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彼时曹操与袁绍正在官渡一带呈紧张对峙的态势。就在这剑拔弩张之时,曹操阵营这边,竟突然收到了一则消息。
孙策计划率领军队暗中对许昌发动偷袭行动,其目的乃是要将汉献帝从许昌给劫走!
当这个消息传来,曹操阵营一下子就乱了套。要知道,彼时曹操把他手下的绝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了官渡这边呢。并且,在豫州那一带,刘备老是不安分,时不时地挑起事端,如此一来,还牵制住了曹操的一部分兵力,这局面可真是棘手啊。
并且,哪怕曹操已然将全部兵力都投入其中了,可在官渡这一战场上,他所处的形势依旧是不利的,所拥有的兵力和袁绍相比,相差甚远,远远比不上袁绍的兵力规模。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要是孙策骤然发动突然袭击,出其不意地去奇袭许昌,那曹操确实是没办法进行有效抵挡。
要是汉献帝被孙策给劫走了,那曹操手中最有力的一张牌可就没了,往后也就没办法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行事啦。并且呢,孙策这一番突袭行动,肯定会把曹操的后方搅得一团乱,使得曹操的后院不得安宁,起了“火”。
这一打击所带来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其严重程度已然逼近了能让人难以承受的致命界限,就仿佛给原本顺遂的一切狠狠地来了重重一击,使之瞬间陷入到极为艰难甚至近乎绝境的境地当中。
不过在面对这一危机之际,曹操帐下的关键谋士郭嘉,反倒劝曹操无需担忧。彼时郭嘉经分析后觉得:孙策才刚占据江东没多久,便大肆对当地的豪杰展开诛杀行动,全然未打好群众根基。并且,孙策行事颇为轻率,常常亲自上阵杀敌,毫无防备可言。像他这样的人,即便率领百万大军前来,那也和他独自前来没什么两样!
并且,郭嘉还做出了预测。他觉得孙策终究会丧命于匹夫之手!哪怕只是几个刺客,便足以取孙策的性命啦!
在当时,郭嘉作出了一个相关预测,可曹操手下有不少人对此压根没当回事儿。甚至还有人专门去劝说曹操,力劝他得赶紧去跟孙策商谈条件,无论如何都绝不能放任孙策出兵才好呢。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随后的发展态势,着实让绝大多数人被狠狠打脸,同时也证实了郭嘉此前所做出的预判完全正确。
这一年的四月里,孙策在外出打猎期间,竟突遭变故,被三个刺客行刺!那场面可谓凶险万分,孙策不幸受伤严重。尽管之后也进行了救治,可伤势过重,没过多久,便医治无效,就这样与世长辞了,着实令人惋惜不已。
在整个东汉末年的历史进程之中,孙策之死无疑堪称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要是孙策未曾离世,那他十有八九真会前往许昌把汉献帝给劫走。如此一来,官渡之战最终的走向,说不定就全然不同了。并且,若孙策没遭刺杀,后续也就不会出现孙权主政江东的局面,东吴大概也不会被人叫做“鼠辈”了。
然而,伴随着孙策的离世,此前的所有一切都如同泡沫一般,瞬间化为了乌有。
不过,在千百年的漫长时光中,史学界对于孙策之死这一事件,事实上始终存在着诸多争议。
众人争议的核心点在于,那三个对孙策实施刺杀行动的人,究竟是受到谁的指派呢?在孙策离世这件事的背后,究竟是何方势力在充当幕后操纵的黑手呢?
需明确的是,那时的孙策年仅二十六岁,才刚刚当上江东之主呢。可巧的是,在孙策遭遇刺杀之际,他身旁竟然未配备任何护卫人员。并且在他被刺之后,那三名行刺他的人,旋即就被斩杀殆尽,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这所有的一切,看上去仿佛都是那样的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仿佛一切都超脱了常理的范畴,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之感,让人不禁心生疑惑,怎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实在是太出乎预料了,满是不可思议的意味呢。
历史上的孙策缘何会遭刺杀呢?在这起刺杀事件的背后,究竟是何人在暗中指使呢?
