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湖南大山里的“女豪杰”,敢与土豪劣绅斗,领着穷苦百姓闹革命。
也是贺龙的姐姐,叱咤风云,却因叛徒出卖,被残忍杀害,死后,弟弟成了开国元帅,侄女婿更是权倾一时。
她的故事为何如此曲折动人?这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生死纠葛?
这要从一个山村说起,这里的人生活困苦,饱受压迫,也有着大山一般的韧劲。
贺英,正是在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成长为,一位让人敬佩的女子。
那个时候,山里人连填饱肚子都难,更别提什么读书识字。
可贺英的祖上,却有点不一般,曾祖贺廷壁是个练武的豪杰,创办了“光棍会”,专帮穷苦人对抗地主和官兵。
这点家族底子,给了贺家人一种,天生的不服输的劲儿。
贺英是家里的长女,上有祖母,下有弟弟妹妹,从小就懂事,母亲早逝,父亲整天在外劳作,家里的重担,都压在她身上。
背着弟弟贺龙,一边喂猪一边洗衣服,手脚麻利得很。
别以为她只是个乡下妹子,贺英的脑袋瓜可灵光着,村里的老秀才看她聪明,偷偷教她识字写字。
学到点文化后,贺英变得更有主见,脾气也直,谁欺负她,非得讨回个公道不可。
贺家的日子虽穷,一家人拧成一股绳,贺英疼弟弟贺龙,听说贺龙小时候特别淘气,经常爬树掏鸟蛋,掉下来的次数都数不过来。
贺英每次总是骂完了心疼,背着弟弟回家,后来贺龙说:“我这命硬,还是姐救过无数次。”
长大后,贺英成了村里,人人称赞的好姑娘。
媒人上门提亲的踏破门槛,可贺英偏看上了谷积庭,这人也是本地有名的“光棍会”头目,胆子大,脾气倔,见不得穷人受欺负。
俩人志同道合,没几天就定了亲,婚后,贺英更是成了丈夫的得力助手,跟着他走村串寨,帮穷人分粮,还惩治了几个欺压百姓的地头蛇。
村民都说:“有贺英嫂子在,连天上的鹰都不敢落下啄人!”
可好景不长,谷积庭在一次,与地主武装的冲突中被害了,那一年,贺英刚刚二十多岁。
丈夫的死,让她彻夜难眠,哭过之后,贺英擦干眼泪,接过了“光棍会”的旗帜。
有人劝她:“嫂子,你一个女人家,不如回家种田吧,这活太危险了。”
贺英冷笑一声:“死了算什么,我不干,谁能替我干?”顶着压力,把“光棍会”越搞越大,俨然成了村里的一面旗帜。
丈夫死后,贺英的日子更难了,地主对她虎视眈眈,家里的粮食被抢光,连一口稀粥都喝不上。
贺英硬是咬牙挺过来了,带着“光棍会”的兄弟,抢地主的粮仓,分给穷苦百姓。
那些日子,家里穷得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可村里人都说:“贺英嫂子,心比金子还硬。”
一次,贺英听说村里,有个寡妇被地主欺负得跳了井,气得直跺脚。
当天夜里,带着几个人摸进地主家,把人绑了,押到村里当众审判,指着那人骂:“你为富不仁,逼死良善,今天不给个说法,就别想活!”
地主吓得跪地求饶,从此销声匿迹,村里人更是把贺英,当成了自己的“保护伞”。
那时候,贺龙的名字,已经传遍了桑植县。
听说弟弟贺龙打土豪、分田地,贺英别提多高兴了,知道弟弟走的路跟自己一样,是为了穷人出头。
一次,贺龙派人送信,说要到贺英所在的山里,发展革命力量,贺英一听,立刻张罗起来。
把手头的武装队伍整合好,把存的粮食都备齐,就等弟弟来了。
贺龙终于到了洪家湾,两姐弟见面时,贺英没说话,直接抱着弟弟哭了起来。
她说:“我们贺家人都不怕死,龙娃子,姐支持你干”,在贺英的帮助下,贺龙顺利拉起了队伍,贺英还动员村里的妇女,和孩子做军鞋、筹粮食,成了弟弟坚强的后盾。
后来贺英在割耳台地区,成立了农会,带领穷苦农民,跟土豪恶霸斗智斗勇。
一次,地主袭击农会,贺英带着人拼死守住,硬是把敌人赶了出去,大家都说:“嫂子是个铁娘子,真能顶半边天!”
