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眼中的圣人

慧亮说历史 2023-06-02 13:31:50

说起吴国,我就想起许多人,什么孙武,什么伍子胥,什么夫差,什么专诸,什么勾践,什么范蠡,什么西施,反正这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国度,每个国度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以上提到的这些人,都是你们耳熟能详的,但在此,我要说出一个陌生的人,他就是那个叫季扎的超级大才。司马迁在《吴太伯家族》一书中,对季札的一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初心坚定,不求名利。季札这个人比较特别,他一共有三个哥哥,他排行老四,当年先王驾崩,要将王位传于季札,其他三个哥哥都同意,可是季札却死活不肯,为了这件事,他竟然跑到大山深处去做农夫,抛弃了别人认为很难抛弃的一切。他似乎也知道,废除长子的身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虽然他很有才华,但他却执意要让哥哥继承皇位,他愿意帮助哥哥。在利欲和诱惑面前,能够坚持自己立场的人并不是没有,但是能够坚持自己立场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这些人都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比如季札。在季札看来,当王还不如干实事,他生性实用主义,为国为民,这是他的本意,并不希望权势左右了他的决定。他想要的是自己,而不是成为一方霸主,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把别人的梦想当做了自己的梦想,活成了别人。

听乐明理,洞见贤明。季札的聪明才智在他的使节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他来到鲁国,请求乐手为他奏周乐。每当弹奏一段音乐时,他都会讲述有关的典故,人物,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和道德。对于别人来说,周乐只是一首音乐,但对于季札来说,却像是乐书,这需要极高的造诣和对音乐的理解。俗话说,积少成多,没有什么成就是靠运气得来的。避而远之,保全自己的性命。季札从鲁国够,到达齐国,按照齐国的规矩,向晏平仲提议:“速速交出你的领地,你的权利,你就可以逃过一劫了。”那时齐景公昏庸,权势滔天,栾施与高强僵持不下,此时权势和领地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帮助,只会给他们造成更大的麻烦。所以季札向晏平仲提出,要他交出手中的权利和领地,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得上他的性命。晏平仲听从了季札的劝告,果然逃过了栾高一劫。

以德治国,君子无患。季札出了齐国后,又去了郑国,与子产见面,二人一见如故。季札对郑国的局势进行了一番分析,说道:“现在的郑国君主贪图享乐,根本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也坚持不了多久,到了那个时候,权力就会落在你的手中,你想要掌握权力,就必须要有道德可言,否则郑国就会灭亡。”子产赞同,子产是孔子的弟子,他的智慧绝对不会比一般人差,所以季札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赞同,所以他才会做一个好皇帝。季札来到魏地,看到魏地里有许多善良的人,他就说,如果有许多善良的人,魏地就会太平。何为君子?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实力,能够为自己的帝国分担压力,那么这个帝国,就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了。终身不乐,三家分晋。当季札到达晋国时,他看到孙文子正在那里载歌载舞,音乐从远处传来。他知道孙文子的麻烦很快就会来,国君新丧,他正在狂欢,就像是一只在营帐上筑巢的鸟儿,非常的危险,很容易被人攻击。孙文子知道这件事后,从此不再听琴,这才逃过一劫。季札到达晋国之后,见晋国之主昏庸,实权为赵魏韩三族所把持,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对叔向忠告道:"你为人正直,当及早防患于未然,以免遭祸。"明察秋毫,当得起圣贤二字。

言出必行,解剑悬冢。季札启程去鲁国前,首先去见了徐君,徐君对季札的宝剑十分喜爱,却难为情。季札早已发现,却因为要去他国所以没有将这把剑交给徐君。季札返吴国途中,再经徐国,见徐君已经死去,季札取下佩刀,吊于徐君之坟旁。侍者疑惑的问道。季札说:"我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这把刀交给徐君,即使他已经死了,我也不会违背自己的本心,这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季札在百科全书上的记载是:孔子之师,吴王寿,梦少子,和孔子并驾齐驱,被孔子推崇备至的贤者。被誉为“南季北孔”的南方儒家的开山祖师,又被誉为“南方的一代先贤”。中华文明历史上,以礼待人,以德待人。每一个英雄都有自己的传奇,比如:“专诸刺杀王僚”,“伍子胥伐楚”,“孙武出用兵如神”,“吴王夫差亡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