我们若要了解这段历史,那就得把时间稍微往前推一推,一直推回到孙策横扫江东的那个时候才行。
在孙策刚开始起兵之际,他起初不过是在袁术手下担任校尉一职罢了。然而,随后孙策凭借着其父亲生前积攒下的人脉关系,极为迅速地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成功地建立起了独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
之后,孙策借着帮袁术平定江东的契机,快速发兵出征,一举攻占了扬州的丹阳郡、会稽、吴郡还有豫章郡等地方。待到袁术落败之际,孙策又抓住时机,顺利拿下了扬州的庐江郡,由此方才奠定了东吴的根基。
孙策在江东大地上纵横驰骋、横扫一方的那段经历,简直就是典型的爽文情节。然而,就在其全力攻取江东的这一进程之中,孙策其实也碰到了相当大的阻碍呢。
扬州本地原本存在的官员以及当地的豪强家族,大体上构成了这种阻力的来源。
此外,在孙策攻略江东的那段时期,需要注意的是,他一开始所打出的旗号并非是自家孙家的旗号,反而是打着袁术的旗号来行事的。
因此在最初阶段,有不少向孙策归降之人,实际上并非是冲着孙策而去选择投降的,准确来讲,他们是冲着袁术才做出投降这一行为的。
然而,待袁术称帝且孙策宣告独立后,这群人的境况便极为尴尬了。并且袁术还在一旁蓄意挑拨,像袁绍、曹操、刘表等外部势力,也常常鼓动这群人去闹事。就这样,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耗费了将近三年的时光,才将江东内部所有的地方叛乱彻底平定。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孙策平定江东之际,他当时所处的境况,跟其他各地的那些枭雄相比,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有着其自身独特之处。
东汉末年的环境颇为特殊,彼时地方豪强势力强盛。诸多枭雄在成功攻占下一块地盘后,往往都得着重任用当地豪强来担任官职。毕竟唯有如此行事,他们才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将这块新占的地盘掌控在自己手中。
就拿从前的刘备来说吧,在他成功拿下徐州之后,对徐州当地的本土士族是必定要加以重用的。同样的情况,像曹操在拿下兖州之时,他也不得不重用兖州当地的本土士族。
在那个时候,这差不多已然成了众人心里所默认的潜规则,几乎每个人对此都心照不宣,就好像达成了一种无形的默契一般,它在当时的环境下,已然是大家普遍认可的那种潜藏在表面之下的规则了。
当孙策刚刚拿下江东之际,他着实是如此行事的。在孙策的大力重用之下,诸多扬州本地的士族纷纷开始投身到孙策帐下出任官职。至于那些并不情愿臣服的,孙策同样尽力予以安抚,竭尽所能地通过怀柔之策来化解难题。
然而到了后来,孙策选择了独立发展,与此同时,外部势力也不断前来干扰。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原本就怀有二心的扬州地方势力瞅准时机,又一次掀起了叛乱。面对如此局面,孙策被折腾得烦恼不已。
倘若仅仅采取招抚之策,日后局势稍有变动,那些曾经归降之人便极有可能再度反叛。待己方再次出兵征伐至此时,他们又会重新表示臣服。如此循环往复,扬州之地怕是永远都无法得享安宁了!
最终,待到孙策着手平定叛乱之际,便动了真格,下起了死手。那些曾背叛他的扬州诸多官员,无一例外都被孙策果断铲除。即便是一些选择投降之人,也没能逃过孙策的惩处,同样惨遭杀害!
