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种树弊大于利?美国环保专家直言中国不懂危害还自称环保大国

柏拉图的诉说 2025-02-07 15:24:20

“中国人太天真,竟然不知道沙漠植树弊大于利?”

一直以来,“植树造林”都是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共同目标。

但是美国专家却认为,植树造林会破坏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环境问题。

那么,事实只是如此吗?

中国为啥在沙漠种树

中国开展沙漠种树行动,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紧迫的需求,并非如美国专家所说的盲目为之。

以前,中国可是被荒漠化问题折磨得够呛,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257 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168 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26.81%和17.58%。

这可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生态环境的千疮百孔,是老百姓生活受到的严重威胁。

就说上世纪,沙尘暴那叫一个闻之色变,1993 年那场特大沙尘暴,直接让西北四省遭遇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新疆边境起风后,滚滚沙尘迅速席卷而来,整个西北四省瞬间被黑暗笼罩,能见度极低,仿佛世界末日降临。

在甘肃金昌,工业尾矿被狂风卷起,与沙尘混合形成了高耸的黑色沙墙,其高度和恐怖程度堪比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

这场灾害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大量农田被掩埋,农作物绝收,农民们一年的辛苦全都白费了,好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

更让人心痛的是,还有85 人死亡,264 人受伤,31 人失踪,受影响范围达到了百万平方公里。

经历了这场大灾难,咱们国家下定决心要整治沙尘暴,各种大型生态工程一个接一个地上马。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这些项目就陆续开展起来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效果那是相当显著。

就拿森林面积来说,1973 年到 1976 年的时候,我国森林面积才12200 万公顷,

到了 2014 - 2019 年,直接涨到22044 万公顷,翻了一倍还多。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沙漠边缘的生态屏障都快 “合龙” 了。

还记得,以前走在沙漠周边,除了沙子还是沙子,风一吹,眼睛都睁不开。

现在沿着沙漠公路走,能看到一排排胡杨、梭梭树,这些树不仅把风沙挡住了,还让沙漠看起来没那么荒凉了。

不过,有人可能会问,防护林都搞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近些年还是有沙尘暴呢?

这其实是大家对防护林的作用有误解,防护林主要是用来固沙的,可不是用来挡风的。

遇到特别强的沙尘暴,十几米高的防护林就像小树苗一样,根本挡不住。

但不可否认,因为有了防护林,近二十年我国沙尘天气确实变少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成效。

然而,美国专家却跳出来唱反调,说植树造林会破坏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环境问题。

他们都有哪些理由呢?

美国的“借口”

首先,他们觉得沙漠地区本来就干旱缺水,树木生长需要大量水资源,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其他耐旱植物的生存,破坏沙漠原有的生态平衡。

其次,种树会大量消耗水,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水资源危机。

还有,他们认为树木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破坏沙漠土壤原本相对稳定的结构,从而加剧水土流失。

另外,美国自己在治沙过程中有过失败的经历,这也让他们对中国的沙漠种树行动充满质疑。

曾经,美国中西部还是一片大草原,但从 1885 年起,利益的驱使让美国人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 “改造”。

他们疯狂地开垦,将大片森林变成了麦田,之后又过度放牧,好好的大草原被折腾得千疮百孔。

紧接着,连续的干旱如同雪上加霜,粮食颗粒无收,土地逐渐裸露,最终那片美丽的大草原变成了黄沙漫天的沙漠。

1934 年 5 月,一场超级沙尘暴袭击美国,这条沙尘暴带长 2400 公里,宽 1500 公里,横扫美国大半地区。

几万亩粮田变成了沙丘,3 亿多吨土壤被吹进了大西洋。这场灾难让美国如梦初醒,开始尝试“退耕还林”来治理沙漠。

但他们的行动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深入的研究,只是简单地模仿,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固沙,反而让土壤状况变得更干燥了。

所以当他们看到中国在沙漠种树时,就拿自己的失败经验来警告我们,说中国这样做会破坏生态,还指责中国担不起“环保大国”的称号。

但美国专家真的了解中国的情况吗?

中国怎么种树的?

中国在沙漠种树可不是盲目行动,而是有着科学的规划和严谨的考量。

在树种选择上,中国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挑选出了沙棘、梭梭树等一系列适应沙漠环境的树种。

沙棘这树种可厉害了,耐旱、耐盐碱,根系极为发达,牢牢地抓住土壤,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它还具有固氮作用,能增加土壤肥力,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梭梭树也是沙漠植树的理想选择,它的根系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吸收深处的水分,适应沙漠的干旱环境 。

而且梭梭树的枝叶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这些树种不仅不会破坏沙漠生态平衡,反而有助于改善沙漠生态环境。

针对种树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中国在沙漠种树过程中,积极研发并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比如说滴灌技术,通过铺设在地面或埋入地下的滴灌管道,将水和肥料精确地输送到树木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

还有关于树木根系破坏土壤结构加剧水土流失的说法,在中国的沙漠治理区域,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随着树木的生长,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风沙得到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现象不仅没有加剧,反而得到了显著改善。

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例,该工程有效地控制了61%的水土流失区域。

树木的根系就像一张紧密的大网,牢牢地固定住土壤,防止其被风吹走或被雨水冲刷。

而且,树木的枝叶还能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击,进一步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并且,中国在沙漠种树的努力,取得的成效那是有目共睹的。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 ,沙尘天气次数年均递减20.3% ,植被平均盖度增加0.7个百分点 。

就拿库布其沙漠来说,经过20多年的治理,这里的年降雨量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毫米以上,沙尘天气次数减少95% ,生物种类由十几种增至100多种 。

曾经黄沙漫天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

那么,美国专家又为何发表那样的言论?

背后复杂的动机。

从国际政治和舆论角度来看,美国在国际环保事务中的形象并不光彩 。

美国是当前全球第二排放大国,人均碳排放居高不下,还是全球累积航空碳排放最多的国家 。

在废物管理方面,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塑料垃圾制造国,塑料垃圾总量仍在连年增加 。

在甲烷泄漏方面,2020年8月,美国环保署对甲烷泄漏管制的相关规定进行大幅修改,进一步放松了对油气开采企业甲烷泄漏的管制 。

此外,美国是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贩运的最大目的国和消费国之一 。

面对自身在环保方面的诸多问题,美国为了维护其国际形象,可能试图通过贬低中国的环保成就来转移国际社会的注意力。

当中国在沙漠治理等环保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时,美国专家的这种言论,或许是一种“酸葡萄”心理作祟,

不愿意承认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已经超越了他们,从而通过发表不实言论来抹黑中国。

美国国内在环保政策和行动上也存在诸多争议和分歧。

一些利益集团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积极的环保行动持反对态度 。

美国专家的这种观点,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影响,

试图通过否定中国的沙漠种树行动,来为美国国内那些反对大规模环保行动的势力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减轻国内在环保问题上的压力。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美国专家对中国的沙漠种树行动缺乏深入了解。

中美两国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美国专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

仅仅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有限的认知,就轻易地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结语

中国在沙漠种树,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伟大环保行动,取得的成效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美国专家的言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都无法掩盖中国在环保领域的卓越成就。

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的环保事业,尊重事实,而不是无端质疑和抹黑。

同时,中国也会继续坚定地走在环保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1】环保知识:绿化并非都好 造林不当“有害”,英国广播电视台

【2】德媒:中国绿色大军在阻挡沙漠入侵的同时也有困惑,环球时报

【3】植树造林,并非“多多益善”,中国气象报

0 阅读:1

柏拉图的诉说

简介:人生如戏,个性演绎,每一笔都是我自己。