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夏万亩林场的主人孙国友跪地求水在网上传开的那一天,我们的网络舆论就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论战。但在孙国友算不算“治沙英雄”的争辩之下,大家却跑偏了方向,没有注意到基本的诉求和法治的公平。
这两天,网络舆论出现了很大的翻转,从最开始大家一致认为孙国友是“治沙英雄”,到后来大家质疑老孙种植乔木危害生态,是为了自己牟利。
面对大家的质疑,3月31日,孙国友首次回应了网友质疑,他称自己当时承包的是一片荒沙地,当时林场全是黄沙,是自己每年在雨季的时候几万块几万块的买草籽,趁着下雨往沙地里撒,才有了现在这些柠条和灌木丛。
对于他种植乔木危害生态,是“沙漠抽水机”的说法,老孙认为,自己是做公路桥梁出身的,对种树也不是专家。如果大家认为种乔木有害,可以请专家调查论证,“如果专家说破坏生态,那这个‘罪名’我担当”。
孙国友称:关于承包地的价格,当时定的是一亩一年一元钱的租金,当时村里面为了治沙,宁愿不要钱,也希望有人承包改变生态,所以不能用现在价格来算。
这个说法没有任何问题,即便他不专业也称不上“治沙英雄”,但他合理合法从村里承包了沙地,有合同在手,自己种植树木品种既没有相关规定,也没有地方阻拦,种树自然谈不上犯错。
网络舆论喜欢树立英雄和坏人,然而这一切无关紧要。孙国友合理合法经营农场,没有任何义务和责任成为英雄,他的诉求不是让国家给他颁奖,他只是依法索取自己应有的利益。
比起“治沙英雄”,我们更缺的是契约精神。
越是不发达的地方,大家对于契约的认可度越低。即便孙国友手持承包合同和供水协议,直到有关部门介入,企业连夜开会,到了最后,也没有正常供水。
当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用车拉水进行灌溉,采取技术手段保全苗木,但这样的方法只能解一时之渴,长此以往,孙国友的林场树木灌溉问题如何解决?之后造林靠什么供水,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与其争论老孙是不是“治沙英雄”,不如追问双马煤矿为何不遵守协议,地方相关部门为何不能对违约行为进行强制处理?
无论这个协议过去了多长时间,只要签约方的主体还存在,理应履约,这既是为了保护周边生态的需要,也是法律义务。
如今一方拒不履约,就是对另一方权利的损害,我们不必要为“治沙英雄”唱赞歌,只需要维护一个普通人的合法经营权益。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英雄,但每个人的合法权益都应该被重视和保障。如果这个社会连契约精神都丢失了,再多“英雄”也治不了人心中的荒沙。
一个英雄倒下,会有无数人站出来,但当手里盖着鲜红大章的协议成了一张废纸,甚至连行政管理部门也无能为力,还有谁愿意站出来,为了公众利益而孤军奋战。
“治沙英雄”可以不要,但煤矿方面凭什么可以拒不履约,却要进行深入调查。是央企的底气过硬,还是地方的执法不力?都应该有个明确的说法。
显然,树立民族的“契约精神”,追求法治公平,比树立一个英雄难得多,也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