在这一过程之中,有个叫许贡的人被孙策给杀害了。
许贡曾担任扬州六郡中的吴郡太守一职。其实呢,他并非明确归属某一方势力。要知道,在扬州地界内,确实存在不少由袁术、袁绍,甚至刘表派来出任太守以及手握实权官职的人。但许贡和他们不一样,他不属于这类情况。
故而,许贡这人的状况便是,不管是哪一方打过来,对他而言都没什么分别,他心里始终就只秉持着一个念头,那便是一心忠于朝廷,其他的都不在他主要考量范围之内,其态度大抵就是如此了。
当孙策着手攻略江东之际,其麾下的朱治迅速将许贡击败。许贡战败后,便去投靠了扬州那名为严白虎之人,说他是山贼也行,称其为军阀也可。然而,许贡投奔严白虎没多久,严白虎也被孙策给消灭掉了。
倘若仅仅如此的话,许贡或许也不至于落得太过凄惨的下场。要知道,他在吴郡可是颇具影响力的。孙策若想尽快将吴郡掌控在手中,无论如何都会给他留条活路的。
可关键在于,就在这段时间里,许贡给汉献帝那边送去了一封信。信中的大致内容是讲:孙策与项羽极为相像,迟早会成为大患。对于孙策这样的人,要么把他召回京城,凭借官职和爵位来对其加以约束;要么就派遣一名使者,直接前来将他除掉。
必须得承认,许贡在写这封信之际,着实是太过天真了。彼时的他,大概尚未察觉到天下已然完全陷入大乱的局势。曾经那种只需皇帝颁布一份诏书,便能将一个地方大员处死的情形,早就一去不复返啦。
更为糟糕的是,许贡所写的那封信,最终并没有能够递送到汉献帝的手中,恰恰相反,它居然被孙策给截下来了。
孙策在截获那封信后,瞬间就恼羞成怒起来。彼时,严白虎想必已然被击败,而许贡恐怕也早就被孙策给俘虏了。
于是在此之后,孙策便将许贡唤来,二人面对面展开了对峙。
许贡怎么可能承认呢?可即便他不承认,那也无济于事。在孙策眼里,许贡既然都已经在名义上选择投降了,那么这个时候还去搞这类事情,分明就是居心不良嘛,孙策可不会就此罢休的。
随后,孙策未作丝毫迟疑,当即下达了命令,要将许贡就地处死。就这样,在孙策的这一指令之下,许贡被当场用绳索勒住脖颈,最终丢掉了性命。
可就这一下子,孙策已然是极为严重地触碰到相关规则了。
在那时,众人心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潜规则:身为地方上的重要官员,一旦选择投降,往后自身的安全基本就能有所保障。就像宛城的张绣,曾经可是杀害了曹操的亲生儿子。然而在他投降之后,曹操即便心中有恨,也没法杀他,起码不能公然将其杀害。并且,为了能收拢人心,曹操还不得不和他结成亲家呢。
要是许贡在抵御孙策之时,不幸于战场上捐躯,那这样的结果或许大家还能够接受。然而他选择了投降,之后却又惨遭杀害,这显然是违背了既定规则的。
在那之后,许贡的几名门客便带着许贡的儿子逃往别处躲藏起来。随后的日子里,这几名许贡的门客一直伺机而动,就想着找合适的机会对孙策实施刺杀行动,以此来为主人许贡报仇雪恨之类的。
在此之后,便发生了那场令人震惊不已的刺杀案件。那起案件可谓是惊天动地,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也给诸多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人们口中常常谈及且难以忘却的重大事件。
在公元199年接近年末之时,孙策于现今湖北嘉鱼县这一区域,成功击败了刘表帐下的黄祖,由此稳稳地将江东地区的控制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随后,孙策又率领军队前往豫章郡巡视了一番,进而彻底平息了豫章当地所发生的叛乱之事。
此后,待孙策领兵归来之际,许昌那边的衣带诏事件已然落幕。而与此同时,在官渡地区,曹操与袁绍纷纷不断地增派兵力,双方剑拔弩张,一场激烈的官渡之战已是如箭在弦,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在此情形之下,曹操同样动了安抚孙策的心思。随后,曹操便将自己弟弟的女儿,与孙策的小弟孙匡定下婚约。不仅如此,他还安排自己的儿子曹彰,迎娶了孙策堂哥的女儿,以此来达成安抚孙策的目的。
在当时那个时候,这种通过联姻的手段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正是在此之后,曹操心里认为孙策已然被自己成功安抚下来了,所以他才会放心地动身前往官渡,去同袁绍展开那场至关重要的决战。
然而就在这极为关键的时刻,孙策却突然玩起了“不讲规矩”的招数。只见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要对许昌发动突然袭击,企图把汉献帝从许昌给抢回来呢。
然而,紧接着的情况是,他都还没来得及出兵呢,那场刺杀案便已然发生了。
公元200年的四月初四这一天,孙策前往丹徒山进行打猎活动。在打猎的过程之中,孙策突然兴致大发,随后便径直脱离了身旁的大部队,以至于最后只剩下他独自一人处于山中了。
就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候,孙策冷不丁地遇上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对孙策而言,那是全然陌生的,之前在他的记忆里压根就没留下过任何印象。见此情形,孙策当即开口问道:“你们究竟是属于谁的手下?”
