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清帅的寻亲故事为什么吸睛,因为网友不仅仅是共情到父母找到孩子的狂喜,更因为这个真实故事好像爽文照进了现实!
还记得当年失孤原型找到孩子的事情吗?
之所以那个寻亲故事引起广泛关注,除了本身就有电影做基础外,后续的故事发展更是令人扼腕。
郭刚堂骑坏了10辆摩托,负债30万,花了24年,终于找到亲儿子郭新振。
可是面对激动的亲生父母,郭新振却冷静的说了这样一番话:我要报答养父母的养育恩情,以后我要留在他们身边。
这番话如同三九寒天的刺骨冰水,兜头泼了父母一身。
并且郭新振一直都没有将名字改回来,还是使用养父母家起的名字。
郭刚堂夫妇面对外界的同情眼神,痛苦得彻夜难眠。
谁能想到,心心念念20多年的孩子,找回来了人,却再也找不回心了。
其实看客不难理解,于郭新振自己而言,他没有受过任何苦,所以也共情不到亲生父母的痛苦。
他被养父母买过去是当亲儿子养的。
养父母生了两个女儿,因重男轻女思想才起意想养个男孩,郭新振被买回家后,受到了全家宠爱,两个姐姐甚至被要求中途辍学赚钱养这个弟弟。
长大后,姐姐还帮他买房买车,郭新振简直就是生活在蜜罐子里。
结果郭刚堂找过来,除了家徒四壁负债30万,还有什么能给予亲生儿子的。
物质上已经差了一大截,感情上,与养父母24年的相处,早已和亲人没差别了。
见儿子这个态度,郭刚堂也无奈了,只能说,只要看到他过得好就行,以后就当亲戚来往吧。
郭刚堂没有钱,他没有办法去表达自己的恨,只能妥协于现实。
一场全民关注的大团圆,一个讽刺性的结尾。
而最近引起关注的解清帅,则和上一个故事有了不同的结局。
说到底还是解清帅的亲生父亲解克锋的“钞能力”。
因为这个钞能力,他才有底气放话:(养家)对孩子再好,我都恨!
花了100万寻亲,还设置了100万的悬赏,用时25年,才寻回这个儿子。
面对从天而降的亿万富翁老爸,解清帅起初是懵圈的。
爸爸在他面前不停的讲,我给你准备几处房产,你有驾照没,回头再买台车,你说要什么车就买什么车……
回到家的第一步就是介绍家里的产业,接着就把自己的宝马X5给了儿子先开着,说有空了再换辆更好的给他……
结局是很欢喜的,解清帅很快就认祖归宗,跪地大哭,自责给父母带来了多年困扰。
这个故事里寻回的儿子,看起来比上一个故事的儿子更有人情味。
王宝强婉拒电影邀请当年制片人听说了郭刚堂寻子的故事,主动找上门希望能拍成电影。
郭刚堂觉得拍成电影,能增加寻子成功率,于是欣然应允,所以才有了《失孤》的成品。
同样,最近也有记者采访解克锋,如果将这段寻亲过程拍成电影,希望谁来演自己?
他说自己是农村人,也想让农村人出身的演员来演他。
于是网友们便想到了王宝强。
巧合的是,王宝强和解克锋还都是邢台人,这个演员自然非他莫属了。
因此就有记者在某个活动会场询问了王宝强相关问题,问他是否愿意出演这个角色。
你别看王宝强文化不高,说话还是很有水平的,贵在一个诚恳。
他说,首先感谢有这样的好故事来邀请我出演,但是我觉得,这个是不是电影的故事,能不能通过电影的方式来呈现,其实故事挺多的,可未必都适合通过电影去呈现。
很显然王宝强直接婉拒了邀请。
为什么他们的故事不适合拍成电影呢?
一、没有了新鲜感
解清帅的哥哥、妈妈、嫂子、妹妹,频繁直播露面讲自己家的故事,网友们都听熟悉了,拍成电影也没有什么新鲜感。
二、缺乏戏剧冲突性
尽管是爽文照进现实的剧本,整个寻亲过程中,解克锋的经历相比较其他寻亲家庭来说,要顺畅、要平淡。人物个性也不够鲜明,难以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另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有刘德华主演的《失孤》在前,类似的寻子故事很难再拍出那样的高度。
王宝强婉拒是对的。
事实上,解清帅对于养父母家的纠结情绪,更适合拍成电影。
解克锋十分反感提起养了儿子25年的买家,直言对儿子再好都是恨。
而解清帅觉得亏欠了亲生父母也亏欠了养家爷爷奶奶。
他说,如果没有自己,他们都会过得很幸福。
直接就是把罪责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这个小伙子可能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开心。
如果按照这个角度去拍摄电影的话,以人性做主题,比寻子25年来得更加深刻。
相比较而言,郭刚堂寻到孩子之后的故事,更有戏剧性。
人们之所以恨不得将人贩子千刀万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偷走了孩子,更是因为,他们还偷走了孩子的心啊。
天天在网上炒,事情开局经过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最最关键的一点是买家没有得到惩罚而且一大堆“爱心泛滥”的网友提议说感谢买家。谁敢接这样的剧情的故事?前途不要了?
因为没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