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3,每月5千工资都贴补儿子家,看了亲家朋友圈,果断辞职躺平

晓美说故事 2025-02-05 22:09:16

我叫林春梅,今年53岁,出生在北方一个小县城,家里兄弟姐妹多,我是家中老大。那时家里穷,初中毕业我就辍学了,跟着父母种地、养鸡,帮忙贴补家用。

后来,通过亲戚介绍,我和丈夫张国强结了婚。他是邻村人,家里条件和我们家差不多,但人老实踏实,对我也好。婚后我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张伟。

这辈子,我没什么大本事,但一直勤勤恳恳。年轻时靠种地、打零工维持家用,四十多岁时进了一家食品厂做包装工,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也算平安顺遂。

儿子张伟成绩一般,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没多久,他谈了个女朋友,后来把人带回家见我们。

女孩叫李佳,长得清秀,家是南方小城里的,父母都是公务员。那时我就觉得儿子能找个城里姑娘挺不容易的,心里对她很满意。

在双方家长的见证下,两人结了婚。婚后不久,我和丈夫把县城里的一套老房子给了儿子当婚房。那是我们辛苦攒下的家底,但为了儿子成家,我们心甘情愿。

儿媳妇生了孩子后,我主动辞了厂里的工作,去给他们带了两年孩子。

后来,他们没再让我住家里,说是怕影响他们小两口的生活。于是我又回到厂里上班,每月挣5000块钱,除了生活费,剩下的基本都贴补了儿子一家。

儿子张伟和儿媳李佳婚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张伟工作不稳定,换了两三份工作,工资也不高。

李佳则是个全职妈妈,说是专心在家带孩子。我心疼他们,想着年轻人刚起步难,便主动承担起不少经济上的责任。

他们买车、装修房子、孩子上早教班,凡是缺钱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我。

每次开口,儿子都会说:“妈,等以后我工作稳定了,一定还你钱。”

我知道他心里有愧,但我也不指望他能还。我这辈子,唯一的愿望就是看到他们一家过得好,孙子能健康长大。

可是我也不是没有怨言的。厂里的活儿很累,站一天腰酸背痛,有时累得两腿发软。

我年纪大了,体力大不如前,可为了多挣点钱,连周末都不敢休息。

家里开销也大,丈夫身体不好,常年吃药。每次看到工资卡上一到月底就见底的数字,我总是默默叹气。

可一想到儿子一家,我又咬牙坚持。毕竟他们是我最亲的人,我不帮他们,谁帮?

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同事在背后议论,说:“林姐这都50多了,还这么拼,估计是儿媳妇不省心吧?”那一瞬间,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我难受,但又没法反驳,因为她们说的没错。我儿媳妇确实很少提到要帮衬我和老张,更多的是找我们要钱。

她常常抱怨生活难,抱怨张伟挣得少,抱怨孩子花销大,可从没想过她自己也能出去找份工作分担压力。

今年腊月初八那天,我照例下班回家,在公交车上刷手机时,无意间看到了儿媳妇李佳的朋友圈。

她发了一组照片,是一家三口在高档餐厅吃饭的场景。那家餐厅我认识,听说人均消费四五百。我越看照片,心里越不是滋味。

照片里,李佳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名牌衣服,手上还拎着一个三四千块的包。孙子穿着一身昂贵的童装,脸上笑得灿烂。而我儿子张伟,虽然穿得普通,但脸上带着微笑,看起来也很满足。

配图的文字是:“生活需要仪式感,幸福就在点滴中。”底下还有不少她朋友的点赞和评论:“佳佳,你太会享受了!”“羡慕你们一家啊!”“这包好漂亮,在哪儿买的?”

看完这些,我的手都在发抖。明明她总跟我哭穷,说日子不好过,可她却舍得花几千块打扮自己,带孩子去高档餐厅吃饭?

而我呢?舍不得买新衣服,舍不得吃好的,每天累死累活地挣钱贴补他们。这就是他们的“难”吗?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老张看出我情绪不对,问我怎么了。我把朋友圈的事告诉了他。他听完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说:“春梅,咱们帮了这么多年,够了。人家不感激,咱就别再搭上自己了。”

第二天,我没有去上班,而是去了厂里辞职。厂长劝我,说再干几年还能拿退休金,可我摇了摇头。我突然觉得,这么拼下去没意义了。

辞职后,我回到了家,开始过自己的日子。我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和老姐妹们跳广场舞;下午学做点心,偶尔摆个小摊卖点东西,挣点零花钱。日子过得清闲而自在,比以前舒服多了。

儿子知道我辞职后,打电话来问我怎么回事。我笑着说:“妈累了,想歇歇。”他说他理解,说以后会自己努力,不再让我们操心。我没提朋友圈的事,也没问他们以后的打算。我想,孩子们的路就让他们自己走吧,我已经尽力了。

从那以后,我和老张生活简单而宁静。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但付出不能没有底线。无底线的付出,只会让孩子习惯索取,却学不会感恩。

大年初八这一天,我和老张去菜市场买了些年货,回来后一起包饺子。窗外阳光明媚,厨房里热气腾腾。我看着老张布满皱纹的脸,心里却感到轻松和满足。人生过半,我终于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至于孩子们的生活,我不想再多管了。帮得了一时,却帮不了一世。他们终究要学会自己承担责任,而我,也该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后半生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