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俄乌战争”大考中犯三大错误,在台海,我们决不能再犯

零度有法谈 2024-11-25 04:06:24

俄乌战争已经打成一滩烂泥。

被认为是“高科技闪电战”的军事行动,没有如预期那样速战速决,还让俄罗斯深陷持久战的泥潭。

一个被公认为世界第二的军事强国,为何会在一场地区战争中栽跟头?

兵力分散、后勤拉胯、低估对手,这些教训对中国来说尤为警醒。未来的台海局势,面对更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干涉,我们能否吸取这些教训?

战争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从战略目标到执行环节的全方位失误。

俄乌战争的第一个致命错误是目标的模糊性。俄罗斯在开战前信心满满,但目标却不够聚焦。一方面宣称要“去军事化”,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去纳粹化”推翻乌克兰政府。战略上毫无清晰性。

这直接导致北约警惕大增,全力支持乌克兰。俄军不仅没能快速瓦解乌克兰防线,还被拖入一个广阔的多线战场。几十万兵力撒在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导致俄军无法集中力量打关键战役,反而给了乌克兰反击的空间。

对比之下,解放台湾的战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迅速统一,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成效。在这个问题上,拖延不是选项,侥幸心理更不行。台湾岛内几十年来的工事建设和军事防御不容小觑,何况还可能有“外援”。

任何战略目标的模糊和轻敌,都可能将战役拖入持久化的陷阱。解放军必须集中力量打出一场精确的、摧枯拉朽的行动,以绝对优势削弱敌方反抗的意志。

俄乌战争的第二大问题是后勤和动员的严重不足。开战时,许多俄军士兵竟然以为是在演习,对战斗目的完全茫然。前线部队装备和物资准备不足,甚至有装甲车在乌克兰境内因为“等红绿灯”被曝光。

更荒谬的是,俄军在后期还多次出现弹药短缺,甚至前线士兵饿肚子的情况。可以说,从头到尾,俄罗斯在动员和后勤保障上都暴露了极大的问题。即便投入了大量预备役部队,后期依旧无法维持战斗力,战损数字一再攀升。

动员不足,后勤拉胯,这是任何战争的死穴。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必须避免这种低级失误。统一台湾,绝不是一场简单的短期作战,而是涉及全民动员的复杂战争。基层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不仅取决于训练,更取决于对战争正义性的深刻认识。

战前动员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士气,更在于让所有参与者明确,这是一场国家统一的必要战争。后勤保障则更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命脉。在动员工业、备战物资方面,我们必须具备长期作战的能力。只有万事俱备,才能在可能的国际干预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低估对手的抵抗意志。俄罗斯显然没想到,乌克兰不仅不会轻易认输,还能在西方的支持下展现出超乎预期的韧性。乌克兰的顽强不仅来自其自身的民族情绪,更得益于长期的舆论战。

西方国家通过宣传,极大地激发了乌克兰人的斗志。乌军反复动员,在战场上与俄军形成了拉锯战。对俄罗斯来说,原本的高科技闪电战,最后却变成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消耗战。

台湾的情况同样复杂。

几十年的台独教育,让不少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误解甚至敌意。民进党掌握话语权的背景下,台湾军队内部深受台独思潮影响。对于这些顽固分子,统一战役中的抵抗预期必须做足。

解放军在登陆后,面对的将是敌占区环境。这不仅需要军事行动的精准打击,还需要在战后迅速恢复民心,避免长期对立情绪的积累。

俄乌战争还表明了一个残酷现实:外部干涉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西方国家通过提供武器和资金,将俄乌冲突变成了代理人战争。俄军不仅要面对乌克兰的顽强抵抗,还要对抗西方最新武器的精准打击。对俄罗斯来说,这场战争的性质,早已超出了地区冲突的范畴,成为与北约的一场全面对抗。

台海问题的外部干涉只会更为复杂。

美国早已在台湾问题上布局多年,其盟友日本、韩国甚至澳大利亚都可能借机介入。解放台湾,不只是两岸之间的战争,而是一个可能卷入国际力量的地区冲突。

预判干涉程度,制定应对方案,这将是战役成功的关键。战场上,封锁海空通道,阻断外援;国际上,加强多边外交,塑造正义形象,最大限度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准备。

从俄乌战争中吸取教训,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深刻理解战争的本质。任何军事行动都不能只靠乐观的预期和宏大的计划,必须基于现实的准备和精准的执行。

解放台湾是一场只能胜利的战役,它要求我们在战略、后勤、情报、动员和外交上万无一失。任何一次重大历史行动,失败的代价都难以承受。

历史已经证明,战争的胜负不在一城一地,而在于是否抓住关键点,在于对手未动之前,是否已经做好万全准备。

在台海,我们必须吸取所有能吸取的教训,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的机会。

参考资料:

“台独”武装那点儿事不难掌握,国防部这句话透露哪些关键信息?——新浪财经2024-11-01 23:02

1949年的今天,新华社发表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丨解放日历——长江日报2024-03-15 11:5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