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徐阶?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江湖夜雨十年灯 2025-04-17 20:57:21

徐阶对严嵩的看法不同于其他清流。

徐阶和严嵩在剧中明争暗斗了二十多年,徐阶和高拱那直来直去的二愣子性格不同,徐阶内心中对严嵩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想恨不得让严嵩马上倒台,另一方面他直到严嵩倒台的那一天都始终保持尊重严嵩,抱有敬意,没有落井下石,进门依旧主动让下人通报,并且替严嵩盛粥。这是他与其他清流不同的地方。要知道徐阶是清流中官做的最大的,但他不仅仅对严嵩始终保持卑微的态度,对严世蕃也十分尊敬。徐阶对朝堂的认识不是剧中高拱能够比拟的,他在严嵩倒台的时候说的那句20年的首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说明他深刻的认识到严嵩是嘉靖用来背黑锅的人,严嵩只是在往嘉靖心里做事而已,他并不单纯是一个贪官这么简单。他认可严嵩对嘉靖这么多年的付出,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严嵩把这些黑锅都背了,那么总有一些黑锅会落到徐阶头上,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徐阶的格局很大不仅仅突出在政治方面,在人格方面他也是值得肯定的,严嵩倒台,这个20年的首辅空出来了,极可能是轮到自己的头上,换做别的人会多么气势昂扬的去数落,嘲笑严嵩,发泄自己20年来的忍耐。如果是高拱,他会用极度鄙视的语气攻击严嵩,哪怕是剧中最聪明的张居正,也绝对不会像徐阶一样始终认可着严嵩的功劳,也许徐阶是在恶心严嵩,但是这样的反应也让严嵩有些欣慰。严嵩在最后也给徐阶上了最后一课,一方面嘲笑着自己的失事,一方面提醒徐阶,替嘉靖做事的下场有多惨,那就是自己落马,以往求着自己的人都躲着自己。徐阶明显是理解了严嵩的意思,所以后来的徐阶成为首辅却比次辅更加谨慎了。

徐阶和严嵩对于嘉靖安排的工作,态度完全不同。

徐阶不比严嵩清廉,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剧中,张居正决定反水徐阶的时候把问题点破直逼徐阶,说道徐家在江南的土地规模和如何蚕食百姓的。

但是徐阶的事做得比严嵩更加漂亮,他的漂亮在于,严嵩只知道提皇上遮风挡雨,自己是背锅的那个,钱要么是让嘉靖用了,要么就是让下面人贪了,严世蕃,严嵩,嫣懋卿和罗龙文加起来才抄了一千万两左右,要知道这是贪了20年的严党。不能说严嵩清廉,只能说他并没有清流和天下人想的那么富有,这些钱才不到一天就被分的干干净净还远远不够嘉靖用的。

但是徐阶则不同,他虽然爱财,但是他用的是规则内的手段,他并不靠冒青烟那些人送钱给他,他知道那样会得罪嘉靖也会失去清流的支持。但是实际上徐家的土地有多大呢?几乎整个江南就是他一枝独秀,都快发展到苏州了,这要算下来,严家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

同样给嘉靖修宫殿,徐阶会先把内阁和清流的意思提给嘉靖,或许他真的是想多拿一些钱还给百姓,增加边防,但更多是站在他位置上的考虑,绝不能背叛清流成为嘉靖第二个狗腿子。不能失去人心,所以徐阶把锅甩给的嘉靖,让嘉靖自己做决定,整的像是多么爱天下苍生一样,但是看到嘉靖不高兴,马上还是拿钱去修宫殿了。同样的事,放到严嵩手里最终就是两面不讨好,可是徐阶做的漂亮,除了被高拱一顿嚷嚷,他半点锅没背,最后清流围攻内阁,也只是把责任分摊到了整个内阁,说白了就是锅大家一起背,而不是让徐阶像严嵩那样成为众矢之的。

严嵩是实心为嘉靖解决问题的狗腿子,可是嘉靖狠起来把人家儿子都杀了,徐阶则心眼更多,他并不想替嘉靖背锅,也不想失去自己的位置,嘉靖反而拿他什么办法都没有,毕竟徐阶清白,人家只在规则内敛财,嘉靖也找不到徐阶的毛病。

徐阶对自己儿子的限制也比较多,不像是严嵩那样把权利交给严世蕃,徐阶只是让自己的儿子当个工具人,踏踏实实的办事就好。严嵩把权利给严世蕃后,自己完全失去了对严党的控制,除了骂严世蕃几句,整个严党已然不是他说的算了,这一方面徐阶的智慧比他高多了。

同样体现徐阶聪明的地方还体现在赵贞吉入内阁的那一次,嘉靖故意提出苏东坡的绝对,就是不想点破他想让赵贞吉加入内阁的实际意思,这就是为了留下最终解释权,事由下面人去做,出了问题是徐阶用人不明,而不是嘉靖的错,但是徐阶他不愿意啊,他一定要嘉靖把话说明白,看上去像徐阶笨不理解嘉靖的意思,实则他就是不想成为嘉靖的背锅侠,除非嘉靖摆明了态度,否则他绝对不会擅作主张。紧接着嘉靖冷嘲热讽道,如果是严嵩就不会问的那么细,其实是不开心了。因为严嵩就愿意自己把错扛了,让嘉靖躲到后面去。因为他发现赵习惯揣测圣意,并不完全配合自己,他联系其他省份借粮的事并没有提前商量而是擅自决定,他们前一天在内阁开会的时候都只字未提,却在第二天突然告诉其他人问题解决了。徐阶不可能喜欢这种行为,他心里知道赵这样的人迟早会弄出乱子,自己要是把他弄进内阁将来可要倒霉。

