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4岁胡子遭网暴!刘烨夫妇回应:这是成长的代价

姬大德大德 2025-04-08 14:05:01

还记得《爸爸去哪儿》里那个眼睛亮得像星星、说话带着东北味儿的小团子诺一吗?2015年,他顶着中法混血儿的精致脸蛋,用一句“观音菩萨让我找你聊天”萌翻了全国观众。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个被刘烨“坑”着住破房子还要反过来安慰老爸的4岁萌娃,如今已长成14岁的少年。2025年4月,一则“刘烨儿子登上法国新闻联播”的消息冲上热搜,视频里诺一以接近1米8的个头亮相,操着流利的法语介绍新电影《熊猫月亮》,开口却是熟悉的东北大碴子味普通话。这戏剧性反差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恍然惊觉:原来时光真的能让人脱胎换骨。俗话说“男大十八变”,可当曾经瓷娃娃般的孩子变成嘴角带胡茬的“中东王子”,人们不禁要问:成长究竟是一场精心雕琢的蜕变,还是生命自带的惊喜盲盒?巴黎的春风掠过塞纳河畔时,诺一正在法兰西电视台的演播室里切换着中法双语。镜头前的少年身姿挺拔,眉骨投下的阴影让欧式双眼皮更显深邃,唯有抿嘴时嘴角的弧度,还残留着当年安慰爸爸时的倔强神情。他正在推介的电影《熊猫月亮》里,自己饰演的混血少年与四川熊猫结缘,而片尾字幕闪过“特别出演:刘烨”时,弹幕瞬间被“父子传承”刷屏。

这场跨越十年的成长剧本,远比电影更精彩。当年在综艺里抱着铁皮青蛙傻乐的小男孩,如今能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蒙太奇手法;曾经为住破瓦房瘪嘴的萌娃,现在顶着烈日爬山路拍外景毫无怨言。母亲安娜的教育方式堪称“中西合璧”:周末话剧社里,诺一和妹妹霓娜揣摩莎士比亚;网球场上,晒成小麦肤色的少年挥拍带风。这种“既要诗书气又要汗水味”的教养,让他在新闻直播中既能优雅切换三种语言,又能随手掏出口袋里没吃完的牛肉干——据说这是拍戏时养成的补充体力习惯。

不过青春期的魔法总带着点恶作剧。曾经被赞“像从油画里走出来的”混血神颜,如今被网友戏称“撞脸阿尔·帕西诺”。浓密的小胡子配上稀碎的刘海,让妈妈粉们哀嚎“还我萌娃”,却也意外契合新电影里野性少年的角色。更绝的是,当他用字正腔圆的东北话解释“熊猫粑粑其实是香的”时,弹幕瞬间从“颜值争议”歪到“这口音我能笑一年”。刘烨曾在采访中调侃:“我教他表演,他教我法语,现在俩人唠嗑像在演《东北人在巴黎》。”

这场蜕变背后藏着不少“成长的刺”。有网友翻出三年前诺一参演音乐剧的照片,那时他眉宇间已初现忧郁,但婴儿肥还未褪尽。如今再看新闻里的他,手臂线条分明却单薄,眼下淡淡的青黑暴露了连轴转的拍摄强度。最让人唏嘘的是某个路透视频:候场时他独自缩在角落背台词,抬头望见镜头瞬间切换成微笑模式,熟练得让人心疼。就像他背包上总挂着的铁皮青蛙——从综艺道具变成护身符,沉默记录着童星转型的酸甜苦辣。

诺一的成长轨迹,恰似他背包上那只铁皮青蛙。表面被岁月磨出铜绿,内里依旧藏着按下开关就会蹦跶的机簧。当全网为他“长残与否”吵得不可开交时,少年早已跳出颜值审判的漩涡,在法语台词本上写满注释,在网球场上扣杀得酣畅淋漓。那些争论“星二代该靠脸还是靠爹”的声音,反而成了他磨炼演技的反向助力——毕竟能让观众从东北口音里品出巴黎腔调的,可不是靠基因彩票。

这让人想起罗丹雕塑《青铜时代》:青春本就是粗糙与精致并存的进行时。当我们用“萌娃长残”的标签粗暴盖章时,何尝不是在给成长设限?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童星转型成功率不足12%,但诺一用混着法语韵脚的东北话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从不是活成大众期待的模板,而是像他背包上的铁皮青蛙,哪怕外表斑驳,也要蹦出自己的节奏。或许某天,当人们不再争论他像不像刘烨、配不配当演员,而是专注欣赏他在镜头前的眼波流转时,这场名为“成长”的行为艺术,才算真正落幕成诗。

1 阅读:11

姬大德大德

简介:资深球迷,用文字分享看球感悟,领略足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