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生家庭,每个女孩都该警惕的3件事

冷爱 2024-02-10 20:00:44

在今天文章开始之前,想问一问离家在外的你:“回家过年了吗?”。

在传统观念中,回家过年意味着团圆。

然而,也有越来越多人对于“回家过年”这件事有了沉重的负担。

社交压力,使得一部分人不愿回家过年;

经济压力,使得一部分人不能回家过年;

家庭观念,使得一部分人不敢回家过年;

然而,最令人不忍的是,原生家庭的不幸,使得一部分人不想回家过年。

所以,新春精选系列文章的第一课,想从“自我释怀”开始。

01

曾经有读者跟我说过,她很确定自己的父母都很爱自己,但父母经常吵架。

在这种氛围下,她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研究生毕业以后,她选择了远离,但还是会力所能及地帮父母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可在解决的过程中,两个人总是以各种形式给她添乱。

时间长了,她觉得很烦,因为她的精力、能力都有限。

她目前的状态,是很不愿意主动联系父母,但她的内心缺乏力量和温暖。

同时,她内心还有一种情绪:担心父母过几年不在了,内心会后悔、有遗憾。

临近过年,她爸爸也会问她什么时候从外地回来、很想见她。

她也想回去尽孝心,但又害怕回去过年时,父母又发生吵架。

看到这个故事,我能体会到女主内在有一种内疚感,即想要远离,但又内疚。

而“内疚”,其实是一个「小我」的担心。

因为她知道父母必将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无常。

我们作为子女,是一种「条件聚合性产物」。

所有原生家庭没有被破解,就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这是一种「条件聚合性产物」。

我是儿女,因为我有爸爸妈妈,我才是儿女;如果无父无母,就不是儿女的标签。

儿女的身份、儿女的苦就是父母条件聚合的产物。

而对无常的不了解和不接受,是「无明」的一种重要表现。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微明的状态。

“内疚”,还是一种「小我」的情绪。

我之前经常讲“我不是我,我是群我”,我们体内有一群我。

所谓「无我见」,就是没有这些「小我」的情绪和知见。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果感到内疚,就让内疚的「小我」上线,让它内疚一会儿;

如果感到厌烦,就让厌烦的「小我」上线,让它厌烦一会儿;

如果看见父母吵架感到烦躁,就让烦躁的「小我」上线,让它烦躁一会儿。

不管是哪个「小我」上线,就让他们在那里表演,只要不让他们主宰自己的生命,静静地看着就行。

我们要在自己体内的一群「小我」中找到群主。

那么,我们要如何找到群主呢?

有个简单的原则:哪一个「小我」在当群主时,自己好过一些,就先让它当群主。

群主不是永恒的,到最后会发现到更高的维度上,群主会全都破掉。

女主可以先找到一个相对靠谱的群主,不要让内疚「小我」、消耗「小我」、冲突「小我」、或者是烦躁的「小我」主宰你自己,要让相对理智的「小我」主宰自己。

群主养成记,就是找到一个相对理智靠谱的「小我」。

02

重男轻女,是很多女孩的噩梦。

传统的封建思想,使父母那辈停留在“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上,在周遭环境的压迫下,他们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同样来自读者的故事,父母因为弟弟结婚掏空了家底:买房买车彩礼办酒席,预估100多万。

因为这些事情,她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差。

她认为父母从小重男轻女,什么都给了弟弟;而她父母觉得她自私,什么都跟弟弟计较。

她想出去租房住,但又觉得父母两个人住着挺可怜的,为了儿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跟父母住一起,偶尔还能改善下父母的生活。

看完上述描述,父母确实是把资源偏向了弟弟。

我能理解女主心中的委屈和不平,有句古话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就是不担心贫穷但担心分配不均。

但如果女主幻想父母在给弟弟做投入的事情上有不一样的决定,痛苦的只有自己。

而且,从一维生存繁衍的角度来讲,掏空家底花100多万给弟弟娶媳妇,这是女主父母为了儿子能娶妻生子、为了自己能有后代的重大投入。

人在一维生存维度,都有生存繁衍的本能。结婚,就是生存繁衍的重要举动。

而在当今的择偶市场,男方需要出钱才能娶到媳妇;女方不出钱,都能嫁人。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开玩笑地把儿子比喻为“建设银行”、把女儿比喻为“招商银行”。

另外,很多父母在给子女分配金钱时,会把更多的资源用来扶持能力弱的子女,这也是基于生存的考虑。

在女主的家庭中,女主比弟弟有能力。

女主的父母给弟弟很多钱娶媳妇,在他们看来,是他们能让家族利益最大化的事情。

当然,我并不是说女主父母的做法是对的,我是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所以,如果站在现有的角度看到的问题让自己很痛苦,不妨试着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

天底下不爱孩子的父母很少,但不懂怎么爱孩子的父母很多。

很多的父母,有爱的意愿,但缺少爱的能力。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生活的负责人。

长大后,我们要成为自己人生的负责人,学会好好爱自己。

03

为什么越长大,越难逃离原生家庭?

大抵是血液的羁绊,让人们对亲情产生了不忍的情绪。

一样是读者的故事,女生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在她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庭经历了经济的巨变,她爸爸变得脾气暴躁。

妈妈当时全职在家,爸爸出轨,双方因为钱、出轨吵得不可开交。

女主爸爸一发脾气就砸东西,有时候甚至动手打女主妈妈。

她小时候听到最多的话是——

妈妈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

爸爸说:“要不是你们母女三人,我也不会过得这么差”。

虽然现在不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城市,也很少主动联系,但每次她妈妈打电话过来,看到妈妈一个人无聊,她又觉得很可怜,同时也感觉有压力。

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是不太会快乐的,因为孩子会感到内疚。

但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在讲这种话的时候,都是没有觉悟的。

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为了自己,然而又没有能力领悟到这一切。

这样的人处在盲区思维里,我们把这种人,称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所以,我们不能怪他们,但也千万不要相信他们。

不要被他们绕进去,产生“我出生就是负担”、“要不是因为我,妈妈本来可以过得更好”的心理负担。

要学会放下这些负担,毕竟他们只是没有觉悟的人而已。

“我们的出生不是负担,他们只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通道”,是我们最重要的认知升级。

对于原生家庭,我们都没有选择的权利。

但原生家庭只是一个人的根,它并不是一个人的宿命。父母那辈的痛苦,不应该由我们来背负。

所以,请放下原生家庭带来的包袱,余生牢记一个使命:活出自己。

文章最后,回到我们开头问到的一个问题:“你回家过年了吗?”。

每个人的过年方式都不尽相同,但不同的背后,都有着同一种情感。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此刻的你,在哪里过年?”,以及没回家过年的原因。

无论在哪,我们都陪你,云欢聚,庆龙年!

本文的插画,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