贺英心里清楚,敌人不会轻易罢手,加强了武装训练,还教村里的妇女怎么打土枪、放冷箭。
那段时间,贺英白天组织生产,晚上训练队伍,忙得脚不沾地。
贺英从来没抱怨过,哪怕家里的房子被烧,亲人被抓,她依旧坚持。
贺龙带着队伍,驻扎在桑植的山间时,贺英就是坚强的后盾,弟弟每次带人出去打仗,她就在后方操心粮草,组织村里人给红军做军鞋、熬药膏。
贺龙的部队在外打了败仗,退回来时,兄弟们的衣服破了,鞋子也全磨烂了。
贺英二话不说,把家里所有的布都拿了出来,还号召村里人,献出自己的旧衣服。
有人问:“嫂子,这布要是用了,家里的孩子穿什么?”
贺英直接回了一句:“光想着咱家娃子,那穷人家的孩子就得饿死冻死!”
这一句话,没人再吭声,大家都干得更卖力了。
在贺龙的鼓励下,贺英带着“光棍会”的人,主动加入革命武装,成了一支独立的小部队,别看她是个女人,打起仗来却比男人还狠。
一次,敌人围攻,贺英听说后,带着十几个人埋伏在山路上。
手里握着一杆老式火枪,冷冷地盯着敌人,等敌人进了包围圈,她一声令下:“开火!”枪声一响,敌人全乱了阵脚。
那一仗,贺英的队伍,硬是把几十个敌人吓跑了,还缴获了好几杆枪。
贺英在军事上帮助弟弟,在政治上,也有极高的敏锐性,贺英看得很清楚,光靠打仗还不够,得让穷人们心里亮堂起来。
她开始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学文化,教她们认识字,还说:“咱们不能只会种田,还得知道怎么当家做主。”
村里的妇女们,被她鼓励得热火朝天,农会的力量越来越强。
好日子没过多久,敌人又开始处抓捕红军家属,贺英要保护村里的百姓,还得应对敌人的威胁。
有一次,敌人派了几十个人来抓她。
贺英带着几个人,转移到了山里的窑洞,靠着几颗土枪和有限的弹药,硬是撑了三天三夜。
最终她成功突围,敌人却丢了二十多条人命。
这件事传开后,大家更佩服贺英了,说她是真正的“女中豪杰”。
1933年,贺英和弟弟贺龙的革命事业,迎来了危险的时刻,敌人的力量越来越强,红军在山里的处境越来越困难。
这一年,贺英带领的队伍,遭到了叛徒的出卖。
敌人摸清了她的行踪,一大早就包围了她所在的石门河窑洞,贺英当时只有几个人,粮弹也不多,带着队员死守阵地。
枪声从清晨响到傍晚,敌人进攻了一波又一波,贺英和队员们,靠着土枪和几颗手榴弹,硬是拖住了对方。
到了最后一刻,弹药用尽,贺英的腹部中了一枪,鲜血染红了衣襟。
她咬紧牙关,挣扎着站起来,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快走,别管我!记住,活着的人要继续打下去!”
说完,她拔出随身的匕首,与敌人展开了最后的肉搏,最终倒在了窑洞口,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队员们的生机。
敌人为了泄愤,把她的尸体示众,还在村里扬言,要铲平整个贺家湾。
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她的遗体偷偷收殓起来,埋在山间,有人说,贺英死后,山里的天空都变得阴沉了,像是连天都在为她流泪。
贺英牺牲后,贺龙悲痛不已,对战友说:“我姐的命,是为了革命丢的,我们一定要为她报仇!”
后来,贺龙率领红军反击,在桑植打了几场大胜仗,狠狠出了一口气。
战争结束后,贺龙成为开国元帅,贺家的名字被写进了历史,而贺英,这个在无数人心中,如山一般坚强的女人,也被誉为革命烈士。
人们常说,贺家的血脉里,流淌着革命的勇气和毅力,这话一点都不假。
贺英用生命书,写了她的信仰,她的家族,也用实际行,动延续了这份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