能满嘴跑火车,王双到底如何,还要看他的后续表现。
曹睿:朕得此大将,有何虑哉!然后御赐锦袍金甲,封为虎威将军、前部大先锋。
张嶷:王双英雄无敌。这句话,我们后续会讨论。
王双的武艺表现。
1.诸葛亮派裨将谢雄前去迎敌,但不太放心,又派裨将龚起前去接应。
谢雄遇到王双,“战不三合,被双一刀劈死”。
龚起赶上前来,“交马只三合,亦被双所斩”。
2.王双连斩二将之后,诸葛亮大惊,立即让廖化、王平、张嶷三人一齐带兵迎敌。
张嶷出马,与王双单挑,“数合不分胜负”。王双随即诈败而走,张嶷追赶,被王双反身一流星锤打来,“正中其背,伏鞍而走”。
张翼曾经单挑祝融夫人,也是数合之后追赶,却被飞刀扎伤,看来他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啊。张嶷的武力值,大概只能算二流偏弱,明显不如马岱这种强二流,与后期的郭淮、孙礼大概在同一档次。
王双能够速胜张嶷,还不能证明他有多么突出。
3.张嶷中招之后,王双杀来,廖化、王平双马齐出,救了张嶷回阵。王双挥兵大进,廖化、王平竟然抵挡不住,蜀军败退。
张嶷回营后,在诸葛亮面前吐血数口,然后说了句“王双英雄无敌”。
这里有两个问题:
其一,张嶷的武力值太稀松平常,因此他所说的“英雄无敌”,参考价值不大;
其二,王平曾经在局面劣势下与张郃力战数十回合,最终势孤力穷而败退,应该有一流的水平。王平、廖化双双出马,也未能阻止王双的势头,看来王双要强于王平,应该有强一流的实力。
4.蜀军连夜退走,魏延负责断后,王双赶来。
王双看到魏延的旗号,于是奋力追赶,魏延的部属骑从只管向前急行;曹魏寨中忽然起火(魏延派兵所为),王双立即撤回,行走到山坡左侧;埋伏已久的魏延骤然纵马跳出,大叫一声直奔王双,“王双大惊,措手不及,被延一刀砍于马下”。
魏延只有单骑,而王双带着精兵部队,可惜王双根本没来得及抵抗,就匆匆领了盒饭,看来他的应急能力比较差。
小结:综合来看,王双的出身、体型、装备、风评等综合条件均具备了猛将的素质,而他速斩二将、重创张嶷、杀退王平和廖化的整体表现,也基本达到了强一流猛将的水准,但是他与久经沙场的真正猛将过招的机会太少,大战经验残缺,一旦遇到魏延这种战术大师,立即就挂了!
魏延的武力定位。
魏延的战绩太多了,我们只看主要表现。
1.魏延VS文聘。
襄阳东门,魏延带着少数杂兵,文聘带着精良主力,且有蔡瑁、张允相助,双方混战半晌,魏延兵卒尽折,匹马奔走。有人说魏延打不过文聘,看书太缺乏思考了!
2.魏延VS泠苞。
魏延劫寨被围,身陷重围之中,与泠苞厮杀三十回合而退,后来又被邓贤埋伏,马失前蹄,幸亏被黄忠的神箭救了一命。在转过风口后,魏延就一雪前耻,伏击了掘江的泠苞,一合就将其生擒了!
3.魏延VS马岱。
葭萌关,魏延数合杀败杨柏,然后与马岱单挑,“战不十合,岱败走”。但是魏延要夺张飞的头功,心急追赶,却被马岱反身射中左臂。注意一点,马岱并不是“诈败而走”,而是“败走”,他是真的十合败于魏延之手。
4.魏延VS庞德。
斜谷之战,魏延与庞德激烈单挑,曹操督促众将向前,魏延势孤,诈败而走。庞德刚一放松戒备,魏延就鬼魅般地飘逸到半山腰,一箭射翻了山顶的曹操。庞德护主心切,“奋力战退魏延”!
