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不准放垃圾,那垃圾桶用来盛饭吗?

闲来杂谈 2023-10-27 15:50:11

10月23日,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炮台街道的一则通知引起了许多村民的困惑。

通知中称,在为期100天的大规模环境整治行动中,百姓不得将垃圾扔进垃圾桶,而是要用塑料袋装好垃圾,放在家门口等待被统一收集或在指定时间放到垃圾车上。这令人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一种与“创卫”相关的任务。然而,街道办事人员表示与此无关,而是为了解决农村垃圾随意堆放的问题。他们提出了这个倡议,并在三个村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将全面推广。

然而,这一新闻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许多批评。人们普遍认为“垃圾箱不能扔垃圾”这一通知非常荒谬,因为垃圾箱的本质就是用来装垃圾的。这样的举措与常识相悖,预料到会遭到一片嘲笑。尤其是一些村民指出当地的水资源问题依然未解决,这让人觉得“垃圾箱不准扔垃圾”是在做无关正事、刻意找事情。

然而,如果我们不带有情绪色彩来看待这个问题,并了解当前政策方向,就会发现这个村实际上正在进行一场非常前卫且并不容易的环境实验,即所谓的“垃圾不落地”——尽管听起来有些奇怪,但这确实是一种环保思路。

这个村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地方,近几年来,许多市民和游客反映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道路上很难找到垃圾桶,而这实际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果。例如,2019年8月15日,新修订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要求“道路上将不再出现垃圾桶”。

垃圾桶的减少对于保持整洁度是有道理的,并非没有其他国家类似的规定。例如,日本被认为对垃圾分类处理非常严格,街头上垃圾箱很少。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鼓励人们尽量减少垃圾产生,并通过家庭回收的方式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也更有利于垃圾分类。想象一下,这样一来,只需前往居民点回收垃圾,而不用一个个清空遍布街头的垃圾箱。

然而,这种政策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有所不同,很容易引起困扰,导致政策推进出现反复。以上海为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上海市共有6.2万个公共垃圾箱,到2022年上半年,数量减少到3.6万个。期间,一些市民反映垃圾箱太少,经过调研后增加了2000个垃圾箱。

许多大城市和乡村都面临类似的问题,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设想,但在现实中却被人们所误解,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各种困难。例如,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垃圾箱太少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里,并不是责怪当地居民,毕竟人们有强大的惯性,突然发生的变化必定会引起不适,这是正常的人性反应。

这种政策的拉锯恰恰提醒我们,对于生活方式改变巨大的政策,必然会遭遇习惯的阻力。因此,相关部门在设计时更应考虑这一点,做好政策解释和科普工作,争取民众的理解。无论如何,就像新闻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单纯通过微信群发通知,措辞含糊不清,语气生硬,引起当地村民的反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0 阅读:2

闲来杂谈

简介:故事爱好者,听故事,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