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富人子女毕业后发展会更好!普通家庭子女到底差在哪?

文化小侠 2025-03-22 09:18:24

"你以为考上985就能翻身?"

其实精英家庭的资源网,从来不是靠"努力"就能打破的。

最近看了央视跟踪10年拍摄的纪录片《零零后》,其中一组镜头给到了小小少年池亦洋——这个别人眼中的小魔童。

在幼儿园里,池亦洋就是刺头,经常欺负同学,动不动就威胁说要把别人“打成肉泥”;老师管教他,他却拿木棍打老师,自知打不过就大喊“混蛋,我走了”。

他的行为在学校引起了公愤,许多家长纷纷找到学校要求把他开除掉。

但老师却一反常态,表示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孩子。

因为通过老师的观察,她发现池亦洋虽然调皮、霸道,但他说话、做事总有一种让其他孩子信服的魅力。

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池亦洋不再欺负同学,而是主动调解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时间一晃已经来到了小学,因为成绩不理想,池亦洋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他的人生没有希望了,还感觉这个世界没有需要他的地方。

父母也曾为他焦虑,怕他丧失信心,但精英家庭与普通家庭教育的区别就是,他们能让孩子多去体验,因此孩子选择的机会也更多,即便在学业上落后,依然可以凭借家族资源找到另一条成功的道路。

终于池亦洋也在一次次尝试中,爱上了橄榄球。

在15岁的时候,池亦洋就因为成绩优异进入了国家队,还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

如果说普通家庭子女和领导干部富人子女差在哪?其实差就差在没有一个家庭资源网兜底!

当"躺平"成为普通家庭子女自嘲的暗语,"内卷"化作时代的集体焦虑,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现实:普通家庭的孩子,正在经历一场隐形的"出生税"战争。

01领导干部富人子女毕业后发展更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领导干部和富人子女毕业后发展更好,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他们毕业后往往能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在职场中如鱼得水。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资源网。

领导干部富人家庭往往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家庭的子女在毕业后,就如同手握 “超级装备” 踏入社会战场。

人脉方面,父母的关系网能为他们轻松打开许多优质企业的大门。他们可以通过家族的关系获得内推机会,直接进入核心岗位实习,快速积累行业经验。比如,某位富二代在大学期间就已经通过家族关系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实习,毕业后直接留任,短短几年就升到了管理层。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连这家企业的门都摸不到。

在经济上,家庭能够为他们创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哪怕初次尝试失败,也有资本东山再起。

而且他们从小接受的精英教育,让他们在谈吐、视野等方面都高人一等,在社交场合中如鱼得水,轻松拓展自己的人际版图。

此外,领导干部和富人子女从小就接受多元化的培养,他们在艺术、体育、社交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兴趣和特长。这些特长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增添了更多可能性。例如,池亦洋在橄榄球领域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家庭对他的多元培养和资源支持。

这不是拼实力,是拼祖宗积累的'社会资本DNA'"。正如网友说的一样:"当他们在奔跑时,已经有人已经给你修好了高速公路。"

马克思曾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在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领导干部和富人子女的“既定条件”显然更为优越。

02普通家庭子女毕业后到处碰壁

与领导干部和富人子女相比,普通家庭子女的毕业之路则充满了坎坷。他们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和丰富的资源支持,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机会。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学业上,普通家庭子女可能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所在的学校可能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毕业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缺乏名校背景和家庭资源,他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

在职场上,普通家庭子女常常会遇到“玻璃天花板”。即使他们具备出色的能力和才华,但由于缺乏背景和人脉,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

我已经努力到连头发都在掉,为什么还是被淘汰?"26岁的李薇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后收获了300多个点赞。

她的经历极具代表性:双非本科毕业,考了三次公务员落榜,进企业从基层文员做起,月薪刚过5000元。"明明比同事多加班200小时,晋升却永远差临门一脚。"

李薇也只是普通家庭子女中的一个缩影,他们想要获得成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才能逐步打破这种限制。然而,这个过程往往漫长而艰难。

此外,普通家庭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多元化的培养机会。他们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能专注于学业。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往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家庭资源的差异是普通家庭子女和领导干部富人子女之间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这场“出生税”战争没有硝烟,但却异常残酷。普通家庭的孩子,往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获得同样的机会。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未必能够成功。

寒门贵子的成功故事都是幸存者偏差。当985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从30%降到15%,当各大企业校招'子弟优先成潜规则,我们看到的只是被筛选后的幸存样本。

而领导干部和富人子女拥有强大的家庭资源网,这为他们提供了坚实的“兜底”保障。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困难,家庭都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更残酷的是,普通家庭往往要付出十倍努力才能获得同等的成长空间。就像网友的锐评:"人家是开着特斯拉参加马拉松,我们还在用共享单车抢赛道。"

所以当我们在抱怨"寒门再难出贵子"时,或许更该思考:如何构建制度化的"第二次机会公平"?

请记住真正的阶级跃迁,从来不是靠"拼爹",而是靠"拼自己+懂规则"。普通家庭的孩子要做的,不仅是用汗水浇灌梦想,更要学会在规则中寻找机遇。毕竟,当旧规则崩塌时,最先重建的,永远是最勇敢的幸存者。

0 阅读:6

文化小侠

简介:小镇宝妈,专注分享生活、个人成长和育儿领域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