魏延属于在敌方内部作战,在完成致命一击后急需撤退,而庞德需要奋力才能将其杀退,看来魏延与庞德的武力值已经很接近了。
这场大战,魏延以诡异的战术赢得大功,而庞德暂代许褚之职,可谓颜面扫地。
5.魏延VS兀突骨。
兀突骨简直就是BUG级别的存在,若论常规单挑,恐怕吕布都拿他没办法。对付兀突骨,诸葛亮并没有派出赵云,而是选择了魏延,而魏延也不辱使命,在兀突骨面前接连诈败十五场,最终把兀突骨和藤甲兵引进了盘蛇谷。
6.魏延VS张郃。
北伐期间,蜀汉与曹魏之间的斗将,基本就是魏延与张郃的较量,这二人曾有三次直接交手。
第一次,街亭之战。张郃已经夺取关口,魏延赶到后,“延挥刀纵马,直取张郃”,张郃抵挡不住,反身就走,魏延一口气追了五十余里。
夺取街亭,对于张郃来讲,意义不言而喻,他已经占领,按说应该与魏延展开激烈争夺,但是却扭头就走,还被追赶了五十余里,直到遇到司马懿父子才扭转局面,看来不是诈败,哪有诈败五十余里的?演义中从来没有!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张郃杀退马谡之后,出现了体力损耗,遇到奋力出击的魏延,心理上比较忌惮,在锋芒上略亏,不宜与之硬刚。
第二次,陈仓之战,发生在斩杀王双之后的第三次北伐。郝昭病故,诸葛亮攻下陈仓,然后让魏延衣不卸甲、马不停蹄地赶往散关把守。魏延刚到关上,就看到张郃的大旗赶到,魏延立即下关厮杀,“随后追杀一阵,魏兵死者无数,张郃大败而去”。
第三次,剑阁之争,魏延把张郃引诱到了木门道口。这一次,魏延连番诈败,最后尽弃衣甲、头盔,匹马而走,口中还大骂“汝只顾赶来,吾今与汝决一死战”,貌似好不狼狈,实则国家一级演员,张郃都被骂昏头了,终于失去了理智,一头钻进了死亡谷口。
可以说,在与张郃的三次较量中,魏延均呈现出上风优势,而且最终把惜命如金、善于逃跑的张郃给诱杀了!
7.魏延的其他战绩。
还有很多,比如诈败鄂焕而生擒之,诈败祝融夫人而生擒之,甚至还诈败司马懿,不过把司马父子引诱到了上方谷,只可惜天不助蜀。
我们再看魏延对比其他人物。
1.魏延对比关羽。
魏延第一次出场,书中就描写他“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这里透露了三个信息:第一,身长九尺,与王双对等;第二,与关羽相似;第三,武艺出类拔萃;可以说,魏延就是小一号的关羽。
2.魏延对比张飞。
葭萌关,张飞单挑马岱,也是十合战胜,由此可见,魏延在十余合之内的爆发力,几乎与张飞对等了。正因如此,张郃这种重于技巧的枪将,才对魏延的暴击甚为忌惮。
3.魏延对比赵云。
雪夜破羌兵之后,蜀军拔寨而起,曹真派正先锋曹遵、副将朱赞追赶。曹遵遇到了断后的魏延,“不三合,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朱赞遇到赵云,“交马不数合,被云一枪刺死”。从曹遵、朱赞之死的回合数来看,魏延的表现,估计要超过老年赵云了。
4.魏延对比马超。
魏延战马岱,他以为对方是马超,“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此时的马超,已经在潼关杀到天下皆惊,但魏延丝毫不怂,根本不惧怕马超的威名,这种胆气,比张郃、徐晃强多了。
5.魏延对比黄忠。
长沙之战,黄忠与关羽血战三场,而魏延全都看在眼里。但是到了黄魏争功的时候,魏延竟然主动提出与黄忠比武,“就主公之前,当面比试“!魏延不是傻子,他既然敢于挑战黄忠,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如果没有与黄忠大战七八十合甚至上百合的自信心,他也不会口出狂言。
小结:魏延就是五虎之下第一人,小一号的关羽,爆发力不亚于张飞,强于老年赵云,不惧马超的威名,敢于挑战黄忠,与庞德的大战堪称大放异彩,与张郃的较量也略占上风,在马岱、泠苞这种强二流面前,几乎十合之内必胜!魏延的武力值,在张辽、徐晃、夏侯渊、太史慈、甘宁这些猛将面前,可以说丝毫不逊!
如果以数值定位武力的话,吕布100,关张赵马99,黄忠、许褚97-98,庞德95-97,那么魏延估计能达到94-96,而张郃大概有93-96。至于王双,估计就是92-93的样子。
结论:魏延的武力,还是要明确胜过王双的!如果王双与魏延进行公平公正的单挑,应该也能厮杀七八十合以上,再往后,就高下立判了,如果死磕不退,估计会在上百回合后被魏延斩于马下。如果涉及到暗器呢?魏延这种战术大师,不会着了流星锤的道儿,但是对于魏延的鬼魅战术和飘逸走位,王双肯定难以应对,对于魏延的箭术,王双恐怕就躲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