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普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人的智慧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其中,“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这一古训,不仅是对古代为官者的殷切期望,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与人际交往的深刻启示。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都应秉持这一原则,方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一、居官先厚民风:官德与民风的良性互动
“居官先厚民风”,这句话简洁而深刻,道出了为官者之首要职责。在古代社会,官员作为连接皇权与民众的桥梁,其言行举止对民风民俗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官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行政作为,引领和培育淳厚的民风。
1. 官德是民风的基石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话揭示了官员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官员的言行举止,如同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民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一个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官员,能够激发民众向善向上的力量,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反之,若官员贪赃枉法、滥用职权,则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民不聊生。
2. 民生是民风的源泉
“厚民风”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更是对官员执政理念的考验。民生问题关乎百姓福祉,是民风淳厚的根本保障。官员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 文化是民风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民风的内在支撑。官员应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二、处事先求大体:智慧与策略的完美结合
“处事先求大体”,这句话强调了在处理事务时应把握全局、着眼长远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个人生活,都需要具备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灵活应变的策略思维。
1. 把握全局,洞察趋势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把握全局,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趋势。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只有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方案。
2. 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重点。这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带动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灵活应变,勇于创新
世界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处理事务时,要保持灵活应变的策略思维,勇于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创新实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古训的现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这一古训,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治理智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加强官员队伍建设
官员是治理国家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成效。因此,要加强官员队伍建设,提高官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式,激励官员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
2.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加强基层治理、推进网格化管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方式,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同时,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社会活力。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道德修养观念等宝贵资源,为现代治理提供有益借鉴。通过加强文化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4. 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要通过加强公民教育、推广志愿服务等方式,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同时,要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总之,“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这一古训不仅是对古代为官者的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与人际交往的深刻启示。我们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