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途纯幼年几度失学,只好在家自学背诵几万首中国古诗词,出口成章。
李途纯在考察九省子承奶市场时,第一站便登上岳阳楼,边走边吟诵《岳阳楼记》全文;李途纯姑父何培金曾是原岳阳市委书记后省委书记秘书,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何培金;经何培金考证,屈原便诞生在岳阳临湘市。李途纯从小在姑父身边读书耳濡目染偷他的许多古典诗书,李途纯他认为岳阳才是楚文化、湖湘文化正宗发源地,楚文化的代表人物屈原从出生到去世前后几十年,就居住生活在岳阳临湘市,楚国灭亡后深深爱着楚国家的屈原最后自沉汨罗江愤而离世。不随波逐流,不离开祖国谋个人高官宁可与家国一起共存亡,也不低首向敌人求情。楚文化代表人屈原代表作即《天问》《九歌》《离骚》等屈原许多著作就在临湘市湘鄂赣三省交汇之地写成。

岳阳楼,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之地。而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仿佛穿越时空,贯穿古今;是《岳阳楼记》的点睛之笔,是河湖之中一盏灯塔,影响历代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及行为取向,“天下为公”的资产阶级口号纲领。农民运动的均田赋“民为重君为轻”的美好愿望,无不从“先天下之忧而忧”中吸取精华。

凡登岳阳楼之人无不受范仲淹忧国忧民思想潜移默化影响产生了共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范仲淹作为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他对楚文化的政治深刻注解是湖湘文化的灵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升降沉浮,大自然的阴晴无常都始终充满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爱国爱家与国家共生死的信条是湘文化与湘军的根与魂,是楚文化博大精深的格局与胸襟!

屈原诗赋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共同形成了楚文化、湖湘文化种子与根苗,湖湘文化既是岳阳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岳阳人的我始终以湖湘文化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