这三人给出的回答是:“我们乃是韩当手下的士兵。”
不过孙策反应极为迅速,眨眼间便回过神来,紧接着再次开口说道:“韩当手底下的那些士兵,我可都是认得的,你们究竟是些什么人?”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孙策已然察觉到,眼前这三个人对自己存有不善之意。于是,就在开口说话之际,孙策便迅速张弓搭箭,毫不犹豫地朝着其中一人径直射出了一箭。
然而,孙策的反应终究还是不够快。要知道对方可是有三个人呢,当孙策成功射杀其中一人之后,剩下的那两人立马就展开了行动,速度极快,紧接着就有一箭精准地射中了孙策的脸颊部位。
就在孙策遭遇袭击之后,时间一点点过去,终于,孙策帐下的那些护卫在这个时候才匆匆赶来。待这些扈从抵达事发现场后,迅速采取行动,没过多长时间,便成功将那几个行刺的刺客给解决掉了。
然而,那几个刺客射出的箭击中孙策后,终究还是给他带来了致命的创伤。孙策返回之后,病情便迅速开始变得严重起来。在临终之际,孙策唯有将托孤之事托付给张昭,并把自己的位子交到了孙权的手中。
孙策遭到刺杀一事,在史书当中有着清晰明确的记载。就其被刺杀的整个过程而言,实际上不存在任何有争议的地方。
关于此,在后世当中曾出现过四种猜测的情况。也就是说,后人针对相关事宜,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推测,最终得出了四种不同的猜测内容,以此来尝试对所涉及的事情进行解读和理解。
第一种猜测的情况是,这可能是许贡的门客们自发去做的。也就是说,相关行为或许是出自许贡那些门客自身的意愿和举动,并没有受到其他人的指使或者安排,完全是他们自主发起并施行的。
孙策此前杀害了许贡,这一行为无疑是违背了相关规矩的。也正因如此,许贡的那些门客出于为主人复仇的目的,特意寻找时机去刺杀孙策,从情理上来说,这似乎也是一件无可厚非、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这样的猜测存在着两个不合情理之处。
其一,许贡的那三个门客,究竟是如何知晓孙策于当日打猎的具体位置的呢?而且还那么凑巧地携带着武器在此处设伏。其二,要是他们事先就已埋伏好,那为何要主动现身呢?完全可以藏在隐蔽之处,凭借手中所持的弓箭直接射杀孙策。
很明显,这几件事绝非三个寻常门客有能力办到的。就单单知晓孙策在这一日外出打猎的具体位置这件事,那肯定得有知晓内情的人向他们透露消息才行。
要说三个人在林子当中行走,恰恰就碰上了孙策,这样的可能性,那基本是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将其忽略不计的。
再者,这三个人的身份究竟是如何被他人知晓的呢?需知,依据史书记载,他们自己可未曾表明是许贡的门客。并且在孙策的护卫赶到之后,似乎也不存在什么关于审问的记录,而是径直就将这三个人给杀了。
如此一来,若要辨明他们的身份,唯有寻熟人来加以辨认这一途径了。可这般操作之后,后续的孙家仅仅晓得这三个人乃是许贡的门客,至于他们背后究竟是何人在指使,孙家却并不知晓。
第二种猜测的情况是,动手的一方来自曹操那边。说得更确切些,就是郭嘉寻觅到了许贡的门客,之后对他们进行指使,让其去完成对孙策的刺杀行动。
这一猜测,乍看上去似乎极为离谱,可实际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要知道,郭嘉他本人确实是预先料到了孙策会遭遇刺杀一事,就凭这一点,便让这个看似荒诞的猜测有了那么几分靠谱的依据呢。
要明白,在现实生活里,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的“能掐会算”这回事。就拿郭嘉来说,他若能预测到某种可能,无外乎几种情况。要么是依据所掌握的一些情报,经过分析推断出了这样的情形;要么就是他在背地里施展了某些手段,再不然,说不定就是他在背后指使的呢。
此外,后世曾有人经考证后作出推断,郭嘉于曹操帐下任职期间,除了贡献谋略、出谋划策以外,其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极有可能是替曹操去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儿。也有人持有这样的看法,即曹操手下的特务组织校事府,正是由郭嘉负责掌管的。
就动机方面而言,郭嘉着实是有这样去做的缘由的。彼时官渡之战已然临近爆发,要是孙策对许昌展开偷袭行动,那必然会致使曹操一败涂地。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倘若能够成功将孙策刺杀,无疑是可以成功阻拦这一计划实施的。
