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大家拼智商;工作后大家拼情商;而到了人生后半程才发现,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能量

文化小侠 2025-04-03 12:09:22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收获和挑战!

读书时,拼的是智商;工作时,拼的是情商;而到了人生后半程才发现,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能量。

低能量的人,消极惫懒,还承受不了压力和挫败,遇到一点困难就一蹶不振,他们常立志,但很难持续成事。

往往赢到最后的,是那些高能量的人。

他们活力满满,并且会找到喜欢的事,确定目标立长志,还会一直行动下去,即使遇到问题不会轻易退缩,而是主动打破困境,人生反而不断向上。

要想让自己保持好的状态,就要养成“高能量体质”。

能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能量是一个人的精气神,既包括体力上的充沛,也包括精神上的坚韧不拔和心态上的积极乐观。

生命之初,我们或许都带着星星点点的能量火种降生,但真正能够燎原的生命之火,无不是通过后天的持续添柴加薪而得以熊熊燃烧。

它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特定方法培养的内在力量,它构成了驱动我们穿越人生荒原的燃料,是面对挑战时最可靠的动力源泉。

作为能量的物质载体,身体状态直接影响着我们整体的能量水平。

熬夜、饮食混乱、缺乏运动的人,能量一定是低迷的。

身体是能量的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再强的意志力也会被拖垮。

当代神经科学研究证实,适度运动能够促进大脑释放内源性大脑神经营养因子(例如BDNF),它不仅提升即时情绪,还能长期改善认知功能。

睡眠好的话就是对身体的深度维护,哈佛医学院的研究显示,连续一周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将导致海马体萎缩风险增加27%,这直接关联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而均衡饮食则为能量系统提供优质燃料,地中海饮食模式被证明能够显著降低抑郁风险并提升活力水平。

比如说84岁的钟南山院士奋战在抗疫一线时,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健身习惯成为其持久工作的基础。

心理能量的培养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艺术。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创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的成功方程式,将正向思维置于核心位置。

当我们学会将挑战视为成长机会,将失败重新定义为反馈数据,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时,便掌握了心理能量的炼金术——把生活施加于我们的铅块锻造成精神的黄金。

精神能量的培养则指向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构建。

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贫民窟服务时,每天面对的是疾病、贫困与死亡,但她从中看到的不是绝望而是神圣的服务机会。

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做的也许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如果没有那一滴水,海洋就会少一些什么。"这种将个人行动与宏大意义相连的能力,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能量。

当爱因斯坦沉浸于宇宙奥秘的思考,当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条件回国效力,当普通志愿者长期坚持社区服务,他们都在实践着同一真理:与超越个人利益的价值体系相连,能够释放出惊人的持久能量。

培养精神能量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崇高,而是在日常中发现并忠诚于自己的"更大使命"。

不过,能量不像太阳能持续发光发热,它如同呼吸一样,有输出也必须有输入,所以培养能量的最高境界不是永不疲惫,而是建立智慧的补充机制——知道何时加速也知道何时刹车,知道何时发光也知道何时充电。

高能量体质,是人生最好的风水

有人说,运气是玄学,是命运随机分配的结果。但真正通透的人明白,所谓转运,不过是能量升级后的自然显化。

心理学家霍金斯曾提出过一个“能量等级层次论”,他指出:

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能量等级,能量等级越高,就越能吸引到好的运气和事物。

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共振”,意思是相同频率的事物会相互吸引。

人也一样,你的能量层级,决定了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和事。

所以,转运的第一步,不是求神拜佛,而是调整自己的能量频率,让自己进入“高能量循环”。

毕竟一个整天抱怨、消极低沉的人,吸引来的往往是麻烦和挫折;而一个积极乐观、行动力强的人,身边多是机会和助力。

从今天开始,调整作息、管理情绪、主动行动,让自己进入高能量循环。

当我们把精力用在正确的事情上,就会日复一日地收获更好的自己,从而吸引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能量决定状态,状态决定运气。

当你能量高时,走到哪里都是“旺地”,机会和贵人会向你靠拢,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自然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 阅读:0

文化小侠

简介:小镇宝妈,专注分享生活、个人成长和育儿领域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