徐阶拥有大局观,这种大局观严世蕃是不具备的。

徐阶身为内阁首辅,在剧中屡屡被高拱怒怼,但从来没有听到徐阶反击,而是主动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徐阶对高拱是有意见的,书中曾交代,徐阶离开王府的时候一个踉跄没站住,高拱前来搀扶,但是他却主动靠向张居正,这说明他不喜欢高拱对他的态度,但是他清楚高拱的存在有助于解决很多问题,第一,高拱二愣子的性格很多话,徐阶不敢说可以借高拱之口说出。嘉靖的眼线遍布天下,他知道徐阶等人每天在聊什么,有高拱在一些难堪的问题,徐阶就不用讲。第二,高拱的确为宰辅之才,虽然心眼比较小,可是他非常能干,有高拱在,官员的许多问题他就可以控制住。

相比之下,同样在内阁呼风唤雨的严世蕃在剧中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你也不能说他傻,他分析问题的时候也都彰显智慧,对制造局发粮的判断和提出改稻为桑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他在大局观上差徐阶太多,首先对胡宗宪的判断有问题,他认为是胡宗宪依赖严党,而不是严家需要一个外人来支撑。同样在处理高瀚文的问题上是步步紧逼,只想着怎么报复,而不想着拉拢,正因为他的逼迫,才把高瀚文推给了张居正,最终清流拿到最重要的一点,一举击溃严嵩。而且严世蕃对于嘉靖认知也有很大的问题,在他来看,冒青烟下江南巡盐一趟收获颇丰,嘉靖应该高兴才对。他还觉得他严家为了嘉靖敛财花了很大的经济成本,拿200万补偿一下自己的损失是应该的。他理解中国库的钱同样属于嘉靖,然而嘉靖不这么看。嘉靖觉得国库的钱属于朝廷,自己花钱还得看内阁脸色,也容易被人戳脊梁骨。自己拿100万私房钱,严党却吞了200万。因为认知和用人的问题,严世蕃把自己活活搞死了。

如果严世蕃对局势的认识有徐阶那般,严家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了。

徐阶的危机公关能力很强,在鞭打百官的时候,徐阶没有任何反驳,而是直接承认是自己愧对天下苍生,先把急性问题转换为慢性问题,提出事要一步一步做。这已经比赵贞吉水平高太多了,相比之下,赵贞吉只是揣测嘉靖的想法,说百官在危言耸听。不仅赵贞吉,试想一下如果是严世蕃会说什么?他大概会直接说一句,救你妈个头,然后派人把百官围起来。这样的话问题不仅不能解决,还会加剧内阁和百官的对立关系。这一点徐阶还是更加老道一些,虽然最终嘉靖没有管他的意见,直接让陈洪带上人冲进去了。

我们客观的想一下,徐阶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在甩锅嘉靖,如果他态度强硬反而让百官觉得内阁和嘉靖是串通好了不给发工资。徐阶这么一卖委屈加上陈洪带人冲进去,徐阶的错被洗的干干净净,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徐阶如果真的不拿出钱给嘉靖,嘉靖也没有办法,他不可能把内阁撤换了。严嵩落马以后,局势已然失衡了,能够和清流抗衡的只有一个摇摆不定的陈洪,但是陈洪能够治人却不能像严嵩那样给嘉靖大把捞钱。所以百官过年没有薪水徐阶有直接责任的,他并没有为清流考虑过它们的生计问题。但是这么一闹,百官就把矛盾指向了嘉靖,这才有了后面群臣不愿上贺表的事情。徐阁老不愧是大明第一不粘锅,比他学生赵贞吉要厉害的多,赵贞吉只是擅长甩锅,徐阶则天然不粘,不需要甩,往那一站,连嘉靖一个万年人精都治不了他。

也许你觉得我是在吹徐阶,上述内容可以说是仁者见仁,但是有一个桥段绝对证明了徐阶的智慧。

吕芳私会严嵩徐阶导致嘉靖勃然大怒送吕芳去修陵,徐阶被关内阁值房,陈洪得意上位,去找徐阶谈合作的事宜。徐阶背诵韩愈文章告诫陈洪不要想着搞小团体,让他马上离开。从这一点可以得知,徐阶非常清楚嘉靖生气的理由,嘉靖最怕的就是底下人打成一片,瞒着自己。陈洪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徐阶完全判断到了,这才保住了局面。

实际上徐阶和严嵩本身就不想与吕芳共饮,但事情已经架上去了,万万没有退路。徐阶在和张居正秘密传信的时候也清楚局势,把倒严的事推迟了。

徐阶并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他更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名臣的集大成者。虽然他没有像张居正那样在剧中想要对制度发起挑战,想要救民于水火,救天下苍生于一事,可是他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追求,毕竟他本来的追求就和张居正不同嘛。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