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从多层搬回高层?建筑学家:多层住宅有3大“痛点”

下雨天的快乐 2021-11-11 11:55:42

为什么很多人从多层搬回高层?建筑学家:多层住宅有3大“痛点”

按照国家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低层住宅指的是1-3层的住宅,4-6层的住宅归为多层,由于此前电梯起点标准原因,很多人也把7层及以下住宅归为多层。为便于理解,本文把低于7层的住宅统称为“多层”。

都知道,多层住宅要么是别墅,要么是洋房,由于其密度低,居住出行更接“地气”,深受一些人喜爱,就连开发商都喜欢建这样的房子,因为造价低,施工也简便。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土地越来越稀缺,国家近年开始严格控制低密度住宅土地的出让,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购房者比较偏爱买这样的房子,所以,开发商在卖这种低密度房子时也会享受更多溢价,获得的利润也更多。

但是,随着住房市场的发展,这些年很多人又从多层住宅搬回到高层住宅,这里面有刚需,也有不少改善客户,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层。为弄清这里面的缘由,本文有幸请到了一位建筑学家,他从业二十多年,从设计到施工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业主的偏好也非常熟悉,来听听他对多层住宅的见解,在这位建筑学家看来,多层住宅有3大“痛点”,住过才有体会。

首先,年轻人不太适应。相较于高层住宅,多层住宅的最大劣势就是“视野”,即便城市再繁华,如果楼层太低的话,这些都是无法纵览的,而年轻人更喜欢视野广阔的生活,当一天忙碌后,回到家正是夜景正佳的时候,看看美丽的城市夜空,一天的疲惫消失一大半,周末睡个懒觉,当光线照进房间,一天的好心情也舒展开来,这是多层住宅无法给予的,而且,多层住宅都有一个通病,即蚊虫比较多,遇到梅雨天气,返潮现象也是比较头疼的事,所以,在购房时,很多年轻人都愿意选择楼层相对较高的房子。

其次,性价比相对不高。多层住宅有密度低的优势,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相对而言,采光和安全性都不如高层住宅。此外,多层住宅由于建筑设计和工艺的定型,在建筑选材、结构以及空间布局上难以创新,各小区、楼栋都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还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多层住宅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刚需年轻人来说,同样面积段,基本上要多支付10%的购房成本,这也是不少人放弃多层住宅的原因之一。

第三,不太适合上班族。现在城市的土地寸土寸金,在主城区批复的低密度住宅越来越少,大部分新建的多层住宅都位于城市郊区、远郊区,在通勤上,对在市区上班族就是一大头疼的事。他们的出行可能只能依赖于公交车等,但不准时性往往容易耽误上班,如果是自驾的话,家里人送孩子上学或者买菜出行等等也需要用到车,那么一个家庭起码需要2辆车才能有住市区高层的便利品质,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时间和交通成本。我们发现,一些人可能在郊区有洋房、别墅,但自己仍住在市区的老房子里,有的甚至在市区租房工作生活。

其实,还有一大“痛点”,很多老旧小区的多层住宅是没有电梯的,总高6-7层,住高楼层每天都要爬楼梯,对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非常不便。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把这类多层住宅低价转掉也要换带电梯高层住宅”的现象。

不过,高层住宅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一些网友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第一,高层住宅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老化、电梯故障等,其居住舒适度会打折扣;第二,人口密度高,消防疏散和救援难度较大;第三,几十年后,当高层住宅变老变旧时,由于安置成本高,再拆迁重建的可能性变小。对于这样的担忧有道理没?在建筑学家看来,有一定道理,但有些多虑,而且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何意呢?

在品质不过硬、物业服务维护差的小区,确实易存在上述问题。但现在新建的高层住宅,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还是建筑质量要求,都要比多层住宅高得多,比如抗震、消防都是没问题的,现在新建高层住宅基本上都有连廊设计,也能很好地解决紧急情况的逃生问题。至于高层住宅的寿命,也不用担忧,一般而言,设计寿命50年,其自然寿命也有100年左右,如果维护得好,这个时间还会延长,这也不是我们这一两代人烦心的事。当然,如果从居住舒适度、保值角度看,还是应尽量选择品质房、品牌物业维护的房子。

现在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市区的高层住宅,特别是那些大平层,其价格甚至比一些多层洋房价格还高,特别受中高产家庭喜欢。因而,一些网友所说的“很多人从多层搬到高层”情况也就很好理解了。归纳起来,主要就在于高层住宅有不少多层住宅无可比拟的优势,解决了一些人的“痛点”。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3

下雨天的快乐

简介:下雨天的快乐,分享不同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