很显然,这样的猜测是毫无证据支撑的,故而我们没办法对其加以确定。
而关于第三种猜测呢,是孙家内部的人员与外界相互勾结,一同策划并实施了相关行动。也就是说,这起事件背后存在孙家内部之人和外界势力联手作案的可能性,这便是第三种猜测所指向的情况了。
更确切地讲,在众人心中,最为被怀疑的对象,当数孙策的堂兄弟孙辅了。
简而言之,孙辅乃是孙坚大哥家的第二个儿子,其亲哥哥便是孙贲。加之孙家老大离世甚早,如此一来,孙辅实则是由其大哥孙贲抚养成人的,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极为深厚。
在以往孙坚四处征战之际,孙贲始终追随其左右,可谓战功赫赫,贡献突出。待到孙坚离世后,正是孙贲全力保住了孙家仅存的那些军队,如此一来,便为孙策日后的崛起成功留存下了至关重要的资本。
自孙策起兵那刻起,孙贲便始终给予其极为有力的支持。在孙策开拓事业的征程中,孙贲一路相随,倾力为其开辟疆土,如同坚实的护盾一般,时刻保驾护航,助力孙策不断前行。
或许正是这样的情况,使得孙辅心中满是不满之情。
孙辅心里认为,自二叔孙坚离世后,孙家的实际领导者理应是自己的大哥孙贲。论功劳,大哥不少;讲资历,大哥也不逊色于他人。然而,孙策起兵之后,众人却都以孙策为核心,反倒让大哥仅仅担任一个普通太守,这究竟是为何呢?
此外,早前曹操为了向孙家表达友好之意,便让自家儿子迎娶了孙贲的女儿。通过这样的举动,孙贲以及孙辅兄弟二人,也就与曹操一方建立起了联系。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孙辅是极有可能为了助力哥哥孙贲登上高位,从而去勾结曹操精心策划那场刺杀之事的。毕竟一旦孙策离世,孙贲差不多就会成为孙家理所当然的唯一接班人,而且在那个时候,相较孙权而言,孙贲明显是更适宜去继承江东这份基业的。
这种猜测并非毫无根据。孙策离世后,孙辅的确与曹操一方有过多次通信往来。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些通信之事后来被孙权察觉到了。结局便是,孙辅遭到了孙权的囚禁,直至在囚禁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孙辅出于帮助自家大哥的目的,去和曹操暗中勾结,进而策划了那起刺杀事件,从逻辑层面来讲,这样的情况也是能够说得过去的。
当然啦,这样的一个猜测呢,同样也是缺乏任何证据来支撑的。既然没有证据,那它就只能还是被当作一个单纯的猜测存在着,没办法上升到被证实的层面。
还有一种猜测是这样的,那些曾遭到孙策大肆屠戮的江东豪强,他们一心想要报复孙策。于是呢,便暗中与许贡的门客相互勾结起来,而且还特意为这些门客创造了能够去刺杀孙策的机会。
但很明显,这样的猜测依旧是缺乏证据支撑的。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找不到能够证实它的有力依据,所以这也仅仅只是个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猜测罢了,难以让人完全信服呢。
总而言之,孙策之死在后世引发了诸多猜测,然而却无一能够得到证实。并且,这些猜测恐怕在日后也依旧难以证明其真实性。毕竟,真正知晓其中真相的人或许寥寥无几,大概也就曹操、郭嘉或者孙辅等那么两三个人而已。
倘若他们自身绝口不提的话,那么在这整个世界之上,便不会有任何人能够知晓其中的真实情况了。
不过,无论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有一个情况我们是明确知晓的。
东汉末年的历史走向因孙策之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自孙策遭遇刺杀那日起,整个江东六郡便即刻陷入内乱的漩涡之中。接下来的数年时光里,虽说孙权竭力扭转局势,成功让江东再度归于统一。然而在这期间,江东孙家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精力了,根本无暇去顾及江东之外的诸多事务。
而这样的一个结果,直接致使曹操在后来逐步达成了统一整个北方的局面。
于是乎,在那之后的时间里,当孙家又一次与曹操展开较量之时,便是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