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互联网贷款政策重大调整带来的经营压力,城商行资产业务结构和方向将如何做出调整?
消金界统计统计了2023年逾20家城商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开展情况。整体来看,大部分城商行在落实互联网贷款监管新规的前提下,谨慎地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详情点击《当流量红利退去,城商行互联网贷款前路几何?(上)》)。
江浙地区的头部城商行,如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在消费金融子公司的加持下,互联网贷款规模还在稳健增长,达到千亿级别。
此外,一些区域性城商行逆势加码互联网贷款业务,甚至成为助贷机构争先合作的“网红银行”。
同时,受区域信贷需求有限、同业竞争愈加激烈等因素影响,不少城商行持续推进自营个贷产品线上化建设,同时小范围尝试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联合运营模式。
01
头部城商行:千亿互贷规模
整体来看,江浙地区的头部城商行,如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个贷业务呈现强劲增长,其中互联网贷款业务大都是零售转型的扛把子。
以南京银行为例,截至2021、2022、2023年,其个人贷款余额分别为2382.82亿元、2711.70亿元、2839.74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1167.84亿元、1491.42 亿元和1736.78。
其中网络贷款余额也逐年增长,截至2023年末,其网络贷款余额高达887.41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485.80亿元,增长了82.67%。
此外,以头部城商行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为例,二者资产规模均超3万亿,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均超过3000亿元,且在个人贷款规模中占比较高。
以宁波银行为例,截至2024年6月末,宁波银行个人贷款总额5231.48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尤其迅猛,达到3318.15亿元,占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的63.43%。
02
河北银行、昆仑银行、青岛银行等增长较快
在整体压降的主旋律下,富滇银行、昆仑银行、河北银行、苏州银行、抚顺银行的互联网贷款规模呈现出逆势增长。
其中增长最快的当属河北银行。自2022年开始,河北银行专门成立了个人贷款中心,将个贷业务作为战略重心,开启了个贷业务的扩张之路
2021-2023年,河北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分别为603.69亿元、 673.15亿元、733.44亿元,同期增速分别为42.82%、11.51%、8.96%。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在个贷中占比约45%。
消费贷款业务增长的背后,离不开零售转型的转型以及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支撑。针对线上贷款业务,河北银行开发部署了全流程管理及自主风控的新网贷系统,建立了专门团队,持续推进与互联网渠道平台对接,接入微粒贷、京东金条、借呗、平安信保贷、网商贷等互联网渠道。截至2023年末,河北银行共同出资发放的贷款余额173.58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96.57亿元,增加了近一倍规模。
再比如,近年来昆仑银行零售业务呈现强劲增长,而增长主要来自互联网贷款。截至2021—2023 年末,昆仑银行互联网贷款余额分别为212.47亿元、261.35 亿元和314.76 亿元,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为 1.17%。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贷款和利息收入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高额手续费用的支付。截至2022年、2023年末,昆仑银行仅互联网金融手续费支出分别高达16.95亿元、14.67亿元。
03
莱商银行、石嘴山银行、泉州银行等出现断崖式下滑
同时,在过去的时间里,也有一些城商行在逐步开展个人贷款结构化优化工作,持续压降合作贷款业务规模。
比如,截至2023年末,莱商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余额9.26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99.81亿元,出现断崖式下滑。
截至2023年末,石嘴山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余额仅为16.88亿元,相较于2020年末的109.87亿元,出现明显下降。
截至2023年末,泉州银行的联合贷余额仅为42.93亿元,不足2020年末140.19亿元的三分之一。
此外,龙江银行、宁夏银行等银行虽未公布具体的数字,但其互联网贷款规模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占比都在呈逐年下降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对于互联网贷款的风险一直在持续关注中。2024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检查发展主要问题的通报》要求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中需要披露实际年利率等。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进一步规范股份制银行等三类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对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三类主体的互联网贷款业务明确指出需要充分披露贷款信息,约束合作机构不当收费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未来,上述城商行在展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合作机构的管理,尽早与高风险、高定价的劣质资产做切割。2025年相信政策还将发力,城商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在结构上还将持续调整。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