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夜开花的植物,我们日常总能吃到。夜开花,学名叫瓠瓜,又叫瓠子、扁蒲、葫芦,叶为心形,花呈白色,夕开晨闭,所以被称为“夜开花”。夜开花幼果呈绿色长圆形,跟西葫芦有几分相似,不少人分不清楚,而且在河北某些地区,瓠瓜就是指西葫芦,而瓠子则是指瓠瓜。实际上,瓠瓜跟西葫芦同科不同属,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而西葫芦虽然名字里有“葫芦”,却是葫芦科南瓜属。

夜开花口感柔嫩,味道清淡爽口,可炒食、做馅或做汤,而且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的效果,是夏秋季节广受喜爱的瓜菜。然而,近来有数起因食用夜开花发生中毒的报道,罪魁祸首竟都是发苦的夜开花!
夜开花有苦有甜
甜的夜开花是美味瓜菜,苦的味如黄连且有毒。苦夜开花含有一种碱糖甙毒素,又称苦葫芦素,对胃肠黏膜有刺激性,能引起食物中毒。一般而言,吃着越苦,毒素含量越高,毒性也越大。
好端端的夜开花为何变苦了呢?研究认为,夜开花变苦是一种返祖遗传现象,可能是与观赏型品种杂交,或在结瓜过程中瓜藤被踩烂,以及异常气候或土壤等逆境条件下植物的“自我保护”措施。
夜开花中毒有什么表现?
夜开花中的碱糖甙毒素耐热,就算做熟了吃也能中毒。食用苦夜开花后1小时左右可表现出中毒症状,轻者感觉口干、头晕、头痛、恶心、乏力、嗜睡等,重者出现心慌、呕吐、腹绞痛、腹泻等症状,腹泻为稀水样便,一天可多达十几二十次,很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苦夜开花中毒并没有特效治疗手段,主要采取催吐、补液等对症处理措施。
“吃苦”要小心
不少人认为夏天吃点“苦”挺好的,败火。然而,“苦”可不能随便吃。虽然苦的食物不一定有毒,但相比其他味道,发苦的食物有毒的可能性更大,这可以认为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

那么苦瓜呢?它也是苦的,但却是常见的蔬菜。实际上,苦瓜中也含有一些毒性成分,只是毒性比较低,平常食用量也不大,而且毒素主要集中在种子里,所以一般人吃苦瓜不会引起中毒,但若是大量吃苦瓜,也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
要吃之前先品尝
甜的和苦的夜开花在外形上无法分辨,只能通过品尝来鉴别。因此,用夜开花炒菜、做汤、包饺子之前,务必去皮后先用舌头舔一下是苦是甜,确定没有苦味再食用。夜开花做的菜若是吃着发苦,应立即停止食用并果断丢弃。

除了苦夜开花,还有一些本不应发苦的葫芦科植物如果变苦了,同样含有毒素,不能食用。常见的有苦丝瓜、苦黄瓜、苦西葫芦,因食用这些瓜菜中毒的也不在少数。
你喜欢吃哪些苦菜?可以来留言区参加讨论~
END

编辑 | 马博士健康团 来源 | 马博士健康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合作 | faye.feng@ignitehealth-g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