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那个局势多变的时期,英雄人物大量涌现,各方力量在中原相互争夺。有这么一位谋士,他并非亲自拿刀上阵杀敌,但靠着出众的智慧谋略,于乱世之中掀起波澜,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人便是贾诩,一个被后人调侃称作“三国狗王”,但却拥有像张良、陈平那样才智的传奇之人。
【初露锋芒,绝境求生展智谋】
公元147年,贾诩在甘肃武威出生。他早年通过举孝廉进入官场,当了郎官。这人颇为狡黠,智谋出众,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早就显露出了非同一般的应变本事。
有一回在回老家的路上,贾诩碰到了强盗,跟他一块儿的几十个人都被抓住了。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他脑袋一转,骗强盗说自己是太尉段颎的外孙子。强盗们一听,果真不敢随便伤他,还和他定了个约定,最后送了些礼物,把他顺顺利利地送回去了。这一回既惊险又巧妙的应付,完全能看出贾诩的聪慧和勇敢,他就跟一只机灵的狐狸似的,老是能在充满危险的境况里寻到活路。
【辗转阵营,妙计引发乱世潮】
公元189年,董卓带领军队进入京城,废掉少帝刘辩,把刘协立为皇帝,致使政治局势陷入动荡。43岁的贾诩加入董卓一方,在他女婿牛辅手下当辅军,曾和李傕、郭汜一起打败孙坚,初次展现出军事智谋。但是,仅仅过了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联手杀了董卓,随后就对他的旧部进行清算。那时,有传言说王允要把凉州人都杀光,董卓的旧部们都很惊慌,李傕、郭汜甚至想要分别逃跑。
在紧要关头,贾诩现身提议,让他们返回凉州扩充兵力,杀回长安给董卓报仇。此计看上去是替旧主复仇,实际上也是贾诩为保自己的办法。因为他是董卓的手下,又是凉州人,王允早就把他列入了必死名单。而且,贾诩敏锐地发现王允在杀了董卓后变得骄傲自大、不得民心,觉得李傕、郭汜杀回长安兴许能改变困境。不过他可能也没料到,自己的这个建议会使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李傕、郭汜杀回长安后,城里的士兵反叛,王允被杀,吕布逃走,长安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都是尸体。贾诩清楚李傕、郭汜没什么大本事,所以故意和他们拉开距离,就算面对高官厚禄的引诱,他也丝毫不动心。
【辅佐张绣,两度归曹显谋略】
没过多久,李傕和郭汜由于利益方面的矛盾,在长安城里相互厮打,长安城差不多被彻底毁坏。贾诩远离这个充满纷争的地方,依次去投靠段煨与张绣。到了张绣那里,贾诩的智慧谋略得以更为充分地施展。曹操进攻宛城,张绣依据贾诩的提议,先投降后反叛,让曹操毫无防备,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都在乱军之中丧命,这对曹操而言是一次极其惨重的失败。
然而仅过了两年,贾诩就劝张绣向曹操投降。那时袁绍派人来招降张绣,贾诩却看出袁绍没度量容人,提议张绣归附曹操,缘由是曹操挟天子来号令诸侯,名正言顺,有远大抱负,并且能够不记旧怨。结果表明,贾诩的断定没错,曹操不但没进行报复,还对张绣和贾诩予以重任。从那以后,在官渡之战、渭南之战等重要战役里,贾诩多次出谋划策,助力曹操击败袁绍、安定关中,逐步统一北方。
【明哲保身,曹魏朝堂善终】
在曹操的阵营里,贾诩清楚自己不是曹操的老部下,很可能被猜疑。于是,他平常就关起门来自己待着,不和别人私下往来,也不掺和曹操家里的事儿。曹丕向他求教怎样才能保住储君之位,他让曹丕好好锤炼自己;曹操询问确立继承人的事情,他拿袁绍和刘表作例子,提醒曹操不能废掉长子而立幼子,帮着曹丕当上了太子。
曹丕称帝后,给贾诩加官进爵,贾诩依旧为曹魏献计献策。他提议先把国内政事治理好,然而曹丕不听,坚决去攻打东吴,最后毫无收获地回来了。公元223年,贾诩离世,终年77岁,算是有个好结局。
贾诩这辈子,是在乱世当中凭借着智谋来应对各种局面的。他不像关羽、张飞是靠着勇猛出名的,也不像诸葛亮那样被人们过分夸大,可他却凭借自身的智慧,在三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他在绝境里努力求生存,在乱世中不断辗转,辅佐了多位主公,多次让战局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不管是为了自己保命,还是替君主排忧解难,贾诩都表现出了让人惊叹的谋略和智慧,变成了三国时期一个特别且耀眼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